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世界歷史 這個歷史挺靠譜3:袁騰飛講世界史

第19章 2、磕磕絆絆謀發展

二戰結束後,因法西斯的失敗,美蘇戰時同盟的合作基礎喪失,雙方因國家利益和社會制度的矛盾日益顯現,戰時同盟關係逐漸破裂,美蘇從戰時同盟逐漸發展成了戰後的對手。 1947年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咨文,要求美國援助受到共產主義威脅的希臘和土耳其,提出了採取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遏制共產主義”,即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標誌著“冷戰”的正式開始。 隨後,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了對歐洲的經濟援助計劃,即馬歇爾計劃,以扶植和控制西歐國家,遏制蘇聯。馬歇爾認為“貧窮是產生共產主義的唯一土壤”,人人吃飽了,日子過好了,不就不造反了嗎?發生革命的可能性就低了。美國為馬歇爾計劃,拿出了130億美元,合成今天的美元,大概兩千個億,90%是無償贈予,獲得份額最多的是英國,其次是西德,受援國中甚至包括土耳其。歐洲國家經濟迅速恢復,避免了革命的危險。

為了遏制蘇聯,1949年,美、英、法等國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 1955年,為了對抗北約,蘇聯、波蘭、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等國簽訂了《華沙條約》,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 至此,出現了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面,兩極格局形成。 冷戰時期,爆發了美蘇發動或參與的局部“熱戰”,使世界局部地區經常處於動盪不安之中,其中最主要的是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干涉,入侵朝鮮。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 1953年交戰各方簽訂停戰協定,戰爭結束。 二戰結束後,法國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擊,迫使法國殖民者撤出。 1961年,美國發動越南戰爭。在越南人民的打擊下,美軍被迫於1973年撤出越南。

甭管對於蘇聯而言,還是對於美國而言,歐洲都是核心利益所在,所以歐洲不能打爛了。相反,亞洲、非洲,用美國的話講,是共產主義的邊緣地帶,這些地方是可以爆發熱戰的。美國在二戰結束後的幾次大規模熱戰分別是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還有2003年的美伊戰爭,全都是在亞洲。 在“冷戰”之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了美蘇爭霸的局面。斯大林時代還不具備強勁的經濟實力,所以斯大林不敢惹美國,最明顯的就是朝鮮戰爭。中國出兵幫朝鮮,當時最應該幫朝鮮的是蘇聯。美國出兵了,蘇聯也應該出兵。但是斯大林不敢惹美國,他讓中國去。一開始答應給咱們派空軍,後來改口了,讓咱們進去挨炸。誰才敢惹美國呢?赫魯曉夫。赫魯曉夫時代蘇聯的工業在逐漸恢復,跟美國的差距在縮小,所以這時候出現了美蘇爭霸的局面。

美蘇爭霸的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美國總統是肯尼迪,傳奇般的人物,到今天為止,他都是美國當選總統裡最年輕的,他的紀錄至今無人打破。他當上美國總統時41歲,克林頓是46歲,奧巴馬是48歲。可惜,一任都沒幹完就被暗殺了。 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總統,先是杜魯門,然後是艾森豪威爾,最後才是肯尼迪。蘇聯領導人一般是乾到死算完,這個時候蘇聯在位的就是著名的“IBM(國際大嘴巴)”——赫魯曉夫。 這一時期,美蘇合作,結束了對奧地利的佔領。奧地利在戰爭結束後,不是作為納粹的受害者,而是作為納粹的幫兇受到處置,也被美、蘇、英、法四國分區佔領了。德國被分區佔領,後來就形成了東西德國,等於蘇聯在德國搶到了一塊地,蘇聯主動放棄了對奧地利的佔領,算是作出了妥協。當然它也有條件,奧地利作為一個中立國,不能加入北約。 1955年,蘇聯承認了西德政府。西德是美英法扶植的。蘇聯承認西德,也表示想跟西方搞好關係。 1959年,赫魯曉夫訪美,這是蘇聯國家領導人第一次出訪美國。赫魯曉夫跟美國當時的副總統尼克松進行了一場著名的“廚房辯論”。兩個人參觀美國的廚房用品,引發話題,辯論誰的生活方式好。

爭霸的過程並不都是緩和,更多的是伴隨著讓人透不過氣來的緊張。德國被美蘇英法分區佔領,首都柏林也被分區佔了,形成了東柏林和西柏林,但這兩個柏林完全都位於蘇占區,就在後來的民主德國境內。東柏林是民主德國的首都,西柏林是英法美佔領下的一個自由市,東柏林是社會主義,西柏林是資本主義,一城兩制。 蘇聯在1948年製造了一場柏林危機,切斷了西柏林的水陸交通,想把西柏林活活地困死、餓死,讓盟國屈服。結果美國的強大在柏林危機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美國在一年時間內,靠空運維持了西柏林200萬市民的生存,一天3000架次飛機降落在西柏林。一天是1440分鐘,3000架次飛機降落,那就半分鐘1架。幾十萬架飛機的起降,只有22架失事,失事率低到了驚人的程度。天上的美國飛機分三層,9000米的在盤旋,6000米的準備進場,3000米的準備降落。降落之後趕緊起來,騰空跑道,6000米的要下來。一年的時間,200萬西柏林人不但得到了食物、煤,甚至得到了生日蛋糕,你想西柏林人多驕傲——瞧,我們強大的盟國。

東柏林人也看到了這些,瞧人家那強大的盟國。所以160萬東德人從東柏林逃到了西柏林,佔當時東德人口的1/10,而且主要是知識分子。因此,東德當局在蘇聯的授意下,修築了柏林牆,把東西柏林的交通完全阻斷了。柏林牆是130公里長的鋼筋水泥牆,還有30多公里長的電網。有的地方是界河,你看河裡沒人管,想游過去,你就漂起來了。越是沒有人巡邏的地段越危險,不是埋著地雷,就是有自動射擊裝置。探頭一看見你,地底下就升起機關槍來,你就成了篩子。而且,只翻過柏林牆未必能投奔自由,因為柏林牆是修築在東柏林一側150米,你就是翻過這道牆,還得跑150米才能進入西柏林。所以,這道牆硬生生地阻斷了無數個家庭的聯繫。在柏林牆建起來的28年間,有很多人因為翻越柏林牆而喪命。後來主持修建柏林牆的這些人,在兩德統一之後,都受到了法律的嚴懲。但是,也有很多人成功地翻越了柏林牆。

有一個東德政府的公務員,挖了19年地道,演繹了鼴鼠的故事,挖到西柏林去了。他家住的地方,離柏林牆很近,他天天晚上掏地道,拿吃飯的勺挖,每天挖出來的土,只要能堆滿汽車的後備廂,他就不敢挖了。不能搞個鑽頭去弄,第二天家門口堆一大堆土,那警察一來就知道你在幹嗎了。每天一大早開車出去,把土倒河裡,晚上回來接著挖,愚公移山。可見自由對他的吸引力有多大!他一共挖了19年,這牆存在了28年,再多挖9年,牆自己就倒了。 還有一哥們儿更神,東西柏林有個交界處是一條馬路,馬路中間壘著柏林牆,東德當局把靠街的窗戶,全拿磚砌死,這棟樓不許住人,有警察巡邏,變成廢樓。這哥們儿夜裡不知道怎麼爬到樓頂上,綁了兩個大風箏,往西柏林跳,一下,倆腿都摔斷了,但是西德人馬上給治好了,投奔自由去了。

有一張獲普利策新聞獎的照片,柏林牆牆體即將合攏的一剎那,站崗的東德警察,扔了槍就往西柏林跑。西柏林已經張開雙臂準備迎接他了,因為他還要跑150米,那速度比劉翔都快。眼瞅著就跟西柏林人擁抱上了,這時候他被東柏林罪惡的子彈擊中,這個人身體往後仰,雖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是西柏林人那種惋惜、驚訝的表情,看得特別明顯。 前面講過尼克松跟赫魯曉夫的廚房辯論,辯論誰的製度更優越。赫魯曉夫在尼克松回訪的時候,帶他參觀蘇聯的香腸生產車間。你不是說我們蘇聯的經濟落後嗎?讓你看看我們吃得也不錯。在參觀香腸生產車間的時候,赫魯曉夫的“IBM”本性發作了,他指著香腸跟尼克松說,我們正在以這種速度生產洲際導彈。尼克鬆一下就被嚇壞了,他沒跟這路人打過交道,不知道這路人是張嘴就來。回到美國,尼克鬆在國會說,赫魯曉夫跟我講,他們在以生產香腸的速度生產洲際導彈。美國人一聽,那咱也得以這種速度生產啊。美國當真了,他們不知道蘇聯是開玩笑啊,這一下美蘇戰略核武器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到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能夠打到蘇聯本土的洲際導彈是200枚,蘇聯只有3枚。閱兵的時候,卡車拉著這3枚導彈,一圈一圈轉。後來美國外交官看出了破綻,這輛車的號碼剛才見過,怎麼又來一遍?你換個車牌子,再一遍一遍地轉也不遲呀。

為了縮小和美國在戰略核武器上的差距,蘇聯就把中程導彈運進了古巴。古巴離美國90海裡,1000多公里射程的導彈進去,嚴重威脅了美國。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美國25萬名陸軍士兵,9萬名海軍陸戰隊,做好了在古巴登陸的準備,以6艘航母為核心的200艘軍艦組成了一個龐大的艦隊,把古巴島圍得鐵桶一般。美國的轟炸機帶著氫彈,24小時不著陸,就在上空飛,一旦接到命令,馬上就可以飛往蘇聯投彈。用美國的話講,兩個小時之內,讓蘇聯變成一堆冒著煙的廢墟,把蘇聯從地圖上徹底抹掉。 B-52轟炸機帶著四顆氫彈,一顆氫彈的當量是500萬噸,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250倍。莫斯科來一個,列寧格勒來一個,蘇聯就沒了,光剩下森林有什麼用?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之際,蘇聯退讓了,證明戰略優勢還是在美國這邊。

戰後的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經濟高度繁榮。美國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領頭羊,科技革命帶動了經濟的繁榮。同時,資本主義陣營普遍實行國家干預政策,用現在時髦的詞兒講,叫宏觀調控。不過美國經濟的宏觀調控,更多的是靠國家訂貨進行干預。比如,美國現在最著名的F35戰鬥機,當初要生產的時候,兩大航空巨頭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爭這個訂單,700億美元的大訂單到底是該給波音還是給洛馬?美國政府就說了,我下達研製的指標,你們兩家公司作出樣機來,看看誰先進,我就把訂單給誰。實際上波音的飛機比洛馬的先進,但最後這個訂單卻給了洛馬。為什麼呢?美國政府的解釋是,我要成熟技術,波音的太先進了,萬一玩兒不轉怎麼辦?實際上是因為波音拿不到F35的訂單不要緊,它還可以生產民用飛機。洛馬只生產軍用飛機,要是拿不到訂單,它就可能倒閉。洛馬要是被波音吞併,全美國就一家飛機製造企業了。原來好幾十家,共和、閃電全沒了,現在還剩兩家,洛馬要再落馬了,那政府要再買飛機,波音說多少錢一架就得多少錢一架,要不然美國空軍拿風箏打仗去吧。所以不能讓波音形成壟斷,政府成心把這訂單給了洛馬,波音其實也心知肚明,無所謂,反正我還能生產客機,下一次政府可能還會照顧到我,得先讓洛馬活著。這就是美國宏觀調控的手段。

戰後初期,美國大力開拓海外市場,說穿了就是資本輸出,所以這時候美國經濟高度繁榮。 20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出現危機和滯脹。究其原因,第一個是1973年的石油危機。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人自從告別了彎刀和駱駝之後,就再沒打過勝仗。特別是跟以色列人打仗,屢戰屢敗,幾億阿拉伯人,打不過300萬猶太人。阿拉伯人打仗時很幽默,飛行員躺在機艙裡駕駛飛機,問他為什麼不坐起來呢?怕中彈,所以躺著開飛機,這功夫也太高了!以色列的武器是美國提供的,阿拉伯的武器也不是自己造的,是蘇聯提供的。蘇聯武器並不落後,為什麼讓人感覺落後呢?因為阿拉伯用,它就落後了。你小學畢業生打碩士,不是開玩笑嗎?以色列飛行員都是碩士,阿拉伯飛行員高中可能都沒畢業,一輛壞了的以色列坦克,在第三次中東戰爭當中,擋住敘利亞一個裝甲師,以色列人淨創造這種戰爭史上的奇蹟。所以,阿拉伯沒辦法了,只好捆著炸藥去炸老百姓,或拿飛機撞人家大樓。有本事跟軍人較勁兒,沒事兒老折騰老百姓幹啥?阿拉伯恐怖分子進去,平民就遭殃了,現在以色列人防範意識很強,看見裹頭巾的、蒙臉的就開槍,也是被逼無奈。 第四次中東戰爭一爆發,阿拉伯國家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又被以色列打了。但是,他們手裡有油,提升油價,誰支持以色列,我就漲油價。油價一漲,世界經濟就出現危機。美國設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的貨幣體係就崩潰。 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35美元相當於1盎司黃金,美國用美元頂黃金,世界各國得到了美元就等於得到了黃金,美元在當時號稱叫美金,為什麼叫美金?就是因為1美元等於0.89克黃金,美元就是黃金,黃金就是美元,拿到美元就拿到了黃金。但問題是美國人拿到黃金,發行美元,其他國家拿到了美元才能發行本國貨幣,因為你的貨幣要跟美元掛鉤。香港特區政府每發行7.8元港幣,就要存上1美元,所以,1美元等於7.8元港幣,你拿到了港幣,就等於拿到了美元,沒必要把它兌換成美元,港幣就是美元。 但是,我怎麼才能得到美元?這就成問題了。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國人沒考慮到這一點,我怎麼才能得到美元?自己印行嗎?不行。要得到美元,就得往美國賣東西,賺美國的錢,結果就使美國成了世界各國的市場。這它能接受嗎?它要讓全世界成為它的市場。所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固有矛盾決定了它最後必然崩潰。 1973年經濟危機爆發,美元和黃金脫鉤,今天其實不應該再把美元叫成美金了。危機過後,美國經濟出現滯脹。 20世紀80年代,裡根政府上台之後,奉行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拋棄了國家干預。羅斯福的時候要干預,那是因為企業的自我調控能力比較差,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後,像微軟這樣的企業用得著你干預嗎?人家自身的調控能力強,所以里根的時候,奉行了新自由主義,美國經濟復甦。隨之的90年代,克林頓時代,美國高科技發展,造成它的經濟也高速發展。 戰後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中,最令人稱道的是西德和日本兩個戰敗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兩國經濟發展有共同點,首先就是基礎好。有人講,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中國跟日本都是一片廢墟。日本東京被美國人炸到了什麼程度?甭說二層樓,連街都找不著了,整個東京就是一片廢墟。中國也是一片廢墟。但問題是,日本是被炸成了一片廢墟,中國因為長年戰亂,原來就是一片廢墟;日本在成為一片廢墟之前,造過航母,中國在成為一片廢墟之前呢,造過帆船,兩國的發展水平差太遠了。工廠、樓房可以炸掉,鐵路可以拆毀,但技術是炸不掉的,只要一給錢,就能緩過來。德國也一樣,基礎好很重要。 第二個就是有美國的援助。日本特別感謝朝鮮戰爭,戰爭一爆發,美國在日本下了大量的軍事訂單,日本一下子獲得了幾十億美元的利潤,經濟立馬就恢復了。德國當然是在馬歇爾計劃中受益良多。 第三個就是德日兩國的非軍事化。兩國在安全方面搭美國的便車,集中力量發展經濟。富國而後能強兵,現在兩國的軍事實力也不遜於人了。今天的德國聯邦國防軍,仍然是歐洲最強大的武裝力量,德國的豹式坦克,行銷全世界。歐洲除了英國和法國,剩下的國家基本上用的全是豹式坦克,所以德國豹變成了歐洲豹,現在正在變成世界豹。 1979年中國想引進豹式坦克,以代替正裝備的蘇聯戰後第一代坦克,但因為太貴,咱們買不起。歐洲小國買個一百輛就夠用,他們又有錢,咱一買幾千輛,那麼貴,根本買不起。當時,一年軍費搭裡邊都不夠。 第四個是重視教育。 “二戰”的時候,英國跟德國有一個默契,德國的飛機不炸牛津、劍橋,英國的飛機不炸海德堡、諾丁根,可以炸王宮,總理府,甚至和平居民都炸,但不炸大學,因為那是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 日本簽署投降書一周之後中小學就復課了,用日本的話講,是在藍天教室裡上課。教室就剩一面牆頑強地挺立著,其他三面都空著,屋頂也沒有,上面就是天,連咱汶川的水平都不具備,地震棚都沒有。日本媽媽給孩子帶便當,一個木頭飯盒,打開之後薄薄的一層白米飯,中間一枚紅鹹菜疙瘩。一打開飯盒,日本國旗的圖案。 我看過一組照片,特別感人,一個日本人在街頭做廣告,白西裝,白禮帽,舉著一把傘,上面寫著××電池。這哥們儿舉著這把傘,沿著東京的大街小巷走,就跟發小廣告一樣。他一邊走的時候,手裡捧著一本書在讀,所以照片的標題叫走讀——走著讀書。下一張照片,這兄弟換了把大傘,還是那身裝束,傘綁在身上,手裡的書更厚了,像是一部字典。知識改變命運,我現在雖然在街頭髮小廣告,但君子固窮,不墜青雲之志,我不會一輩子在街頭髮小廣告的,也許轉一年兩年之後,他就考上了帝國大學,考上了慶應大學,再幾年後他可能就是大公司的部長,甚至有可能是內閣的大臣。可惜這張照片的拍攝者沒有一直跟踪下去,看看這個人最後到底怎麼樣,也可能讓車撞了,那就另說。 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的教育開支,占到政府支出的50%,現在世界各國的教育開支,發達國家佔政府開支的7%,世界平均數是4%,發展中國家是3.5%,當年日本占到50%,想想這是什麼概念。 第五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德國和日本的產品行銷全球,相機、汽車都是品質的象徵。 第六,兩國的國民素質,特別是勞動者的素質都相當高。中國最缺的就是高素質勞動者。中國不缺專家,更不缺明星,缺的是本科畢業的工人和農民。科學家研究出來的東西再先進,到工人那兒他做不出來,白搭。瑞典國王都是農學院畢業的,而咱們中國自古以來君子小人分得很清楚,君子動口不動手,體力勞動者遭到鄙視。從這方面來說,中國未來的發展,實際上很欠缺後勁。德國很多技術專家,實際上按咱中國人的看法,就是藍領技工。開飛機需要本科畢業,修飛機就不需要。在中國,開飛機的工資遠遠高於修飛機的,但我不把飛機修好,你敢開上去嗎? 日本、西歐的崛起,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呈現出三足鼎立的局面,這種經濟格局的多極化,既對美國的霸權構成挑戰,也對兩極格局形成了衝擊。 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美蘇爭霸的態勢是蘇攻美守,蘇聯佔優勢了。當時的美國總統是尼克松,蘇聯領導人是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還是拼命發展重工業,而且不顧國力不如美國的現實,加大軍事投入。老百姓沒吃的不要緊,我得造原子彈,我得放衛星,軍事擺在第一位,坦克比麵包多,火箭比香腸多,要大砲不要黃油,突出“先軍政治”。 美國在這個時候經濟先危機,後滯脹,布雷頓貨幣體系崩潰,又陷於越南戰爭的泥潭,所以處於戰略守勢。於是,美國從越南撤軍。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打贏了每一場戰鬥,但最後美國不得不撤出越南。戰爭打了14年,美軍陣亡了5.8萬人,越南軍隊的損失是160萬,老百姓的損失是1000萬以上。但美軍贏得了戰鬥,輸掉了整個戰爭。再打下去沒勁了,落後的國家是不可戰勝的。越南沒有什麼值得消滅的目標,你想給它造成1美元的損失,你可能得扔幾十美元的炸彈。中國是越南的大金主,越南打仗的錢是我們給的——200億美金!所以,美國必須跟中國緩和,中美關係正常化。 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9年中美建交。這時候最能體現蘇聯佔優勢的事件,是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 戰後的社會主義運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46年到1955年,這個階段是斯大林模式的擴展、問題的形成與積累時期。隨著戰後東歐蘇聯衛星國的建立,斯大林模式不僅控製本國,而且開始向東歐衛星國擴展。 戰後社會主義運動的第二個階段,是從1956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這個階段的特點是蘇聯和東歐國家進行改革,突破斯大林模式,但這些改革全都失敗了,沒有能夠徹底擺脫斯大林模式。 戰後社會主義運動的第三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伴隨著蘇式社會主義的失敗,世界兩極格局也就結束了。 從1946到1955年,蘇聯仍然處在斯大林模式的統治下,戰後通過“四五計劃”,蘇聯很快就取得了恢復國民經濟的成就。套用中國2008年奧運會時的流行語,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發揚舉國體制。 蘇聯國民經濟恢復的時候,從表面上看,好像很有成就,實際上隱藏著非常大的危機。斯大林體制的弊端進一步顯露,有增無減。蘇聯的前身是俄羅斯帝國,我們前面講德國、日本之所以走上法西斯的道路,是因為缺乏民主的傳統,俄羅斯也一樣。而且俄羅斯的專制傳統比德、日兩國還要長。蘇聯人民在“二戰”結束之後,缺乏反思,即便少數有良心的知識分子反思了,也很容易被鎮壓下去。沒有人考慮是什麼給蘇聯國家造成了這麼大的損失。蘇聯在二戰當中,死亡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7,2100萬。中國是1800萬,而中國是經歷了8年殘酷的戰爭,蘇聯只有4年。時至今日,俄羅斯的男女比例都失調,女多男少。因為死的2000多萬人,主要是青壯年男子。當兵打仗的,不能都是60歲和16歲的,主要是正在婚齡,或正在育齡的男子。 今天你到俄羅斯大街上看去,甭管那男子長成什麼模樣,邊上那女的都漂亮極了,物以稀為貴嘛。到底是什麼使蘇聯遭受了這麼慘重的損失?值得深入思考。但是,在斯大林的控制下,蘇共的宣傳機構宣傳正是因為有偉大的統帥斯大林,我們才戰勝了希特勒。所以,斯大林的神話地位,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被塑造成了一個文成武德英明仁義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東方不敗。後來,赫魯曉夫否定斯大林的時候,曾舉了個例子,在斯大林時代拍攝的戰爭電影裡,你看不到紅軍將士是如何在冰天雪地中英勇戰鬥的,你看到的是斯大林叼著煙斗在地圖前走來走去,戰爭就贏了。這種戰爭片你愛看嗎?好萊塢的戰爭片為什麼好看?因為它會著重刻畫普通士兵,是戰壕的真實,《拯救大兵》、《風語戰士》,都是戰壕的真實。除非是傳記片,一般不會演總統、將軍。 斯大林體制的弊端不但得不到改正,還由一國向多國擴展。 1953年,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開始實行改革。 赫魯曉夫的改革,始於1956年蘇共二十大。當時75個國家的共產黨都派出了代表團去學習,上老大那兒拜碼頭去,當時中共代表團的團長是朱德。二十大閉幕後,各國代表團的成員都回去收拾行李,買了伏特加、魚子醬準備回國送人。結果在大會閉幕當天晚上,突然接到蘇共辦公廳通知,在克里姆林宮召開會議,總書記有秘密報告,是非常重要的報告。各國代表團團長揉著眼睛去了,到那兒一听就精神了。赫魯曉夫作了一個《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報告。在這個報告當中,原來與馬、恩、列並列革命導師行列的斯大林,被赫魯曉夫說成是暴君、殺人犯、劊子手、人民公敵,徹底把斯大林給否了,還原了他的本來面目。各國代表團都感到非常震驚。怎麼能這麼說呢?這時候,下面傳上來一張紙條,傳到赫魯曉夫的主席台上,問赫魯曉夫,你現在這麼罵斯大林,當初你也說他是英明領袖、慈父,斯大林所有槍斃犯人的文件,你也都簽署同意了,你當時為什麼不敢反抗?赫魯曉夫看了這張紙條後非常生氣,當時臉就沉下去了,拿著那張紙條問,這是誰寫的?底下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敢回答;然後他提高嗓音又喊了一遍,這是誰寫的?還是沒有人敢回答;最後嗓音高到極點喊了一遍,這是誰寫的?底下還是沒人敢回答。赫魯曉夫說,你今天的表現就跟我當時一樣,你明白我為什麼不敢反抗了嗎?現在我問這個紙條誰寫的,沒一個人敢站出來,當時我們也一樣,我們也怕呀! 不管怎麼說,赫魯曉夫否定斯大林是對斯大林體制的一種突破。赫魯曉夫作的是秘密報告,不許記錄,更不能外傳。結果沒過幾天,美國的報紙就刊登出了報告的全文。據說是東德代表團的成員記下來之後,給了西德,西德人送給美國人,就發表了。其實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評價,有很多是事實。但是,斯大林幹的這些事,不是以他個人的名義幹的,而是以蘇聯共產黨的名義、以蘇聯的名義幹的,赫魯曉夫把斯大林一否,等於就把蘇聯否了,把蘇聯共產黨給否了。但不管怎樣,總得給歷史一個說法,能正確地認識歷史,這樣的民族才有希望,你不能因為自己是德國人,就不否定1933年到1945年的德國,這種認識是不對的。 然後,赫魯曉夫開始改革。問題是改革的正確道路應該是什麼樣的?斯大林體制在經濟上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在政治上是獨裁專制。如果改革,經濟上就應該是市場經濟,政治上應該發揚民主。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國家改革的正確方向,就是民主和市場經濟,如果不這麼改,改革必然會失敗。很遺憾的是,赫魯曉夫的改革,沒有利用這兩個有利武器——市場經濟和民主,所以他必然會失敗。像赫魯曉夫這種人,國際上專門有一個“愛稱”,叫做“IBM”。這是個英文縮寫,意思就是“國際大嘴巴”,什麼話都不經過大腦,張嘴就來。 民主國家不可能出現這種人,因為你要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負責,胡說八道,會有人彈劾你,因為失言就可能下台。像斯大林、赫魯曉夫這種人,沒有人能管他們,權力不受限制,他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種不實事求是的做法,導致了改革最後徹底失敗。但赫魯曉夫的結局還是不錯的,他是蘇聯第一個下台後沒有被處決的領導人。民主國家沒有發生政變的,美國總統四年、八年後自然就下台,沒有說發動政變,把總統推翻了我當總統的。文明一點的國家,比如泰國,就算發生了政變,頂多把前領導人流放,你在國外待著,別回來了,但他仍然可以遙控國內政局。再等而下之的國家,一定要把前領導人弄死。這跟動物園猴山換猴王一樣,一定是新猴王把老猴王咬死,這才換猴王。但是赫魯曉夫下台,沒被弄死,這已經是蘇聯政治上的一大進步了。 赫魯曉夫下台後,繼位的是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繼續改革,當然他的改革也失敗了。他失敗的原因還是因為優先重工業,忽視民生。勃列日涅夫時期,是蘇聯國力達到鼎盛的時候,其實說穿了就是迴光返照,盛極就該轉衰了。 勃列日涅夫是一個典型的官僚。你如果不理解什麼叫官僚,看看勃列日涅夫就明白了。勃列日涅夫最喜歡兩種東西——勳章和頭銜。我家有一套20世紀70年代的《蘇聯軍事百科全書》,在地攤上一塊錢一本買的,看著玩兒。那上面,勃列日涅夫的頭銜翻譯成漢語還有五行半,包括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國務活動家、軍事家、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總書記、蘇聯元帥,還有個人民藝術家,不知道從何說起。勃列日涅夫“二戰”時是一個師政委,上校軍銜,當上總書記,就把自己提升成元帥。二戰中最著名的蘇聯統帥朱可夫,一生只獲得過三次蘇聯英雄的稱號,獲得過三次金星勳章,勃列日涅夫是唯一的四次金星勳章獲得者。他60歲的時候,授予自己一枚;70歲生日又授予自己一枚,活到70歲了,不容易,還沒喝死。 蘇聯男人的平均壽命才59歲,因為經常酒精中毒。蘇聯食品短缺,但廉價伏特加從不斷貨。一個冬天光莫斯科就得凍死幾百人,喝高了往地上一躺,零下幾十攝氏度,那還能醒?勃列日涅夫覺得自己70高齡還沒喝死,又授自個兒一枚金星勳章。勃列日涅夫一出場,那勳章掛得整個一個威猛先生啊。一般勳章只能佩戴在左胸上,兩排就不得了了,他左邊一排,右邊一排,總書記出現在任何場合都不用穿防彈衣。他去非洲訪問,隨行人員都問人家,能不能把你們國家的最高勳章授予我們總書記?不是金屬的都沒關係,紙的、木頭的他都要。勃列日涅夫死的時候特別有意思,一般蘇聯領導人去世了,由高級將領捧著他生前獲得的勳章走在棺材前面,在盤子里天鵝絨墊子上別一枚勳章。一般的領導人,一個盤子別一枚勳章,十幾個將領夠使了。勃列日涅夫一個盤子別五六枚勳章,動用了44個人給他捧著,他的棺材都應該比別人沉。 二戰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受到沉重打擊。當年它們的殖民地紛紛獨立,成為新興民族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的發展速度很快,像新加坡、韓國,已經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了。新加坡、韓國經濟發展有很多共同原因,第一個是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促使經濟起飛。二戰後,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企業,新韓兩國也都是批發服裝和毛絨玩具起家的。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參加現代奧運會,獲得了15塊金牌。當時國家把這些參賽運動員,宣傳得個個是岳飛、文天祥、戚繼光,學校要求我們把他們的出生年月都得背下來,痛苦極了。當時中國還很貧弱,只有在奧運賽場上國旗一次一次升起來,振奮民族精神。實際上為什麼我們1984年奧運會能拿那麼多金牌?因為這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世界第一體育強國蘇聯和世界第三體育強國東德都沒去,抵制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外交政策是反甦的,所以我們參加奧運會拿了金牌。 2008年的奧運會,美國反華反得不是特別起勁,因為美國欠咱一個人情,如果當年中國不參加1984年奧運會的話,那一屆奧運會就成了資本主義陣營的獨角戲,社會主義大國中國參加了,證明是全世界的奧運會。等到1988年漢城奧運會,美國、蘇聯、東德全參加了,中國5塊金牌就回來了。一是因為對手太強大,再一個是中國的運動員到了韓國,撂下行李就直奔漢城服裝批發市場,狂搶耐克、阿迪。我1987年知道的這些牌子,當時一件短袖T卹80塊錢,我覺得簡直是瘋了。我母親當校長,一個月工資剛100多塊,這一件T卹就頂一個月工資?開什麼玩笑!今天你到韓國買得著韓國造耐克、阿迪嗎?都是made in china,而1987年那會兒它也造這玩意兒,也是造手錶、服裝、毛絨玩具起家的。 但是,人家不是老造這玩意兒,現在還造這個,芭比娃娃、聖誕樹,老造這個成不了發達國家。所以,新韓兩國及時產業升級換代,韓國什麼產品最有名?當然你可能認為是泡菜,別忘了還有汽車啊,不過最起碼,現在你就算想到泡菜,都想不到韓國跟毛絨玩具、耐克鞋沾邊了吧?它不造這個了,現在中國製造這個。韓國升級換代了,新加坡也一樣。 新韓都是彈丸之地,所以發展外向型經濟。另外,兩國非常重視教育和提升國民素質。這一點,新加坡尤為突出。知道新加坡有多大嗎?還沒北京城六區大呢!新加坡人笑稱逛街都帶著護照,一不留神走到馬來西亞了,趕緊掏護照,否則非法越境。環國賽跑,兩小時足夠了。天氣預報就一句:“明天,全國有雨。”一塊雲彩就夠了。在新加坡,請你喝杯自來水都是從馬來西亞進口的,要什麼沒什麼。想發展起來就得靠教育,靠人的素質。新加坡有很多亞洲一流的大學,比如南洋理工大學,很多中國人到那兒留學,因為直接跟英美教育接軌。 新加坡的社會秩序非常安定,可能跟嚴刑酷法有關。新加坡現在還保留著中世紀的鞭刑,18到45歲的男子,七種罪適用於鞭刑。舉個例子,你隨地吐痰,一口痰600新加坡元,合人民幣將近4000塊;第二次你又吐痰,又被逮著了,5000新加坡元;第三次就是鞭刑,一鞭子下去,相當於160公斤的重物,以90公里的時速撞在你身上,一般人一鞭子就昏過去了,而新加坡沒有一鞭子起價的。 有個美國小子在新加坡向多輛汽車噴漆,被判坐牢4個月,鞭刑6下,罰款3500新加坡元。克林頓總統出面給求情,你們怎麼能對美國人實行鞭刑呢?太殘忍了。新加坡人看在克林頓的面上減了兩鞭,克林頓值兩鞭,打4鞭吧。那個行刑室隔壁有一個小窗口,醫生在場監督,各種儀器插在受刑者身上,兩鞭子下去,一看昏過去了,心臟不跳了,停!別打了。醫生過來給打強心針,把人救活,救活了怎麼辦?歇一個月再打剩下的,還不如一咬牙挺過來呢。那小子服刑期滿,驅逐出境。我覺得他以後甭說一輩子不會弄髒汽車,他看見汽車就得躲,回美國得騎驢。 在中國販賣海洛因50克、鴉片1000克是死刑,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這些國家,只要發現你身上有毒品,甭管多少,一律絞刑。飛機在機場一降落,空警挨個兒問,誰身上帶著這玩意兒,趕緊扔廁所裡沖走。在新加坡不管是販還是吸,都是絞刑。中國吸毒的一般沒有死刑,頂多強制勞動教養。戒毒的成功率,中國是世界上最高的——8%,逮進去100個,出來92個接著吸。新加坡是純淨的無毒國家,連吸毒都是絞刑,誰敢販毒去?有一個澳大利亞籍越南毒販子,在新加坡被逮住了,判處絞刑,羅馬教皇給他求情都沒用。而且他還是從新加坡過境,不是把毒品販到新加坡,而是要帶到澳大利亞去。連澳大利亞都給他求情,我們不怕他帶毒品,我們國民有這需要,你饒了他吧。新加坡不理這一套,你的毒品竟然從我們的國土上過,絞! 所以,新加坡的社會治安好到什麼程度?我的一個學生在那裡讀書,她晚上去看電影,回來晚了,校門關了,進不去了。如果上前叩門的結果就是開除,開除了你就得被遣返回中國,簽證作廢了。但是,法律越嚴酷的地方,越有空子可鑽,女孩就不回學校了,在街心公園的長椅上睡了一宿,然後到24小時營業的店裡買一件新襯衫穿上,我住我姑媽家了,你沒看我都換衣服了嗎?學校就不管了。學校也充分保護個人隱私,沒人說把你姑媽家裡電話號碼告訴我,我打一個電話核實一下。那里人與人都是信任的,擱咱們這兒肯定會要你姑媽家的電話號碼,那你就隨便告訴一個你朋友的電話讓他打,不就完了嘛。與人鬥的結果就是人人為仇,誠信缺失,道德淪喪。妙齡女孩能在公園的長椅上睡一宿,平安無事,你說它的社會治安有多安定? 南亞國家裡印度的發展速度也很快,現在已經和中國、俄羅斯、巴西並稱“金磚四國”了。印度什麼玩意兒做得最好?軟件。因為英語是它的母語,它有語言優勢。印度人的英語說得誰都聽不懂,印度人自己說為什麼英國允許我們獨立,因為我們英語說得太難聽了,他們聽不下去了。但是,最起碼他語法都對,沒有錯誤。所以,在海外和中國留學生競爭最激烈的就是印度人。他們也是來自欠發達國家,很刻苦用功,這跟中國人一樣;英語又是母語,人人又都虔誠信仰宗教,甭管他信仰什麼教,在西方人眼中,不信教的是動物。所以,中國人出國之後,第一件事兒就得找組織,什麼組織?教會。一加入教會,你會發現那些洋兄弟、洋姐妹們,都是活雷鋒。到你們家接你去做禮拜,免費教你英語,直到把你教會了為止,他覺得你發音不標準,一個字兒一個字兒地糾正你,不要錢;你沒飯吃找他去,沒地住,住他們家,然後你說你不信教,太傷人心了。 當然,作為發展中的大國,印度的問題也跟中國類似,人口多、資源少、環境惡化、貧富差距等等。 西亞地區的產油國現在也加入了富國俱樂部,他們自稱是真主賜給的石油,要是沒有石油,那些國家恐怕跟非洲沒什麼區別。那地方寸草不生,缺少淡水,但盛產石油,而且埋藏得很淺,一鏟子下去,油就噴上來了。西亞的海灣合作委員會六國,沙特阿拉伯、阿曼、阿聯酋、卡塔爾、巴林、科威特,富到什麼程度?我記得有一次《環球時報》採訪一個科威特中校,他的月薪8000第納爾,合3.2萬美元,還基本上花不著。家里四個老婆,四座帶花園游泳池的小洋樓,一個老婆一個,人家那老婆不分什麼大房、二房,人人平等,待遇一樣。還一人一輛勞斯萊斯,大街上你看見開奔馳的,不是打工仔就是保姆。開奔馳,你好意思上街?一進家門幾千歐元的地毯,一萬多歐元的吊燈,兩千多歐元的沙發,都是政府配給的,自己基本上不用花錢,所以,他生了二十幾個孩子。 海灣六國是世界上最奢侈的國家,沙特前國王每年要到西班牙小鎮上度假,一去仨月,一天花500萬美元。他幹啥呢?坐在輪椅上看海,那怎麼能花那麼多錢?他一去就把小鎮上所有的西班牙人全趕走,我給你們錢,這仨月不要在家住了,整個小鎮我包了。你想上哪兒?你說我想上美國歇仨月。行,我給你錢,你說多少錢吧,你上美國待著去,我們國王要在這兒待著。一待就是仨月,一天500萬,西班牙掙多少錢?他駕崩後,西班牙人無比悲痛,比沙特阿拉伯人還悲痛,現在的國王老去瑞士,不去西班牙了,所以西班牙的經濟不行了。 但有一點需要了解,西亞國家不是都這麼發達,就那些產油的君主國比較發達。同樣產油的伊朗、伊拉克因為戰爭就不行了。還有一個發達國家是以色列。實際上,以色列對中國的幫助相當大,中國的農業技術、軍事技術很多得益於以色列。以色列早在1950年就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中國大概是世界大國中屈指可數的幾個不迫害猶太人的國家,所以,以色列對中國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以色列前總理奧爾默特父母的墳墓就在哈爾濱,他訪華時就到哈爾濱去給父母上墳。哈爾濱有海外最大的猶太人墓地,差一點以色列就在中國東北建立了。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佔了東北,國聯來調查。後來就想,乾脆東北不給中國,也不給日本,把猶太人弄來,建一個以色列得了,所以,東北有很多猶太人,遭到納粹或者俄羅斯迫害的,都跑到這兒來。以色列很感激中國,上世紀80年代,以色列就對我們進行軍事技術和農業技術的援助。咱一開始不承認,因為以色列是“美帝國主義”的天然盟友,欺負我們阿拉伯兄弟。後來,以色列要賣給咱預警機,美國不讓賣,咱急了,強烈譴責美國不讓以色列賣我們預警機,才讓國人知道了中以之間的軍事合作。 我們特別喜歡阿拉伯人,但你到巴勒斯坦,發現他們並不是那麼友好。以色列人就不會這樣。西亞國家真正創造奇蹟的是以色列,國土比北京大不了多少,90%是沙漠,糧食不但能自給,農產品還能出口,你想這個國家多牛!猶太人真的是很不得了,奉獻了《聖經》、馬克思和愛因斯坦的民族。 1982年,蘇聯領導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國務活動家、軍事家、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元帥、人民藝術家勃列日涅夫同志終於死了,這是他一生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他帶著不能獲得第五枚金星勳章的遺憾,過早地離開了蘇聯人民,年僅75歲。他死之後,繼任者是克格勃領導人——安德羅波夫,繼位的時候68歲,一年多就死了。然後換上了72歲的契爾年科,一年後也死了。後來這些老人坐在一塊兒琢磨,咱別上前線衝鋒陷陣去了,還是在辦公室裡喝伏特加吧。七十多歲的老蘇聯在1982年、1983年、1984年,一年辦一次國喪,所以老頭們找了一個年輕的領導人上台,他們想在幕後垂簾聽政,就找到了戈爾巴喬夫。 戈爾巴喬夫當時年僅54歲,在蘇聯、東歐國家裡面,54歲的領導人,就像高中生當領導人的感覺一樣。戈爾巴喬夫才54歲,幹嗎讓他做領導人?實際上這幫老人想在背後操縱他。問題是等他當上了領導人,還甘心受你們的操縱嗎?所以,戈爾巴喬夫就開始了改革。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首先是經濟改革,但失敗了。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從斯大林時確立,到戈爾巴喬夫1985年要改革,已經整整半個世紀,甚至更長的時間,積重難返。再加上戈爾巴喬夫很年輕,一幫跟斯大林喝過酒的老傢伙還在那兒呢。戈爾巴喬夫一看,經濟體制改革推行不下去,必須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其實他的目的就是把這幫老人給弄下去。這幫老人一般都是斯大林體制的維護者,你要把這幫人給弄下去,就得把這個體制徹底推翻。結果,政治體制剛一改革就引發了混亂。他想徹底否定斯大林模式,但是這一否,實際上就否定了他上台以前的蘇聯歷史、蘇共歷史。這一下,全世界人民,包括蘇聯人民都知道了蘇聯的內幕,於是毫無疑問地引發了全國政治局勢的混亂。特別是1940年被斯大林集團非法吞併的波羅的海三國人民,掀起了獨立運動的浪潮。 最先宣布獨立的是200萬人口的小國立陶宛,立陶宛人民為了爭取民族自立,從蘇聯獨立出來,幹的事兒簡直就是可歌可泣、氣壯山河。 200萬人口的小國,全國一半的男女,手拉著手,站在國境線上,擋著蘇聯的坦克。蘇聯軍隊要開進立陶宛鎮壓,但坦克走到哪兒,面對的都是浩浩蕩蕩的人牆,大家手拉著手,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著蘇聯坦克。你就軋過來吧,要是斯大林時代的蘇聯士兵,那就真敢開著坦克軋過去。但這時候的蘇聯士兵,不像斯大林時代那麼野蠻了。再說各國記者攝像機架著呢,巴不得你趕緊軋,你軋完了馬上全球直播。一個蘇聯精銳的裝甲師開過來,美麗的立陶宛少女,抱著一把火紅的玫瑰花,爬上坦克,給砲口插玫瑰花,人家給你獻花,你拿機槍把人給突突了,合適嗎?你幹得出這事兒來嗎?所以,一把玫瑰花,擋住了一個裝甲師。蘇聯領導人一看,陸路開進不行,那就空降。 於是,蘇聯最精銳的近衛空降師,空降在了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機場,空降不能拿傘往下扔兵,那範圍太大,扔得滿市都是。而是降到機場,然後坐裝甲車出來。空降師剛一離開機場,就被機場外邊的老百姓圍住了。白髮蒼蒼的老大娘,懷抱耶穌聖像,跪在裝甲車前邊,你軋吧,你軋了老大娘我沒關係,你要軋了耶穌可不行。在西方國家,你要侮辱耶穌,你就跟畜生沒有任何區別了,屬於滅絕人倫的行為。所以,一個老大娘又擋住了一個空降師。 連200萬人口的一個小國都搞不定,那就完了。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波羅的海三國率先宣布獨立,接著蘇聯的主體三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也宣布獨立,眼瞅著蘇聯就要分崩離析了,這時發生了“八?一九事件”。 1991年的8月19日,那天我印象特別深刻,我在肯德基打工,回家時正好聽到新聞聯播播放《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關於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戒嚴的命令》,我聽著特別暈,蘇聯戒嚴,為啥中國的新聞聯播在頭條廣播呢?蘇聯成立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說戈爾巴喬夫因健康原因辭職,由緊急狀態委員會來接管國家政權。緊急狀態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是蘇聯副總統、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內政部長、克格勃主席,國家強力部門發動了政變,但這個政變三天就失敗了。為什麼這麼快失敗呢?他們忘了最重要的一條,要得到人民的支持。 政變發生後,軍隊包圍了俄聯邦大廈,準備捉拿俄聯邦總統葉利欽。葉利欽看到聯邦大廈外邊的裝甲部隊,拿起辦公桌上的電話,驚訝地發現電話是通的,居然連電話線都沒有被切斷。也就是說,郵局、電信這些部門沒有執行緊急狀態委員會的命令,所以,葉利欽馬上就給美國布什總統、英國梅傑首相、德國科爾總理這些大國領導人打電話,通報蘇聯國內的情況。各國領導人一致表示這個政變是非法的,堅決支持葉利欽粉碎這場非法政變。葉利欽一聽心裡有底了,保鏢簇擁著他,拿著個喇叭就從大廈裡出來了。出來之後,葉利欽爬上一輛坦克開始演說,我是俄聯邦總統,你們這麼幹是非法的。我命令俄聯邦境內所有武裝力量聽我指揮,軍隊必須退出市區。他話一說完,坦克一掉頭全跑了。兵不血刃!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招集來的部隊全都退出去了,戒嚴進行不下去了。 於是,蘇聯克格勃頭子克留楚奇科夫召見了蘇聯的阿爾法小組成員。阿爾法小組,可能到目前為止,都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支武裝力量。不知道成員到底有多少人,只知道他們的年齡介於35到40歲之間,軍銜全是中校和上校。他們神到天上飛的各種飛機,海裡漂的各種艦船,陸地上爬的坦克車輛,沒有不會開的;什麼樣的槍都會打;徒手爬幾層樓都沒問題。當時說是一共20個人,克格勃主席命令他們進俄聯邦大廈幹掉葉利欽。如果這幫人要去搞暗殺,可以不用帶任何武器,爬進去一擰脖子,葉利欽就完了。但這些人,無一例外地把軍官證和蘇共黨證扔在克格勃主席的辦公桌上,說你可以開除我的黨籍和軍籍,但是這個命令我不能服從,你憑什麼讓我暗殺俄聯邦總統?這是非法的。所以,“八?一九”政變三天就被粉碎了。戈爾巴喬夫返回莫斯科,他一回來,就建議蘇聯共產黨中央自行解散,蘇共就解散了,蘇共解散之後,蘇聯很快也就解散了。 1991年12月25日,聖誕節,是人類歷史上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蘇聯帝國終於解體,成立了獨立國家聯合體。實際上獨立國家聯合體,根本就聯合不起來,最有意思的一幕,發生在戈爾巴喬夫簽署他一生的最後一份文件,也就是蘇聯解體文件的時候,他摸出了那桿曾經簽署了無數令世界震撼的文件的金筆,簽他一生的最後一份文件,一划拉,沒出水。作為蘇聯總統,他已經長時間靠邊站了,好久不用簽字了,就沒再給筆灌水,場面很尷尬。當時世界各國都派出記者見證這一幕,划拉半天不出水多丟人。一個美國記者及時地遞上了自己的圓珠筆,等戈爾巴喬夫簽完字,他又把這支筆要了回來。然後他得意地舉著這支筆向同行們炫耀,你們知道這支筆的價格嗎?一支簽署了蘇聯解體文件的美國圓珠筆,這支筆現在被美國的冷戰博物館以2.5萬美元的價格收藏,其實當時這筆只值3塊錢。如果筆上刻著made in China就更搞了! 蘇聯帝國解體的根本原因就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直接原因是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和西方的和平演變。這兩個原因跟斯大林體制的弊端相比,根本就不算什麼。戈爾巴喬夫就像明朝的思宗崇禎皇帝,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蘇聯早就該完蛋了,勳章收藏家勃列日涅夫當政的時候就完了,只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又苟延殘喘了九年。到戈爾巴喬夫時代,早已經大廈將傾、一木難支了。別說“戈爾巴”,就是“割嘴巴”也沒戲唱了。 蘇聯帝國解體之前,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已放鬆了對東歐衛星國家的控制。所以在蘇聯解體之前,它的東歐衛星國,也紛紛發生了劇變。所謂劇變,就是放棄蘇式社會主義道路。 第一個發生劇變的國家是波蘭。波蘭跟俄羅斯同屬斯拉夫民族,但是,仇恨之深,可能超過了中國跟日本的仇恨。因為波蘭歷史上幾次亡國都是俄國人領頭乾的,所以波蘭老百姓對於蘇聯的仇視,達到了頂點。波蘭人也很厲害,歷史上幾次亡國,不屈不撓的反抗都很激烈。波蘭的家庭婦女挎著籃子上街買菜,一看雞蛋、肉類價格上漲了,自己錢沒帶夠買不起,走,咱們遊行去。菜籃子裡擱著石頭,包圍市委、市政府,包圍蘇聯的領事館、大使館、文化中心,上來第一句話是抗議雞蛋價格上漲,第二句話就是打倒蘇聯,稀里嘩啦地把磚頭、瓦塊扔過去。雞蛋只要價格一上漲,市委就得被砸。 家庭婦女衝擊市委,警察就來了,警民一沖突,人家老公們可就不干了,從造船廠、機床廠裡衝出來了,拿著斧子、鑿子就跟警察干仗,警察們頂不住了,就得軍隊上。因此後來在波蘭形成了這樣一個傳統:只要食品一漲價,坦克就得上大街。波蘭共產黨吸取了這個教訓,物價可不能漲。但是物價不漲,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嗎?不可能永遠不漲。 1981年,波蘭肉價上漲,引發了全國的大罷工和抗議運動,整個國家都癱瘓了。波蘭人民軍總參謀長雅魯澤爾斯基大將,發動了政變,出任波共中央第一書記,擔任波蘭人民共和國的總統。穿軍裝的人擔任總統,就是軍事政變。世界各國不干了,開始製裁他,他只能靠蘇聯支持,但蘇聯還指不定活到什麼時候呢。 波蘭的經濟在這種情況下,極其不景氣,以格坦斯克造船廠工人瓦文薩為首的團結工會,跟波蘭政府鬥了10年,最後導致波蘭政府下台,新的波蘭共和國,即波蘭第二共和國成立,瓦文薩出任第二共和國的首任總統。波蘭結束了蘇聯傀儡的統治。 1999年,波蘭加入北約的時候,波蘭外長深情地說,今天我們終於回家了。意思是我們進入北約之後,誰也不敢欺負我們了。告訴俄羅斯,我們終於找到組織了。 波蘭用了10年時間,發生了劇變;民主德國用了10個月,從出現反對派到民主德國解體、兩德統一10個月;匈牙利10個禮拜;羅馬尼亞10天。蘇聯這些衛星國,稀里嘩啦就全垮了,原因有這麼幾點: 第一,長期受制於蘇聯。這些國家政府在本國老百姓的眼裡,就是蘇聯的小跟班,相當於咱們看溥儀、汪精衛那種感覺。最明顯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戰”以前是資本主義世界第7強國,實行了蘇式社會主義制度之後,國民生產總值,降到了世界第42位,你說你這制度有優越性,由第7變第42了,你有什麼優越性?這些國家長期受制於蘇聯,只會沿用蘇聯那套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沒有找到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第二,脫離群眾。這些國家的黨和政府嚴重脫離群眾,腐敗成風。你說你解放全人類,你消滅了人剝削人的製度,結果你幹的跟你說的不一樣。皇上搞腐敗,你有脾氣嗎?皇上那叫腐敗嗎?我打天下的目的,就是為了建宮殿,選美女,我就為這打天下。而這些國家的政府說為人民打天下,我的天啊,人民活成什麼樣,你活成什麼樣?保加利亞共產黨總書記日夫科夫,私人名下的別墅40多座,豪華轎車100多輛。你要是比爾?蓋茨,你有4000座別墅人家也不說什麼,因為那別墅是你自己掙來的。日夫科夫憑什麼有這麼多別墅?因為他掌握了權力,是掠奪來的。 羅馬尼亞那一對被槍決的獨裁者更有意思,國家變成夫妻店了。男的是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共和國總統,女的是政治局委員、共和國總理,兒子是羅馬尼亞人民軍政治部主任,老公管黨,媳婦管政,兒子管軍。你看見沒有?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也沒有過這種事兒吧?皇后兼任首相,有這種事兒嗎?沒有!中國古代還規定后宮不得乾政呢。先皇歸天,幼主年少,太后垂簾,也不能皇后兼任首相啊!你看羅馬尼亞共產黨多有創意,國家變成夫妻店了。羅馬尼亞當時的外債是700億美元,建個總統府花了70億美元,總統府的停車場能停1.6萬輛小轎車,總統府裡所有的金屬配件,門把手、水龍頭全是金的。齊奧賽斯庫養的一條狗,被封為人民軍上校,中國古代對於濫封濫賞,常用爵祿加於犬馬來形容。在齊奧賽斯庫統治的羅馬尼亞,這個詞居然真被實踐了。 20世紀80年代,冷戰已接近尾聲。這個時候的美國領導人是電影演員出身的里根總統,他是當選總統裡年齡最大的,當上總統的時候都69歲了。蘇聯領導人是年輕的戈爾巴喬夫。這時候,美國重新佔有了優勢,原因是美國的經濟復甦了。而蘇聯呢,由於勃列日涅夫的窮兵黷武,極盛轉衰。 這時候,美國在軍事上推行星球大戰計劃,打小規模局部戰爭。美國人要在地球外邊放衛星,衛星上帶著激光粒子束武器,蘇聯導彈一飛入外層空間,就被激光粒子束摧毀,這樣蘇聯導彈就打不到美國了,美國導彈仍可以打到蘇聯,這可能嗎?這是一個神話傳說,今天都不可能,更甭說當時了。小布什總統搞的國家導彈防禦計劃,那攔截彈也是從地面發射,不是從外層空間發射的。美國這麼做的目的,是拖垮經濟落後的蘇聯,美國說我拿一萬億美元幹這個事兒,蘇聯就上當了,我也拿一萬億美元來幹這事兒。美國拿了一萬億還有一萬億,蘇聯拿的那一萬億裡有四千億是跟別人借的。所以跟美國搞軍備競賽,最後肯定被它拖垮。 另外,美軍打小規模戰爭。蘇聯軍隊多,坦克多,可美國打擊拉丁美洲、非洲的親蘇政權,蘇聯坦克沒法游過大西洋去增援。這樣,在國際上的面子直往下掉。你看你親甦的下場,讓美國揍,蘇聯管不了你。蘇聯軍隊雖多,戰略投送能力太差。美國陸軍就10個師,但戰略投送能力強,飛機和軍艦能把部隊運送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最後,蘇聯被迫連東歐都放棄了。 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關係正常化。中美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蘇聯,才走到了一起。裡根總統上台這幾年,基本上把蘇聯給搞垮了。蘇聯一垮,中美共同的敵人就沒了,中美關係注定不會好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樣,但也不會惡化到朝鮮戰爭時期。裡根總統實際上是美國共和黨右翼的代表,在他當州長的時候,四次訪問台灣,跟蔣介石的私人關係很好。他從意識形態上,應該說是反共的,他跟中國有共同敵人的時候還好說,後來蘇聯被整垮,中美關係就發展得比較曲折了。 世紀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是和平與動盪並存,第二是多極化趨勢加強。 “冷戰”結束後,一些地區和國家內部長期壓抑的民族、種族、宗教、領土等矛盾相繼爆發。美國試圖獨霸全球,不斷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爭端,使區域性、小規模衝突增加。世界形勢出現緩和與動盪共存的局面。 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利用南聯盟內部發生科索沃危機,向南聯盟發動狂轟濫炸,這次是北約在沒有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對南斯拉夫動武,也是北約成立50年來首次進攻一個主權國家。 “冷戰”結束後,國際恐怖主義也呈現氾濫趨勢。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推行單邊主義。美國極力構築以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其他國家則主張推進多極化進程。歐洲聯合的步伐加快,歐盟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多個政治力量不斷發展壯大。日本將兩極格局的瓦解視為躋身政治大國的大好時機,極力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好轉,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致力於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迄今為止,世界格局的多極化仍然只是一個發展趨勢。多極化格局的形成,將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 世紀之交的世界經濟,出現了全球化趨勢。 二戰後,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關稅和貿易總協定為三大支柱的戰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趨勢。三大支柱調整世界金融關係和世界貿易關係,促進了世界經濟向全球化的發展。三大支柱也是推動全球化的重要國際組織。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經濟出現了區域集團化,這是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 西歐國家有著相似的文化傳統。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誕生,歐洲國家陷入了持續不斷的衝突和戰爭之中,從反面激起了歐洲人對歐洲統一的強烈願望。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使歐洲人認識到國家聯合的重要性,開始了經濟一體化的探索。 1951年,法、意、荷、比、盧、聯邦德國六國簽訂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 1957年,六國在羅馬簽訂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各成員國要消除分裂歐洲的壁壘,1967年,三個共同體正式合併為歐洲共同體。 1992年,歐共體成員國正式簽署了《歐洲聯盟條約》,也稱為《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目標是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 1993年,歐洲聯盟正式成立,標誌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和政治實體過渡。 1999年,歐盟單一貨幣歐元問世。歐盟在經濟領域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為當今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歐洲一體化迅猛發展,日本的實力急劇增強,亞洲的經濟區域化開始起步。為了應對來自歐洲和日本的挑戰,美國加強了與加拿大、墨西哥的合作。 1992年,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簽訂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 根據協定,美、加、墨三國之間將逐步取消關稅及貿易壁壘,實現商品、勞務、資本等的自由流通,促進合作,增加就業機會。 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加強了三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和交往,三國之間努力通過自由貿易實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優勢互補。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後,其他的一些國家也希望加入。 20世紀80年代,在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的影響下,亞洲太平洋地區開始謀求建立經濟合作組織。 1989年,澳大利亞等12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首屆部長會議,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正式成立。 1991年,中國和中國台北、中國香港以地區經濟體名義加入了該組織。 亞太經合組織成立以來,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及經濟技術合作三個方面取得了成就。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之間存在著文化和歷史的差異,對其經濟集團化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從新航路的開闢開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聯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