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世界歷史 時光裡的歐洲

第10章 佛羅倫薩·文藝復興·公元1504年

時光裡的歐洲 郝景芳 11179 2018-03-21
整個歐洲之旅來自兒時的夢想:這輩子,一定要找機會去一次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是小時候心裡的聖地:花都,浪漫與混亂的城市,黑幫與天才的地方。小學時看過一部漫畫《花冠安琪兒》,故事裡的佛羅倫薩有鮮花環繞、寶劍騎士、愛情私奔和風流畫家。少女無意中捲入陰謀,尋找傳說中的寶藏和神奇力量,發現名畫的秘密,拿波里王子尋求復國,教皇英俊的私生子謀取霸權,達·芬奇奇妙的軍事發明改變世界。陰謀和魔法在這裡匯集,天才和惡魔有亦正亦邪的面孔,燦爛的藝術和朝氣蓬勃。這一切在孩童時的心裡留下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文藝復興,哦,是的,偉大的文藝復興。 長大之後學習到歷史上的文藝復興,開始了解文藝復興藝術真正革新的地方,文藝復興遠非想像中的浪漫,但動盪與激情卻是歷史的真實。文藝復興藝術是像寒武紀生物爆發一樣的生氣蓬勃,從漫長的寒冬,一躍跨入輕歌曼舞的春的世界和狂風暴雨的夏的海洋。

文藝復興的繁榮不是平靜的繁榮,混亂是其最好的形容詞。司湯達在《意大利繪畫史》序言中對意大利當時的狀態作了最鮮活的描述:小暴君當道,各自為政,每天更換統治者,為自身利益野心蓬勃,快樂享受。毫無疑問,這不是良好的文明秩序,但是司湯達說,只有在這樣的地方才能誕生偉大的文藝復興巨人。混亂與絢爛、野心與朝氣,意味著同一個特點:激情的活力、旺盛的才能、革新的精神。 佛羅倫薩,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城市。 1504年,佛羅倫薩。 清晨的領主廣場露水微瀾。晨光勾勒出建築剪影,天空碧藍如洗,晴朗無雲。百花聖母教堂色彩明艷,新裝的銅門熠熠生輝,浮雕裡的人物被陽光照亮邊緣。石板路面泛起微光,甦醒的城市商旅雲集活躍。很多人聚集到領主廣場,馬車將石板踏得嗒嗒作響。這是共和國一個歡欣的年份。市政廳韋奇奧宮(老宮)剛剛經過修整,大門新鮮敞開,門口豎立著巨大而嶄新的白色雕塑。

韋奇奧宮大廳需要兩幅雄渾的壁畫,市政府找來了兩位當時最有聲譽的畫師,各自繪製一面牆。壁畫的尺度巨大,題材是佛羅倫薩的光榮——共和國的戰役。這是一次令人興奮的歷史交鋒,市政官、教士和藝術家在廣場上來來往往,翹首以待。 這兩位畫師,一位叫達·芬奇,一位叫米開朗琪羅。 1504年,達·芬奇剛從米蘭回到佛羅倫薩不久,聲名顯赫。 達·芬奇出生在佛羅倫薩外一個叫做芬奇的小村,達·芬奇就是“來自芬奇”的意思。達·芬奇早年在佛羅倫薩跟老師韋羅奇奧學畫,師徒二人一同受僱於佛羅倫薩的美第奇之子,豪華者洛倫佐。達·芬奇從磨顏料開始,過渡到畫花草,畫次要人物,畫主要人物。他很早就展現出過人才華,幫韋羅奇奧繪製一幅油畫的時候,他作為助手所畫的聖約翰技法高明,老師看到之後,認為已經超過了自己,就決定就此封筆,不再繪畫,專心雕塑。韋羅奇奧的雕塑至今仍留在佛羅倫薩。

1482年,達·芬奇因一些不為人知的理由,選擇離開佛羅倫薩,前往米蘭。他給米蘭大公寫了一封自薦信,列舉了九條半自己在建築、軍事、機械、戰略攻防方面的突出才能和半條自己在雕塑與繪畫上的才能。 1482年到1499年,達·芬奇在米蘭度過了重要的時光,他成為城市攻防的設計師兼米蘭大公的軍事顧問。他設計了一系列奇妙的機械設備,儘管有很多不能付諸實施,但其想像力和超前的機械技術知識令人驚嘆。他觀察大自然,留下了一系列自然筆記;他研究了人體解剖和光線透視,形成了自己成熟的畫風;他繪製了極美的《岩間聖母》和《最後的晚餐》。 1500年,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時已是公認的藝術名家,在美術界地位很高,他成就顯著,性情倨傲,喜歡繪畫的優雅整潔,不喜歡雕塑勞苦粗糙。他接手韋奇奧宮的壁畫同時,也開始繪製未來的名作《蒙娜麗莎》。

1504年,米開朗琪羅剛從羅馬回到佛羅倫薩不久,初現崢嶸。 米開朗琪羅同樣是在年少就開始在佛羅倫薩宮廷學藝,同樣是從小就展現出過人才華。他15歲時被豪華者洛倫佐看重,進入美第奇府邸學習雕塑。學習的過程中,他按羅馬風格雕了一個小天使,埋入土中,做出古董的髒舊效果,最後再挖出來賣給當時的古董收藏家,竟然通過了專家鑑定。 1492年,米開朗琪羅的發現者和庇護人洛倫佐去世,政治鬥爭開始,米開朗琪羅失去依靠,逃亡到羅馬。在羅馬,米開朗琪羅完成第一件天才奇蹟《聖殤》,留在聖彼得大教堂。之後,米開朗琪羅接受教皇委託,設計教皇陵墓。這次任務沒能完成,米開朗琪羅欠下委託費用,不得不逃離羅馬,這為5年之後他被迫繪製西斯廷小教堂天頂埋下伏筆。 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接受了當時無人敢接受的挑戰性任務:用一塊5米高的完整大理石完成一座雕塑。這任務太宏偉,大理石已放置多年,無人承擔。 49歲的達·芬奇對這項任務不置可否,26歲的米開朗琪羅年輕氣盛,主動承擔,用最大膽的激情和不顧一切的辛苦完成了任務。雕塑的過程中,米開朗琪羅完全相信自我,當委託人對雕塑指指點點的時候,他假意答應修改,爬上梯子,撒下一把粉末,讓底下的人看不清,結果未作任何修改就爬了下來。 1503年,雕塑《大衛》完成,完美的身體,憤怒的眼神,古典而充滿力量的風格,一座龐然大物如同神祇,傲然立在了韋奇奧宮的門口。

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一生的交集不多,達·芬奇年輕的時候,米開朗琪羅尚未出世。米開朗琪羅進入美第奇家族的時候,達·芬奇已經前往米蘭。 1504年,二人接受了壁畫的任務。這是兩個人一生唯一一次相互面對。 達·芬奇選擇畫的是安吉里之戰,從他流傳後世的草稿看,他所關注的是戰爭的動感。猙獰咆哮的面孔,揚蹄衝鋒的馬,碰在一起的刀,跌落馬下的人。這樣的動感在文藝復興前的繪畫中還從未見到,它是一種全新的嘗試,給後世極大影響,尤其是19世紀浪漫主義。米開朗琪羅選擇畫的是卡辛那之戰。他沒有直接描繪戰場,而是描繪了在岸邊洗澡的戰士,褪去了軍衣的戰士擠在一起,赤身裸體,相互牽制,有兩隻手從水中伸向天空,宛如在命運的河邊掙扎,作拼死的抗擊,畫面令人驚駭,張力十足。

1504年,有一個更為年輕的畫家來到佛羅倫薩。他的名字是拉斐爾。 在大師們如蜻蜓點水般零星的交集中,有一個名字異常醒目。能將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連接起來的唯一的名字應該就是這個名字——美第奇。佛羅倫薩是傳奇之城,美第奇家族是傳奇的家族。 佛羅倫薩有一段獨特的共和國的歷史。所謂共和國,非常類似古希臘羅馬的城邦,一個城市就是一個國度,由城市的居民自行治理。 城市是中世紀晚期出現的新鮮事物。羅馬帝國之後,歐洲分裂成若干小國,每個小國又分裂成若干領地,每塊領地再分裂成許多莊園。中世紀莊園就是一個小世界,一座小城堡,城堡四周建造有防禦工事,圍繞著城堡是大片村莊與田園。村莊里的居民隸屬於莊園領主,為領主種植糧食、蔬菜與水果,養殖牲畜,接受領主的保護和仲裁。莊園與莊園之間的溝通很少,人的流動更是可以忽略不計。世界貿易不發達,通用貨幣也不具備。中國古代為地主工作的農民固然不少,但還有很多家庭自耕自織,以市場買賣,而歐洲中世紀的村民通常都隸屬於某位領主。

直到13世紀、14世紀,這樣的局面才漸漸消融。大範圍貿易開始重新興隆,自由的行路者和生意人脫離了莊園,聚集到新的地方,集市和商舖逐漸凝聚成為新的世界。 “城市的空氣是自由的!”人們如是說。市民們既不屬於貴族領主,也不屬於農民。他們因為擺脫了身份約束而躍躍欲試,因為嚐到富有的滋味而野心勃勃。金錢的力量復興了。金錢在古希臘羅馬時期曾經非常發達,有人拿著印有愷撒頭像的金幣去請教耶穌,但在中世紀各自為政的莊園小天地裡,貨幣經濟像其他文學藝術一樣蟄伏沉睡了,沉睡了600年。是城市讓貨幣甦醒。買賣需要交換,貨幣需要兌換,遠距離貿易需要保證,生意需要藉貸,於是銀行出現了,新的富人出現了。格局的動盪與變革隨之而來。

佛羅倫薩是漩渦的中央。 佛羅倫薩是貿易中心,地處意大利中部,靠近各大運輸口岸,既方便通過海洋溝通東方,又方便由北方的陸路溝通英法和尼德蘭。世界各地朝聖的信徒也要經由佛羅倫薩。漸漸地,弗洛林——佛羅倫薩發行的硬幣——成為通用貨幣,隨著貿易帶到世界各地,在任何國家都能得到認可。佛羅倫薩的銀行家開始獲得地位,他們發行貨幣,享受貿易帶來的好處,利用貸款獲得巨大的財富,在他們的賬目上,赫然列有借給英王和法王的巨額資金。他們赶超了貴族,靠金錢獲得土地與貴族對抗。他們成立了自己的聯盟,爭奪對城市的統治權力。 但丁就誕生在斗爭的環境裡。 13世紀,他出生於佛羅倫薩一個沒落貴族和富有的商人家庭,長大之後捲入鬥爭,成為代表富裕市民的“白黨”主力。在斗爭中,他受對手打擊,被城市放逐,在放逐中因悲哀寫下永恆的詩篇《神曲》。 《神曲》獻給他青梅竹馬的女孩——早逝的比麗阿特斯,他一生的愛。他在詩中和精神導師維吉爾一起走過地獄、煉獄與天堂,將他的時代和逝去的古代並列,讓放逐他的對手在地獄中一一就位,讓他崇敬的聖人在水晶天上閃閃發光。

他的詩篇在放逐中成為永恆。但丁死在異地他鄉,葬在異地他鄉,佛羅倫薩直到他死後才恢復他的地位,為他立下衣冠塚,供人憑弔。但丁故居在佛羅倫薩的一條不起眼的小巷,沒有任何醒目標牌,然而700年過去了,直到今天依舊遊人如織。 但丁死後,鬥爭仍然繼續。佛羅倫薩的新興富人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政府——城市共和國。有財產的家庭組成政府,按照貢獻分享權力。儘管當時只有人口的百分之三能夠參與統治,但相比舊日貴族而言,也是一種開放。塞盧塔特將人文主義帶入政府的統治,強調個人性、人文知識和世俗世界的責任。這形成了一種長達百餘年的開放與活躍,儘管家族間政治權力仍然鬥爭,推翻與陰謀仍然上演,放逐與回歸仍然頻繁,但受過教育、喜好哲學、躍躍欲試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哲學家開始進入富人的府邸清談,雕刻家和建築師給富人建築彰顯地位的宮殿,畫家獻上繪有這些家族面孔的畫作。

到了15世紀,佛羅倫薩富有的家族中積累了一種崇尚新鮮思想與創造的活躍氛圍。他們一方面極端富有,另一方面熱愛新事物和享受生活,於是,一種投資於藝術的強大風氣形成了。如同風吹過篝火,酒席點燃,宴會拉開大幕。 美第奇家族就是在這過程中崛起的最重要的家族。 從1434年到1737年,美第奇家族在意大利無數的戰爭、政變和局勢爭端中屹立不倒,經歷了中世紀、文藝復興到啟蒙的多次革命,可以說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變革時代,這相當於中國某一家族從清帝國到民國、從抗戰到新中國一直保持強大,我們懂得這有多神奇。和佛羅倫薩早期的很多家族類似,美第奇由礦產和投機起家,經營銀行業,財富迅速積累。此後,他們在政治和宗教領域送出多位領袖人物。 300年間,家族中出過許多位共和國領袖,三位教皇,兩位法國皇后,勢力遍及歐洲。 美第奇的崛起從一個人開始:科西莫·美第奇。科西莫的父親喬凡尼是成功的銀行家、最早奠定家族財富的人。科西莫曾經被放逐,並在1434年回歸,這個年份因而標誌著家族崛起。科西莫精明、能幹、廣交朋友、廣受歡迎,回歸之後,他成為佛羅倫薩的第一公民,反對他的家族挑起內戰,但因為支持者太少,以失敗告終。科西莫在有生之年奠定了家族的顯赫地位。他贊助藝術家,出資慈善,修建教堂、公共設施,讓佛羅倫薩成為今天的樣子。科西莫死後,他的孫子——豪華者洛倫佐·美第奇繼承了佛羅倫薩的統治地位,他也同樣慷慨付出,贊助大量藝術創作,在宮廷內聚集來自各處的畫家與詩人。 美第奇家族資助庇護了無數位傑出的藝術家。除了我們熟悉的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文藝復興早期最重要的開拓者:馬薩喬、布魯內列斯基、多納泰羅、吉貝爾蒂和波提切利,也都是美第奇家族走出的天才。馬基雅弗利為美第奇工作。 100年後,伽利略受到迫害之時,美第奇家族提供了庇護,使伽利略躲避了教廷的迫害。 1709年,美第奇家族樂團管風琴師克里斯托弗在美第奇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鋼琴,從而開創了新的音樂時代。 美第奇的歷史,在這些天才的光芒中散放出光芒。美第奇家在佛羅倫薩留下各種踪影,遍布各個角落。美第奇府邸今天已經可以參觀,四方形的庭院古典而有書卷氣,美第奇書房在府邸中,亦可參觀。府邸隔壁聖洛倫佐教堂是家族教堂,它有粗糙的外表和美麗的內堂,其小禮拜堂內有米開朗琪羅晚年的傑作:美第奇家族陵墓。陵墓上的雕塑《晝》、、《晨》、《昏》是米開朗琪羅晚年風格的探索,它們不再精雕細琢,但形體姿態蘊含著悲痛的張力,令人感動。百花聖母教堂由科西莫·美第奇出資建造,它是佛羅倫薩的標誌,也是文藝復興的標誌。它的顏色如鮮花燦爛,室內簡潔明亮,地面的圖形彰顯出文藝復興對幾何的熱愛。它的穹頂開創了文藝復興建築新紀元。烏菲茲美術館亦是科西莫的手筆,這座全世界最著名的美術館原本是美第奇家族辦公和處理政務的地方,1765年開始作為美術館對外開放。它收藏著10萬餘件藝術珍寶,其中包括曾經在美第奇府中創作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各種傑作。美第奇音樂博物館中,可以看到家族收藏的珍貴樂器和世界上第一台鋼琴的誕生。 所有這些美第奇家族留下的痕跡,如同他們的歷史,已然成為傳奇。 我願用一切與燦爛有關的詞語形容文藝復興。這是強大的個人的歷史。 文藝復興的群體意義和社會意義是後人賦予的,但在那時,那些強力的天才關注的是個體,是宇宙的秘密和自身的意義。他們激情、驕傲、富有才華、不斷探索,做事不講規程,充滿個性,對人對事桀驁不馴。他們每天都在創造,不斷創造,除了創造不關注別的事情。他們將生命力擴張到最大,野性的心靈與天地同高。 但丁是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和文藝復興第一位詩人,在他之後,彼得拉克開創人文主義先河,他讚頌個人,講述自身的歷程和個性。他的自傳是自奧古斯丁之後一千餘年裡第一本自傳。薄伽丘是彼得拉克的好朋友,他將人文主義講給佛羅倫薩的家族,這種思想在新興的統治家族之間迅速傳播,獲得巨大共鳴,成為下一代年輕人教育的範本。 早期的文藝復興大師們無不兼具才華和個人特色。他們毫不介意競爭,也不吝嗇於展現自己。他們時常迸發驚人之語,完全按照內心做事。他們在宮廷開懷暢飲,不在乎他人的目光,最後的作品也常顯出宴飲般的歡愉。 在百花聖母大教堂建築的過程中,共和國曾經舉辦雕刻比賽,以以撒獻祭的故事為題,懸賞勝者,以決定教堂新銅門雕刻的委託。兩個重要競爭對手是吉貝爾蒂和布魯內列斯基,布魯內列斯基的雕刻自然,卻不夠緊湊,然而吉貝爾蒂勝在了構圖——他沒有按照慣例表現亞伯拉罕殺以撒的恭順,而是將以撒雕刻成一個昂首挺胸的男孩,似乎主動迎向上帝的命運,戲劇性強,人物生動優美。吉貝爾蒂於是一舉獲得勝利,得到了銅門雕刻的委託權。 吉貝爾蒂不負眾望,完成極美的傑作,在雕了最初的兩扇青銅門之後,又雕了兩扇金色銅門。這兩扇金色大門是雕刻史上不可磨滅的經典,後來被米開朗琪羅稱為“天堂之門”。它開創了文藝復興雕刻的典範,人物細膩飄逸,姿態輕柔,像要凌空而去,充滿靈巧和動感,不再像中世紀浮雕中人物的靜態單一。兩扇門分成十幅小畫,表現了舊約中的十個故事,它的原作已被收藏,副本至今仍是大教堂洗禮堂最引人注目的風景。 倔強驕傲的布魯內列斯基輸給年輕的吉貝爾蒂,一氣之下從此放棄了雕刻,專心於建築,這本是負氣任性的決定,但對於才華橫溢的文藝復興天才來說,卻開創一片嶄新的局面。當百花聖母教堂開始建築主體的時候,布魯內列斯基承擔了大穹頂的建築工作。在當時無人懂得穹頂的建造方法,古羅馬的技術早已失傳,儘管萬神殿穹頂依然屹立,但沒有人知道是如何建造的。布魯內列斯基憑藉自己的天才摸索出了結果,他所設計建造的大教堂穹頂成為當世最大的奇蹟。這一壯舉至今鼓舞人心,它用創造向古代致敬。這是文藝復興的真諦。在它之後,羅馬的聖彼得大穹頂才成為可能。 吉貝爾蒂有一個聰明的學生,名叫多納泰羅,他是文藝復興雕塑的創始者。吉貝爾蒂的工作集中於浮雕,而多納泰羅的青銅《大衛》才是第一件真人大小的全身雕塑。這件《大衛》收藏在巴杰羅美術館,輕巧勻稱,姿態優雅,這是10個世紀之後第一件裸體雕塑,可以說是第一件復興了古希臘傳統的作品,是文藝復興的起始。他的大型雕塑《加塔梅拉達騎馬》在聖安東尼廣場,也與中世紀傳統不同,非常有氣勢。 百花聖母教堂的建造名家云集。小塔由喬托建造,他是13世紀的天才,比15世紀的文藝復興天才們早兩個世紀,是他們當之無愧的先驅。喬託的壁畫是文藝復興壁畫的始祖,中世紀繪畫只有線條和雷同的大眼睛,是喬託給每個人血肉和陰影。 布魯列內斯基除了建造大穹頂,還發明了科學透視法。這是遠不次於前者的豐功偉績。有了透視法,畫中的世界才有了深度和厚度。馬薩喬的壁畫《三位一體》是第一件完全使用科學透視法完成的作品,從此繪畫成為了完整的世界,讓人可以踏步其間。安傑利科的壁畫《受胎告知》中,庭院有極強的縱深感。他的學生利皮給畫面增添了生動的個性,中世紀的宗教畫只有聖人簡單的造型,但利皮的《三王來拜》中,不僅三位博士的面容更生動,而且加入了豐富的鄉野風景和世俗民眾。利皮的學生是大名鼎鼎的波提切利,他是早期文藝復興最偉大的畫家,第一次將繪畫提升到日常生活畫面之上,不僅真實,而且純美。波提切利是美第奇府上的座上賓,他每天在美第奇府飲酒輕歌,畫出的女孩嫵媚柔情,輕紗宛若無物。米開朗琪羅的老師吉蘭達約則注重細節,他的風格樸實,《祖孫像》中的細節栩栩如生。 所有這些大師開創了繪畫的世紀。這是名副其實的開創,因為儘管古希臘羅馬的建築和雕塑令人震撼,但留下的繪畫不多,而更不存在透視法所開創的立體畫法。文藝復興繪畫家創造了自己的天地,在一個世紀的時間內,他們將天地萬物納入畫布,既有敘事,又有血肉,給有限的畫布無限大的想像空間。這些大師的作品有一多半保存在烏菲茲美術館,在那裡,可以清楚地順著時間順序看到繪畫藝術的飛躍,從千篇一律的中世紀教堂畫,到極具個性的文藝復興油畫,就像穿過山谷,到達花草盛開的密林。最著名的藏品是波提切利的和《維納斯的誕生》,中世紀之後初次將古希臘異教傳說納入繪畫,不僅題材充滿奇異風情,而且畫面本身的春意盎然也是時代的映照。波提切利的《受胎告知》中,大天使的飄帶如同透明,用顏料的永恆畫出輕盈的瞬間。除了烏菲茲美術館,收藏《大衛》原作的學院美術館和以雕塑為主的巴杰羅美術館也同樣值得參觀。 所有這一切,所有這些美麗的繪畫、雕塑與建築,都集中在佛羅倫薩小小的城市中心,它那麼小,以至於不必坐車,步行一天就能走完,而它又那麼大,以至於逗留一個月也未必能夠走完。 佛羅倫薩,文藝復興的共和國。它驕傲於它的共和,正如西塞羅驕傲於古羅馬的共和。 縱觀文藝復興整個歷史,政治與藝術息息相關,不可分割。在整個13世紀到16世紀,亞平寧半島上小國林立,與佛羅倫薩相似的共和國包括錫耶納、威尼斯,與它不同的國度有君主統治的那不勒斯和米蘭、教會統治的羅馬教皇國。看每一個地區的繪畫內容和繪畫風格,就能看出那裡的政治特點。羅馬和南部意大利是宗教區,藝術多由教會贊助,題材多是聖徒和聖經,多為教堂內部裝飾的壁畫。意大利中部是共和的城邦,藝術有市政府和豪富的家族支持,題材有城市的歷史、家族肖像和光榮,雖為單幅作品,但通常莊嚴瑰麗。君主國繪畫集中於君主的肖像和宮廷裝飾。而離開意大利,到歐洲北部的尼德蘭地區,我們會看到許多細膩動人的小畫,因為尼德蘭是商貿區域,繪畫多為普通商人家中的掛飾,因而輕巧便攜,所畫題材充滿了鮮活的市井生活細節:飲食、花草、動物、酒館裡的人們。 文藝復興誕生在意大利,並非沒有緣由。意大利貿易最先開始發達,城邦林立,小王國各自為政,互相鬥爭,它的政治更不穩定,變化和動盪更多,這不是太平治世,但它給強大的心靈以機會。意大利的鬥爭中充滿小暴君,然而他們個性強大,熱愛藝術。 這是一個遠離我們的時代,無論是物質環境,還是心靈的狀態。這個時代的小暴君正邪難分,精明而冒險,不願受壓制,願做命運的賭徒。這個時代的生活動盪而享樂,人們沉醉於富足的酒宴,將生活當作一場盛宴。他們追求政治開明,同時也使用陰謀。這個時代的人們永不滿足於重複,更不跟隨他人,時刻在改變,在斗爭中付出靈魂。司湯達曾經這樣評價:“以我們今日冷冰冰的體驗去要求震撼意大利人心靈如同急風驟雨那種形象,那是無濟於事的。咆哮的雄獅從林中一躍而起,馴化的惡劣狀態它是絕不接受的。” 也許只有這樣,才有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驕傲的天才們,每一個都開創了某種藝術的先河。在15世紀那短短100年間開創的風格和技藝,超過此前此後上千年積累。那是一個每個人都充滿活力和創造的年華,豪華者的投入,才華者的自由,意氣風發,藝術實驗。那些天才是為了自己的志趣而創作,不像後來很多時代中的沽名釣譽。 “他們的尊貴,只是歸功於他們自己的創作,與許多貴族不一樣。”19世紀的畫家德拉克洛瓦這樣評價,“他們熱愛藝術,終生從事藝術事業;他們要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不想鑽營自己的地位,也不追逐虛晃的名譽。” 達·芬奇留下大量筆記,在筆記中研究風雲,研究光影,研究植物,研究人體的結構。他說繪畫是鏡子,是偉大的科學。他說不多才多藝的畫家是不可取的。他像一個出離世界的流浪者,隻流浪在自己的夢想世界。他驕傲,從不做不屑於去做的事。他留下無數未完成的計劃,許多沒有畫成的畫。他從不在乎別人的話,任由心意驅使。 米開朗琪羅留下許多冰冷而偉大的詩。他的詩歌獻給愛人,獻給上帝,更獻給充滿苦痛的命運。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他曾幾度想到死亡,在工作中忍受痛苦、恥辱和靈魂的迷茫。他將靈魂畫進壁畫,刻進雕塑。越到晚年,他雕塑的人體就越強硬、越宏大、越痛苦。從他雕塑的被束縛的奴隸,能看到動人心魄的精神想要超越肉體的掙扎。 1504年,兩個人相遇了。他們不是朋友,也從來沒有交情。然而從他們留下的草稿中,我們卻能看到某種相似的靈魂的鬥爭。 1504年,拉斐爾將這一切看入眼中。 21歲的他剛剛從佩魯吉諾門下出師,畫完自己的第一幅成熟作品,來到佛羅倫薩,暗自學習。他在佛羅倫薩教堂門前久久凝視教堂懸掛出來的達·芬奇的《聖母子》草稿,他聰敏而好學,悄悄臨摹,從一開始就站到了巨人的肩上。拉斐爾是早逝的天才,他英俊風流,溫和優雅,受到所有人歡迎。他的畫是和諧古典的頂峰,他筆下的聖母是柔美典雅的標誌,在後世300年間成為學院派唯一的經典,一如他的性格,和達·芬奇神秘的游離、與米開朗琪羅石頭般的倔強形成鮮明對比,構成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拉斐爾在佛羅倫薩作了幾年停留,隨即奔赴成就他光榮的羅馬,並在那裡英年早逝。 很可惜的是,兩幅畫最終都沒有完成,只留下草稿讓後人空餘想像。今天的韋奇奧宮由後人裝點,寬闊宏大的殿堂縈繞著腳步的回音,如同縈繞著時代的回音。 最方便的應該是火車,四通八達,價格便宜。在佛羅倫薩市內,公交車和電車可以選擇,而最好的方式應該是步行,因為城市很小,而且處處是景點。 1.百花聖母教堂:歐洲很少見到的彩色的教堂,布魯內列斯基設計的穹頂,後來成為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穹頂的原型。小八角形洗禮堂:1401年這裡的銅門設計競賽,吉貝爾蒂取勝,後來吉貝爾蒂又耗時21年雕刻了第二座金色大門,被米開朗琪羅稱為《天堂之門》。 2.烏菲茲美術館:文藝復興藝術的天堂。收集了文藝復興早期大師喬托、波提切利、韋羅基奧的傑作,尤其以波提切利的眾多名畫最為出名。達·芬奇和拉斐爾的一些重要作品也有陳列。全館收藏作品約10萬件。 3.學院美術館:收藏米開朗琪羅雕塑《大衛》真品,另有非常珍貴的巴洛克繪畫。 4.韋奇奧宮:佛羅倫薩共和國時期市政廳,米開朗琪羅和達·芬奇競賽之地。大廳內現在是由瓦薩里描繪的戰爭壁畫,另有米開朗琪羅雕塑。每個房間都有裝飾。 5.聖洛倫佐教堂:美第奇家族的教堂、府邸和陵墓,陵墓有米開朗琪羅晚年設計的雕塑組《晝》、、《晨》、《昏》。 6.巴杰羅美術館:收藏文藝復興時期雕塑作品,包括多納泰羅的《大衛》和其他傑作。 《神曲》 [意]但丁(1265~1321) 朱維基譯 作為佛羅倫薩的孩子,但丁的詩篇是這個城市神奇想像力的先驅。他在天上地下遨遊,同時在人的心靈遨遊。他筆下的煉獄中奇特的景象,水晶天上純美的晶瑩,都比任何傳教經典更能喚起人的虔誠。 《神曲》和小說的開創《堂吉訶德》都是關於孤獨的理想者尋找精神天堂的故事,《卡萊爾文學史演講集》中曾經這樣評述:“《堂吉訶德》與但丁《神曲》雖然完全不同,但在一個方面有相同之處,像《神曲》一樣,《堂吉訶德》也是人類和自然心靈的自由傾訴。”因其孤獨,因而引起最多的共鳴。 “若是那下面的人間擅自註意 自然所奠下的基礎,服從自然, 那麼自然將對人類感到滿意。 但你們把一個生來要佩劍的人 硬要他遁入空門,把一個應該 講道的人硬要他戴上王冠; 你們的足跡就越出正道之外了。 ” 《意大利繪畫史》導言 [法]司湯達(1783~1842) 王道乾譯 司湯達僅以他的出名,《意大利繪畫史》似乎在國內並未出版,只能在他的另一部文藝評論集《拉辛與莎士比亞》中讀到此書的導言。儘管如此,這短短的導言仍然給我們一幅對於那個時代的最好的描述。 那是一個小暴君層出不窮,又接連死去的年代,是有“非凡的才智、假面舞會,謀殺”和“狂熱激情”的年代,一個屬於天才的年代。司湯達承認那些天才亦正亦邪,但仍然深愛那種心靈的熱度無可匹敵。 “這一奇觀在意大利曾有輝煌的表現。誰有勇氣研究各共和國在這片土地上在文明復興初始之時對自由的追求,就一定會對這些人物非凡天賦大加讚頌,儘管當時他們確實做錯了,但仍然是人類精神最為崇高的追求,這是毫無疑義的。 “這個世紀雖然如此熱愛藝術,但不苛求藝術家遵循某些最有把握的方法以取悅於人。傳奇故事是吸引青年人的。但重要的是要有欣賞趣味,它可以彌補一切,是不可取代的,我的意思是說,應具備領受繪畫中那種強烈快感的能力。” 《芬奇論繪畫》 [意]達·芬奇(1452~1519) 戴勉譯 與其說達·芬奇是一個傑出而卓越的人,不如說他是一個神秘而有趣的人。見到過達·芬奇的機械手稿、人體解剖素描和科學筆記的人,無不驚嘆於一個人身上竟然能集合如此多了不起的才能。他似乎始終在尋找,很多驚人的計劃開了頭又扔在一邊,很快有了新的興趣,沒時間耽擱,活了67歲仍不足以完成自己想要嘗試的眾多計劃。 看達·芬奇的筆記是一件奇妙而受啟發的事,他的論述總是簡短明確,如格言警句,充滿富有見地的發現,但不解釋。達·芬奇的文筆不亞於他的畫筆,看他筆下的戰爭和暴風雨場面,就像見到了那幅他許願並構思卻終究沒有完成的大畫,引人聯想。 烏菲茲美術館裡有達·芬奇的一幅草稿和後人補足的完稿,完稿審慎清晰,但卻簡單,而草稿的粗糙和神秘若隱若現,讓人以為是達·芬奇故意留下餘音。 “超乎一切之上的,是他必須使他的精神像明鏡一樣光潔清靜,能像它那樣反映攝入其內的物體的五光十色。 “不多才多藝的畫家不值一贊……不以同等的愛去愛繪畫中之一切的人,就不能多才多藝。 “別為自己找藉口,安慰自己,說你能在下一件創作中挽回面子,因為繪畫和音樂不一樣,不是方生即死的,它將經年累月地證明你的無知。” 《米開朗琪羅詩全集》 [意]米開朗琪羅(1475~1564) 楊德友譯 除了偉大的詩人但丁和《神曲》,佛羅倫薩還孕育了另一位詩人——米開朗琪羅。米開朗琪羅寫過很多詩作,不能算偉大的詩人,卻也別有一番韻味。他的詩和他的雕塑有相似的地方,澎湃的情感像是不能容納,從有限的材質——文字或石頭——中噴薄而出。 米開朗琪羅的大部分抒情詩是獻給一位美麗的女士維多利亞·科隆娜的,還有一部分是晚年寫給衰老、死亡與上帝。他曾說過:“在我的痛苦中,我感到慶幸的是,已經沒有人能從我的臉上看出一點我的悲哀或我的願望了。我不怕妒忌心,也不接受外行人空洞的吹捧。我一個人獨自走著沒有經歷過的道路。” “既然到處是危害、恥辱和悲哀, 就不如隱身大理石塊中沉睡! ” “我多麼渴望黑夜。啊,死亡的護衛, 消解靈魂和情感的痛苦疲憊 在舒適中終於製止人的憂慮, 你治愈肌膚,恢復疲弱的呼吸, 拭去淚水,驅散腰酸背痛勞累, 艱苦奮鬥的絕望也悄然消匿。 ”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