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3、下線不穩看上線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講完了資本主義時代的經濟,接下來就是這個時期的政治狀態,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狀態。
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革命跟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同,第一就是時代背景不同。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是工場手工業時代,而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是機器大工業的時代,大機器生產的時代,所有的不同,根源於這個時代背景不同。
由時代背景不同——工業革命時代和工場手工業時代,還能導出領導階級的不同。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是大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領導的,在法國叫自由派貴族,在北美就是種植園主。 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革命是工業資產階級領導的,商業資本已經不占主體了,是工業資產階級領導了這個革命。
領導階級不同,就能導出主力的不同,總得有人跟著起哄吧,主力不同了,那麼你想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也就是工場手工業時代,參加資產階級革命的主力應該是什麼人呢?衝鋒陷陣不能是領導人吧,不能是新貴族吧,而是那些農民和手工業者,因為那時候沒有我們今天意義上的產業工人、農民、手工業者和城市貧民作為主力軍,那個時代的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時候,手工業者也好,農民也好,首先感受到的是來自封建王朝的壓迫,而不是說他的老闆怎麼剝削他,所以這個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主力軍。
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就有無產階級參加了,就是產業工人。當然產業工人是不是作為主力,這是兩說的,但是最起碼我們知道,在這個時候,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不是有工人,就是無產階級參加的,這個是沒錯的。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就是反封建,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是掃清殘餘,有的不一定是封建殘餘,實際上就是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掃清一切障礙,甭管你是封建的,還是工場手工業時代遺留下來的,它要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一切障礙。
有革命任務不同,最後還有對象的不同。方式都是資產階級革命、暴力革命,結果跟目的是一樣的,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就是地主的命,歐洲有地主,就革封建專制的命,就是封建君主。這個時候的資產階級革命鬥爭對像變成了當年革命的領導階級——大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就是土地貴族,因為美國不是新貴族,是種植園主,就是這些土地貴族,大資本主義和土地貴族就成為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的對象。你說種植園主在美國建立的時候有沒有功勳啊?有啊!美國那時候工商業很少,基本上開國元勳、國父們全是種植園主,華盛頓、杰弗遜都是種植園主,他們為建立美國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但是後來美國內戰把他們的命給革了。道理是一樣的,就是說,原來的領導階級這個時候阻礙了發展,成為革命的障礙,要掃清。
美國的內戰之前講了兩個問題:一個是領土擴張,一個是西進運動、咱們要明白領土擴張和西進運動,大家要明白這個意義所在,美利堅合眾國在剛剛誕生的時候,它的國旗是環形排列的13星六角形,跟以色列的大衛星似的,有點像歐盟的旗子。以後它每增加一個州,它的藍底上要加一個白星,因為太多了,圓形排不下,就改成橫排,六個角佔地方,就改成了五角,當然這個條不能增加,再增加成斑馬了。
國旗一直在變,你看旗面上白星數的增加,代表了不同時代的領土擴張,美國人很會鑽空子,他用1500萬美元,從法國人手裡購買了路易斯安那,合一平方公里才6.5美元;用700多萬美元從俄羅斯手裡購買了阿拉斯加,合一平方公里4.5美元,當然那會的美元比今天值錢;花250萬美元從墨西哥手裡購買了格蘭德河以南;用500萬美元購買了佛羅里達,總共美國的領土擴張花了不到3000萬美元,它的面積擴張了10倍,很快變成了一個地跨兩洋的國家,本來是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大西洋沿岸以東,很快地跨兩洋。
在這個擴張的過程當中,美國進行了西進運動,土著印第安人遭到屠殺,但是廣大未開發地區得到了開發,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實際上跟咱們前面講的西方殖民者的對外殖民擴張道理是一樣的,歷史的進步總是有人要付出代價,如果印第安人今天還在那個地方待著的話,那個地方也許還停留在事前文明時代。當然今天的印第安人在美國,跟咱的熊貓一樣,屬於珍惜瀕危保護“動物”,不論打仗、徵兵,印第安人可以不服兵役、可以不交稅,所有貼著NO SMOKING的地方,吞雲吐霧的一定是印第安人,你亞洲人別仗著自己是黃臉也在那兒噴,你就完蛋了,印第安人可以,美國人覺得對印第安人很愧疚,覺得對不起他們。但是你要明白,西進運動實際上是為了美國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我們前面講的大地產、資產階級大農場的建立是奠定了基礎的。這不是挺好的事嗎?領土擴張了,地大了,大家發財了,為什麼幹起來呢?打仗是為了什麼啊?
所以內戰爆發的原因,說根本是兩種經濟制度不同造成的,兩種經濟制度的不同造成了南北矛盾的激化、南北矛盾的加劇。
兩種經濟制度歸根到底是在爭勞動力、市場、原料,這是傳統段子。美國南方都是市場,跟英國接軌,它的原料也輸往英國,400萬黑奴輸到了英國,使得美國發展工業的勞動力極其缺乏,美國3000多萬人,少了這400萬黑奴,工業就不發達了?你指著黑奴去開機器,這不是開玩笑嗎?一個國家,兩種不同的經濟制度之間,必然會產生摩擦和衝突,除了一個要正當的市場原材料和勞動力;另外一個,最關鍵的是一個,就是爭奪立法權的問題。
美國的1787年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它的立法權歸國會,國會由參眾兩院構成。參議院顯然就是相當於上議院了,參議院的議員一州倆,所以在美國的西部地區,就是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新建領土到底是建立自由州還是建立蓄奴州,實際上決定了美國北方和南方誰控制參議院,誰控制立法權的問題。如果自由州多了,自然參議員就多,都來自自由州,對北方有利,蓄奴州多了,多數參議員就來自蓄奴州,來自於南方。所以最後,南北雙方達成一個妥協,北緯35度線以北的州是自由州,35度線以南的州是蓄奴州。
美國人不像中國人,美國人心眼不活泛,堪薩斯州橫跨北緯35度線,出了事了,那不能一州兩制啊,一個州一半自由,一半蓄奴,這個不可能。那你劃州的時候,別這麼劃不就完了嗎?不知道為什麼,它非得這麼劃,後來就說,那這個州到底是自由州還是蓄奴州,南北雙方摩拳擦掌,馬上要大打出手了,北方妥協了,堪薩斯州變成了蓄奴州,但是在內戰的時候,它忠於聯邦政府,沒有參加叛亂。
堪薩斯州成了蓄奴州,北方人心理面很怨恨,包括對政府也很怨恨,怎麼這麼熊?跟南方妥協?這個局面直到什麼時候結束呢?直到一個不肯妥協的總統上台——林肯。林肯是美國歷史上出身最寒微的總統,跟他有一拼的大概是克林頓總統,兩人經歷很相似,遺腹子。克林頓好歹那會兒能夠讀完大學,讀完研究生什麼的,林肯正式學歷只有小學三年級,就輟學了,然後種過地,當過郵差,碼頭上扛過活,什麼都乾過。但是人家自學成才,然後考上律師,在西方一考上律師,就標誌著進入了上流社會,然後競選聯邦參議員,51歲當上了美國總統。克林頓46歲,奧巴馬47歲當總統,為什麼說國家領導人應該是年輕人來幹?四五十歲年富力強,70多就不強了,90多歲姓什麼都忘了,還領導誰?你看到民主制度下,最偉大的一點就是給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平等的,你爸爸是誰不重要,愛是誰是誰,這個不重要,民主政治最偉大的地方在於大家都按照遊戲規則來,只要大家都遵守規則,不用搶,不用爭,是你的,就是你的。
資本主義講的平等,不是說財富上的平等,而是創造財富的機會的平等。林肯是個窮小子,他來自於底層,自然了解民間疾苦,能夠知道奴隸制度不人道、違反人性,所以當上了美國總統後,他開始主張限制奴隸制度,這樣一來,把南方給惹火了。南方一火,南部7個州,後來發展到11個州公開分裂,這是合法的,因為美利堅合眾國憲法規定,各州有權加入或者退出聯邦。等內戰打起來之後,美國國會才通過了《反脫離聯邦法》,才不允許各州退出,跟咱們的《反分裂國家法》似的,它有一個《反脫離聯邦法》,作為憲法的一個修正案。
當時美國南方各州脫離聯邦,是合法的,但是現在北方強調,你不合法。你不知道打仗,所以內戰經過第一年,仗一打起來,北方失利。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方擁有絕對的優勢,2200萬人對900萬人,然後工業佔91%,鐵路佔96%,南方除了棉花多,什麼都少。南方為什麼敢挑起這場戰爭呢?因為當時世界正在搞第一次工業革命,棉花是最重要的原料,所以掀起叛亂之後,南方公開宣稱,你看這根小小的棉線,3歲的小孩都可以把它揪斷,但是,它能把整個世界勒死,因為他手裡握有大量的棉花,他覺得歐洲國家一定會支持他。事實也正像他們預想的那樣,英法不但支持南方,還派了支援。北方知道消息後馬上派軍隊趕去攔截,這樣一來的話,戰爭爆發。
這場戰爭,今天看來特別有意思。美國的北方,把這場戰爭叫做Civir War,但是南方仍然堅持叫做South-North War,看做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之間的戰爭。一開始北方失利,美國在內戰爆發前,西點軍校的畢業生70%是南方人,南方人因為奴隸主出身,弓馬嫻熟,能騎善射。南軍總司令羅伯特·李將軍,是西點軍校的校長,戰爭爆發之後,林肯總統準備委託他做北軍總司令,他婉言謝絕了,他說我要為我的家鄉效力,就是為弗吉尼亞效力。弗吉尼亞是叛亂州,南方的首府就在弗吉尼亞,他加入到南方,成了南軍的總司令。他統帥的弗吉尼亞軍團,人數從來沒有超過7.5萬人,但是打敗了30萬北軍,因為北軍將領都是他的學生,你排兵布陣,你的兵剛一拉出來,炮擺在那兒,我就知道你下一步要幹嘛,你這套還是我教你的呢,所以我打你跟玩似的,打你個落花流水。
北方節節失利,人民群眾很憤怒,林肯政府也很不滿意,我們這麼大的優勢,老打敗仗,沒有辦法交代,所以怎麼辦?為了讓叛亂諸州斷了念想,林肯政府搞了一個很徹底的事,就是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這兩個東西是非常有意義的,給白人土地,給黑人自由!那個時候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土地和自由!你只要交10美元的手續費,還可以分3年還,那時候的10美元跟今天不一樣,經濟危機的時候,美國工人的年薪也就100美元,你想想,七八十年前,能有多少錢?所以,10美元還可以3年還,你就可以得到64萬平方米的土地,相當於8/9的故宮那麼大,連續種5年,這塊地就歸你本人所有。所以美國東部的下崗失業群眾,趕著大車全家奔往西部當財主去了。
但是你想,這64萬平方米的土地,你甭說種5年,在沒有機械化的情況下,完全靠人力物力,你走五圈試試?第二天你還怕得起來嗎?所以你看,美國憑什麼成為世界上第一強國,你光看見賊吃肉了,你沒看見賊挨打的時候。在美國230年的歷史當中,世界第一的時間佔了120年,它憑什麼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確非常了不起,你想,大傢伙兒一塊趕著車去西部,植物長這麼高,帶刺,土地全是黃的,地上溜達跳出來給你一劍,就是這個。幾家子結對到一個地方,宿營了,這個大車圍一圈,男人們端著槍站在車上,防止花紋武士的襲擊,圍了一圈,然後女的就在中間撿柴火,燒火做飯,防野獸,一天一天就這麼過,你到西部,西部沒有現成的東西等著你,完全靠你的雙手。
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叫做《開拓者》,七個多小時,英文原版,也沒有中文字幕,可能中國也不會放這種電影,相當於美國的那種主旋律電影。大概的歷史事件都能夠明白,對話也沒有必要聽,我大概能聽懂5%。它就是講從1730年到一戰,美國西部開發的過程,是個故事片。兩戶人家到美國的西部去拓荒,這兩家是鄰居,鄰居的距離在電視上看騎著馬跑了有五分鐘,看不出這個馬在跑,因為地形是一樣的,那色不帶變的,五分多鐘,然後一家有一個小姑娘,一家有一個小伙子,這個故事就發生了。這小伙子向那小姑娘求婚,那小姑娘大概說的意思,估計就是問那個小伙子,除了你,我也沒法嫁別人,周圍沒人,沒有別的選擇,我可以嫁給你,但是你拿什麼養活我,咱們怎麼活?小伙子一指身後那塊黃糊糊的土地,Freedom Homeland,憑著我自由的國土,然後鏡頭一換,30年過去了。滿眼望去,全是白色二層小樓,不知道是木板,還是什麼樣的小樓,高高飄揚著美國國旗,當年的小伙子,這時候已經是兩鬢斑白,穿著西裝、戴著禮帽,所有的人從它跟前過,都脫帽鞠躬,他是市長了。然後一會兒一個小伙子騎馬過來,管他叫爸爸,掛著一個警徽,他大兒子是警長,等於他們兩戶人家憑著自己的力量,把這個不毛之地變成了一個小鎮,而且以後還有新的拓荒者來,這兒也有人定居了,咱們找他們吧,所以慢慢地這個地方越來越大,也許再過二三十年,這裡就變成了洛杉磯,變成了舊金山。
你想啊,美國一共230年的歷史,它有多少世界一流的大城市?這個城市的歷史能有多少年?咱們北京3000年的古都,沒法比,它還沒同仁堂的時間長呢。但是你想,它何以能創造這麼多奇蹟?真的是很了不起,所以給白人以土地,不但解決了內戰所急需的民心問題,更促使了美國西部的開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給黑人以自由了,更不用說,黑奴一下就被煽動起來了,你不但自由了,你還可以參加聯邦軍隊,黑奴多願意幹這事啊!昨天你抽了我三鞭子,我今天捅你五刺刀,這個事多好。所以在戰場上,20多萬黑奴,加入聯邦軍隊,蹚地雷、堵槍眼、炸碉堡,全是他們幹,技術活也輪不到他們,所以這樣一來,戰場形勢迅速地發生逆轉。
第三,就是著名的葛底斯堡戰役。 1863年成為美國南北戰爭的轉折點,北軍總司令格蘭特將軍打敗了他的老師羅伯特·李將軍,扭轉了戰局,從此之後,南軍就開始每況愈下。其實我們大家看美國獨立戰爭,美國獨立戰爭打了8年,實際上戰爭是打了6年,1775-1781年,轉折出現在1777年薩拉託加大捷,戰爭的第三年。美國南北戰爭打了4年,轉折也出現在第三年。所以先敗兩年,然後開始轉折,一轉折,南軍開始走下坡路了。
戰爭結束後,林肯總統在葛底斯堡陣亡將軍公墓落成典禮上,發表了一個著名的演說,我記得我們那時候上初中就學過這篇課文,一共才600來個單詞,演說不到3分鐘。當時的照相機從準備好到能夠完成拍攝,大概需要半小時的時間,所以攝影師把照相機支好了,腦袋鑽進黑布里,沒等他對好,總統講完了,你出來吧。
林肯總統沒有留下演講的照片,但是這篇演說詞在美國滿大街都是複製品,羊皮紙做的,震動古今。林肯總統提出來,什麼樣的政府能夠為人民所擁護,就是說我們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政府。我們為什麼要打這場戰爭?手足相殘?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建立這樣一個政府,民有、民治、民享。這個三民主義真的是比孫中山那個來勁,很深入人心,幹什麼事得經過老百姓的同意。
到了1865年,南軍宣布投降,最令人感動的一幕發生在南軍投降後,電報打到華盛頓,叛徒們投降了,白宮召開晚宴,大家喝得正高興,總統夫人致祝酒詞:敵人已經投降……林肯立刻打斷了他夫人的話,不對,投降的不是敵人,是我們的同胞。打完仗就完了,大家都是美國人。美國內戰剛一結束,當天晚上就提出,敵人是我們的同胞。林肯要敢打斷夫人的話,那真是彌天大勇啊,因為林肯跟克林頓一樣,窮小子,人家夫人都是千金小姐,下嫁給他的,看他有培養前途,所以他很怕老婆,他光天化日,大庭廣眾之下打斷夫人的發言,你想,回家得受多少罪啊?但是他不考慮後果的嚴重,他覺得夫人這句話說出來可能後果更嚴重。
南軍的總司令羅伯特·李將軍率領2.8萬殘兵敗將向格蘭特將軍投降,雙方商議投降的地點——一個農場的小木屋裡,羅伯特將軍來了,穿著全套的軍禮服,掛滿了軍功章,跟閱兵似的。格蘭特將軍穿著被炮火硝煙熏舊了的舊軍裝,然後兩人一來,就開始喝茶、聊天,天氣怎麼樣?家鄉的收成怎麼樣?扯了半小時的淡,都不切入正題。最後羅伯特將軍主動提出,今天我找你不是商量我投降的事嗎,你怎麼不提這事啊?格蘭特不忍心讓老師投降,然後羅伯特將軍就把佩劍解下來,交給格蘭特,我打敗了,佩劍你拿走吧。格蘭特推回去了,在美國,沒有人配接受這份沉甸甸的文物。羅伯特一看,你不要是吧?反正我不是沒給你,又掛上了。掛上之後,咱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人家羅伯特將軍提出來,敗軍不受辱。我們打敗了,我們認輸,但是你不能侮辱我們,我所有的士兵,不能作為戰犯對待,你現在馬上寫釋放書,他們都是自由公民,讓他們回家。然後格蘭特馬上簽署了釋放書,簽完了就收工推印,一直印到夜裡,印了2.8萬多份,每個士兵一份,派出所不會找你們麻煩的,不會把你當做歷史反革命處理,你放心,趕緊回家去吧。然後羅伯特將軍又提出讓士兵保留戰馬,因為士兵都是農民,回去之後,馬能夠種地,而且那麼老遠,不能讓他們走回去吧。格蘭特將軍說,不但戰馬可以保留,軍刀、防身武器都可以保留,你手槍、步槍、軍刀都可以留著,你就把大砲交上來就完了。因為你回家的路上,有花紋武士出來跟你騷擾,帶著屬於他歷史的榮譽,軍服、勳章,什麼都沒有被剝奪,沒有人說穿上號衣,打一個戰俘,沒有人幹這個,回到自己家鄉,該干嘛幹嘛去。
戰爭一結束,林肯總統說服國會,首先要重建南方,可是不久,林肯總統遇刺身亡,副總統繼任,上任之後提的一個口號就是不要報復,林肯總統被南方人殺了,咱們把南方乾掉,這個不行。不要報復,先重建南方,南方同盟的總統戴維斯這是頭號戰犯,判了4年刑,實際上一年多點,就放了,成了一個著名的橋樑工程師,因為他本來也是西點軍校工兵科出身。
羅伯特·李將軍關了幾個月還是幾天,剝奪公民權,然後很快被假釋了,所有的將軍都給他求情。假釋之後,出來是華盛頓大學的校長,這個大學現在叫華盛頓·李大學,是美國常春藤名校之一。你看華盛頓·李大學的門前,是李將軍騎馬揮刀的銅像,他揮刀要砍林肯,但是美國人不介意。今天美國的西點軍校裡,美國歷史上著名將軍只有4個人有雕像,第一個就是羅伯特·李將軍——叛軍總司令;第二個就是格蘭特將軍,就是北軍的總司令;然後就是二戰的巴頓巴頓和麥肯阿瑟,美國的四大民族英雄。排第一的就是叛軍總司令,你看美國人對待這場戰爭的寬容,打完了,大家都是美國人。
你看美國大選完了之後,甭管你原來是共和黨陣營,還是民主黨陣營,大家都是美國人,一致對外。雖然政見不同,但都是一致對外,這一點,真的是特別。美國南部同盟的國旗,紅底、斜著兩個藍十字,中間十字上11顆白五角星,南部同盟的國旗在南卡羅萊納州的首府一直掛到2003年,還掛著這個國旗。
所以說,美國內戰給中國人最大的啟示應該在這兒: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樣就完了,別死揪著不放。
美國內戰的意義是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促使了美國全方面的繁榮。但是它沒有消除種族歧視,美國的種族歧視,如果說法律制度上的歧視,確實是不應該。你看美國在馬丁·路德·金的時代,種族歧視很厲害,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就是說,在南部的各州有這個規定,你黑人孕婦上了公交車也必須給白人小伙子讓座,就因為你的膚色問題,這就屬於種族歧視。馬丁·路德·金那個時代就開始追求種族平等,到現在的美國,沒有法律條文上的種族歧視,而且政府的政策還有意向黑人有色人種傾斜,就像咱們這兒少數民族高考加10分的感覺一樣。但是人心裡的東西你是沒法來撫平的,基本上一棟公寓大樓搬進去一戶黑人,白人就開始往外搬,最後一樓全黑了,你說你不能歧視黑鄰居,你必須住在這兒,憑什麼我必須住這?美國人不像中國人都買房,人家都是租的房,這兒的人搬走了,我就不跟這兒待了。
美國的SAT考試,相當於咱們的高考,華裔的通過率是100%;
非
凡
論
壇
亞裔是85%;算上韓國就完蛋了,85%;白人是60%;拉丁裔是25%,拉丁裔就是墨西哥挖地道過來的那幫;黑人是7%的通過。所以黑人都不上大學,只能滿街追駱駝,馬拉松冠軍,只能幹這個,要不就是打球,要不就是摸著電門似的,音樂一響就跟著轉,只能幹這個,你怎麼沒有見過他有什麼科學家?在黑人裡面,像賴斯,現在的奧巴馬,奧巴馬也不是純黑,他是半黑;像鮑威爾將軍,這真是黑人當中的才俊,太少見了,他們能夠念到博士、碩士太少見了,他的SAT考試通過率才%,有的黑人小學上了6年,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他就死活不認得26個字母,沒給我遺傳這個基因,我就不會寫。
英國革命是通過議會改革。英國從1902年以後首相都是平民出任,就是再沒有貴族出任首相了。今天的英國貴族你一點也看不出來他貴在哪兒,他就有個大城堡什麼的,國家幫他們維修,賣點門票,賺點錢,也就這麼點好處了,別的也看不出來了。他基本上不干預政治,如果貴族想當首相的話,首先必須辭去爵位,然後辭去上議院議員的席位,你才能去競選首相,當然一般的議員也不願意幹這個。所以你看從1902年以後,英國首相都是平民,再沒有這爵那爵的這些人,原來19世紀的首相都是什麼什麼公爵,什麼什麼勳爵,到了以後就沒有了。這是我們說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