主頁 類別 外國小說 陰陽師·飛天卷

第34章 第一節

陰陽師·飛天卷 梦枕獏 4367 2018-03-21
有位男子,名為源博雅。 他是平安時代中期的官人,也是雅樂家。 父親是第六十代醍醐天皇的長子克明親王,母親是藤原時平之女。 據說生於延喜一八年(西元九一八年),另一說是生於延喜二二年(西元九二三年)。比紫式部與清少納言還要早一個時代,是一位將宮中高雅風氣當做空氣般呼吸的人物。天延二年(西元九七四年),朝廷授予他從三品官位,是身分高貴的殿上人。 我們先來說一下有關源博雅這位人物。 根據史料,源博雅相當多才多藝。 萬事卓越超群,尤以管弦之道造極。 中記載,博雅對於萬事均才華卓越,管弦方面的才能更是技高一籌。 據說,他的琵琶琴技玄妙,笛聲絕倫。 這時期,時代已然遭遇兩名龐大惡鬼。

一是東北地方的蝦夷族長阿弓流為,這名惡鬼由徵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殲滅了。 另一是關東惡鬼平將門。平將門所發動的變亂,也讓徵夷大將軍藤原忠文所平定。 不受朝廷執掌的勢力通稱為“夷狄”,朝廷視其為惡鬼,逐一派兵殲滅。而每撲滅一惡鬼,京城便宛如在其內部深處包攬了更多的黑暗與惡鬼。 這座京城,是巨大的咒術空間,依據源自中國的陰陽五行說與風水力學所建築。 北方有玄武船岡山,東方有青龍賀茂川,南方有朱雀巨瓊池,西方有白虎山陽、山陰二道。這座京城正是根據四神相應的理念而建。東南西北四方配置了四聖獸,鬼門方位的東北方則配置了比叡山延歷寺。這種安排並非偶然。 說起來,這座京城本來就是第五十代桓武天皇為了保身——深恐因涉嫌藤原種繼暗殺事件,而遭廢除皇太子地位的早良親王的冤魂作祟——才大費周章、施工興建而成。

因而桓武天皇只在長岡京住了十年便廢棄,另外動工建造平安京。 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不絕,暗中施展蠱毒咒術更是家常便飯。 京城是個在其內部孕育深不可測的黑暗與惡鬼的咒詛溫室。 正因為上述種種背景,通稱“陰陽師”、操控咒詛技術的人,才應運而生。 風雅與惡鬼在黑暗中時而發出青白磷光、時而又發出微弱的金色光芒,涇渭不分地融合在京城內。 在這黑暗中,人們屏氣斂息地與惡鬼、妖物共存在同一空間。 源博雅正是在這種風雅又妖邪的宮中呼吸著黑暗,並以文人或音樂家的身分度過那個時代。 現存有關源博雅的文獻史料相當多。 尤其是管弦——就是有關琵琶、古琴或笛的軼事很多。他不僅演奏琵琶與龍笛,實際上還自己作曲。源博雅所作的雅樂曲《長慶子》,正是日本傳統雅樂舞蹈會(舞樂會)中,必定會演奏的退場樂,現今也時常演奏。

《長慶子》似乎混合了南方調子,現代人聽來,依然是一首典雅又纖細的名曲。 博雅三品,管弦之仙也。 古籍《續教訓抄》上如是說。 《續教訓抄》中還記載,博雅出生時出現了吉兆。 話說,有位聖心上人住在東山。 這位聖心上人於某日聽到傳自上天、難以名狀的音樂。 那樂曲的編制是二笛、二笙、箏、琵琶與鼓。 這些樂曲彈奏出玄妙的音色,聽起來簡直不像這凡世的音樂。 “真是不可思議的喜事啊。” 上人步出草堂,順著樂音的方向漫步而去。 到了目的地,上人發現樂音是從一棟某貴人的宅邸傳出,而那宅邸內正好將有嬰兒呱呱墜地。 不久,嬰兒出生了,樂聲也隨之停止…… 這時出生的嬰兒正是源博雅。

不管這軼聞是事實或是後人的創作,總之,既然會留下如此佳話,足以證明源博雅這男人確實具有超群拔類的音樂才能吧。 與生俱來的音樂才能,也曾幾次拯救源博雅的性命。 根據《續教訓抄》中記載,第五十九代天皇皇子式部宮卿——也就是敦實親王,對源博雅仇隙在心。 簡單說來,敦實親王對源博雅私懷怨恨。 為什麼怨恨源博雅? 《續教訓抄》中沒記載理由。 附帶說一下,所謂親王,指的是天皇的兄弟姐妹與子女,女性則稱為內親王,是依據隋唐制度所訂。 源博雅與敦實親王都是承繼了皇室血統的親族,或許他們之間曾經發生糾紛。雖可以想像出種種理由,不過,無論在當時與現今,真正的理由都成為隱沒在黑暗中的典故了。 說不定原因與兩人均擅長的音樂有關。

總而言之,這位式部宮卿曾經命令“剛勇之徒等數十人”,企圖謀殺源博雅。 於是,數十名刺客於某夜帶著長刀出門,準備去襲擊源博雅。源博雅這當事人自然一無所知。 根據《續教訓抄》記載,時刻已過午夜,博雅卻還未就寢,且將寢殿西方的“格子板門打開了二公尺寬”。也就是說,寢殿門戶大開,博雅正眺望著掛在西方山頭上的殘月。 “月色真美……” 陶醉在月光下的博雅,當時大概如此自言自語了一句。 一般說來,若有人對自己懷恨在心,通常會不自覺地察覺此事。 既然古籍上寫明是“仇隙”,這樁暗殺陰謀便不可能起因於與博雅自身完全無關的政治理由。況且對方狠下心派出數十名刺客,可見怨恨之深。 而在將近黎明前的深夜,博雅竟還打開二公尺寬的格子門,獨自在月光下眺望月色。由此可見,博雅毫未察覺自己竟在無意中招人怨恨。

對於人與人之間那種糾纏不清的人際關係,博雅應該一竅不通。 然而,若因為如此,便將博雅視為“嬌生慣養的少爺”,就未免過於乏味。 反之,博雅這個人物,在宮中應該過著比一般人更艱辛的生活才對。只不過對博雅來說,所有苦楚都不會與仇恨他人、或對他人懷有惡意之類的感情牽扯上關係吧。 或許這男人的體內蘊藏著令人無法置信、甚至可說是憨直的坦率心靈。這點也可說是源博雅這人所持有的滑稽特性。 我想,無論在多麼悲哀的時候,這男人大概都會痛痛快快、坦率且正經八百地去哀傷一番。 任何人的內心都可能偶爾存著惡意這種負面感情,但在源博雅這男人的內心,卻完全看不到這種感情,算是罕見的人。為了創造這男人在這部小說中的個性,讀者應該可以原諒我將源博雅設定為這種男人。

因此,源博雅一定做夢也沒想到他人竟對自己懷有負面感情,而且恨到甚至要刺殺他的程度。說不定正是博雅這種個性令式部宮卿懷恨在心,不過,我們也不必猜想那麼多。 總之,當晚博雅正在觀賞月色。 臉頰上或許也簌簌掉落了兩行淚。 博雅從里屋取出大篳篥,含在嘴裡。 篳篥是竹製管樂器,一種豎笛。 博雅所吹奏的篳篥音色,飄飄悠悠地蕩漾在夜氣中。 那是天下吹笛名手源博雅因心有所感而吹出的笛聲。 前來暗殺博雅的“剛勇之徒數十人”大吃一驚。 因為他們來到博雅宅邸時,傳來的竟是清耳悅心的笛聲。而且,吹笛者正是刺殺的對象博雅。不但門戶大開,博雅自己還坐在寢室窄廊,沐浴著蒼白月光,吹著笛子。再仔細一看,臉頰上還掛著兩串淚。

剛勇之徒耳聞笛聲,不覺簌簌淚下。 《續教訓抄》如是記載。 也就是說,原本打算來暗殺博雅的眾人,聽了博雅所吹的笛聲後,竟情不自禁流下眼淚。 這樣一來,便沒人狠得下心暗殺博雅。 眾人無法向博雅下手,就那樣回到式部宮卿宅邸。博雅當然一無所知。 “為什麼沒殺掉博雅?”式部宮卿責問那些男人。 “那不是我們下得了手的人物。” 聽了剛勇之徒的說明後,這回輪到式部宮卿也淚如泉湧。 結果…… 同樣簌簌淚下,遂打消暗殺念頭。 如此,式部宮卿打消了想暗殺博雅的計劃。 另外,《古今著聞集》中亦記載著下述典故: 這故事是說,盜賊潛入博雅家中行竊,只留下一支笛子。本來躲在地板下的博雅出來後,吹了笛子。結果那盜賊聽到笛聲,深受感動,又折回將所有贓物都還給博雅。

博雅的笛子令他逃過一難,這又是一例。 而且,並非只有人才會呼應博雅的笛聲。連天地精靈與妖魔,有時甚至連缺乏意志與生命的東西,也會感應。 《江談抄》上便記載,每逢博雅吹笛,連宮中屋脊兩端的獸頭瓦都會掉落。 源博雅持有一支天下無雙的橫笛名器,其名“葉二”。 葉二為著名橫笛。另號稱朱雀門鬼笛。 這是《江談抄》上的記載。 這支名為葉二的橫笛,正是朱雀門的鬼魂送給源博雅的笛子。 《十訓抄》上記載著這段軼事。 某明月之夜,三品博雅身著便服於朱雀門前終夜吹笛。當晚同樣有位身著便服的吹笛人,笛聲優美,絕世出塵。博雅暗忖,其人為何許人也?挨近一看,是陌路人也。 博雅默無一言,彼亦悶不吭聲。

如此,每逢明月之夜,博雅必與該人相遇,相伴吹笛,共度幾番夜晚。 該人笛聲超群脫俗,博雅曾與其互換笛子試吹,果為希世之珍。 其後,夜夜相逢,連續數月,回回吹笛,該人卻從未示意換回笛子,笛子便一直歸博雅所有。 三品博雅過世後,帝曾命當代吹笛名手試吹博雅之笛,卻無人可吹奏出同樣音色。 其後,有一吹笛名手,名曰淨藏。帝換淨藏試吹,淨藏竟吹奏出不亞於博雅的音色。帝讚歎之餘,囑咐道: “此笛之主為博雅,據聞笛子得自朱雀門附近。淨藏,汝至該地試吹吧。” 淨藏奉命於某明月之夜,赴朱雀門吹笛。不料門樓上傳來洪亮的讚賞聲:“(此笛)乃絕品也!” 淨藏向帝呈報此事,眾人始得知該笛乃鬼笛。 以來便取名為葉二,為天下第一笛。 日後代代換主,成為御堂入道大人藤原道長之物,道長之子賴通建造宇治殿平等院之際,將葉二一起納入經堂。 此笛有二葉。 一是紅葉,一是綠葉。據聞日日皆滴落朝露。賴通之子藤原師實公取出觀覽時,紅葉已落,朝露亦不在了。以上為師實公之孫藤原忠實所述。 故事是說,源博雅和朱雀門樓上的鬼魂,互相交換了彼此的笛子。 回顧這些古籍中有關源博雅的趣聞軼事時,筆者發現一件事。 那便是,博雅是個“無私”的人。 博雅來到這人世時,四周響起了美妙音樂,這件事本非博雅的意向。 刺客因笛聲而打消暗殺博雅計劃那件事,也非基於博雅的意圖。博雅吹笛的目的,本來就不為阻止刺客的行動。 在盜賊偷竊了博雅家中物品,又因笛聲退還贓物的故事中,博雅也不是為了想讓盜賊退還贓物而吹笛。 鬼魂將自己的笛子葉二,與博雅的笛子交換,更非博雅所設的計謀。 無論任何場合,博雅都只是吹了笛子而已。 或許也可以這麼說,正如天地能感應博雅的笛聲,人與精靈或鬼魂也同樣能感應。 雖然博雅本身對自己笛聲所產生的感應力量,似乎毫無所知,但他那種特性確實令人醉心。誠如博雅好友安倍晴明偶爾會讚歎: “你真是好漢子。” 筆者也認為博雅是個好漢子。 哎,博雅這男人實在太可愛了。 在男人所具有的魅力中,加入類似博雅這種討人喜歡的可愛,應該也不為過吧? 而筆者也可以在此先說,這男人討人喜歡的所有特質中,絕對有“老實”這點。 中有兩則源博雅登場的故事。 一是《源博雅朝臣訪會坂盲人》。 另一是《有鬼盜走玄象琵琶》。 前者是描述博雅風雨無阻、到琵琶法師蟬丸住處學習琵琶秘曲的故事。這故事凸顯了博雅的純真無邪,也可以說,正是這個故事奠定了本書中的博雅形象。 後者是描述妖魔鬼怪盜走了玄象琵琶,博雅再從妖魔鬼怪手中奪回琵琶的故事。博雅在此故事中的角色非常有趣。 有關這兩則故事的內容,筆者已在晴明與博雅活躍的小說中寫過了,在此便不多加詳述。 若要在此附記什麼,那就是博雅自己所記述的文章了。 源博雅曾經著作了幾卷如《長竹譜》等有關音樂的作品,也曾奉天皇之命編撰了《新撰樂譜》等等。 在這些著作的跋文中,博雅如此記述: 博雅的意思是以箏彈奏《萬秋樂》這首曲子時,直至帖六為止,沒有人會不落淚的。 這段話看似一般描述,先姑且不管他人如何,但至少有如聽到博雅以實際的聲音說:“反正我一定會掉眼淚。” 或許,每彈奏五次便有五次,每彈奏十次便有十次,每彈奏百次便有百次……只要是這男人彈奏的,必定都會落淚吧。 基於上述理由,筆者便孕育出“源博雅就是這種人物”的、可說是極其小說性的角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