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世界歷史 時光裡的歐洲

第3章 雅典·悲劇·公元前458年

時光裡的歐洲 郝景芳 10825 2018-03-21
航船隨著故事漂移,戰爭的歌聲唱到雅典。在這裡,我們見證傳奇的誕生。 阿伽門農王從特洛伊回歸,一身戎裝,身經百戰,本欲享受勝利,卻突然暴死於宮闈,他贏得歐羅巴的光榮,卻帶來邁錫尼的毀滅。有人大笑,有人大哭,有人夢想破滅,有人反目成仇。阿伽門農的屍體葬入黃土,與他所有殺死的敵人一樣煙消雲散。他留下的不僅僅有國度的悲劇,而且有這世界上關於父母子女的最痛苦的悲劇。這一幕悲劇,並不在邁錫尼,而是在雅典——狄奧尼索斯劇院。 伯特蘭·羅素曾說,在全部的歷史裡,最使人感到驚異或難以解說的莫過於希臘文明的突然興起了。這話絲毫不假。在公元前5世紀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裡,希臘的哲學、建築、雕塑、戲劇、詩歌、政治都突然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峰,不僅在當時足夠傲然於世,而且一直到今天都傲然於世。這本身就像是一齣戲,所有的精彩全都集中爆發。如果不是親眼見到,幾乎不相信這是真的。雅典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中心。

這是最神奇的城邦,短暫、輝煌,突然興盛到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又突然毀滅在意料不到的悲哀。用百年盛衰改變千年世界。 當阿伽門農回到故鄉,他帶著滿車的榮耀和戰利品。還沒有到家,遙望的戰士就將消息傳到宮廷。火把里傳來希望,傳令官講述海上的艱難。 阿伽門農終於歸來。所有人為他歡呼,鋪上鮮花覆蓋的紅毯。十年鏖戰,風塵僕僕,王后在門前熱情迎接。沒有人能預見他的死亡。只有他的戰俘——特洛伊的卡珊德拉,懂得神諭的女孩對著天大聲呼號,用淒厲、恐怖的聲音預報阿伽門農即將面對的死亡和她自己即將面對的死亡。她看得到自己將死,但還是在這預見中跟著阿伽門農一步一步走進宿命的殿堂。 這是命運上緊發條的時刻。一聲慘呼,血濺宮牆。

殺死阿伽門農的人是他的妻子——王后克呂泰墨斯特拉。她手執長劍,對圍住她的憤怒的長老作了一番令人心驚的辯白。這個女子堅決、冷酷、令人畏懼,也令人同情。她和她的情人處理了余下的事宜,成為國度的主人。 最驚心動魄的一幕莫過於卡珊德拉的預言,她看得清明透徹,聲音卻無人能懂。 這一切是戲劇《阿伽門農王》告訴我們的故事,從捷報傳來,到自我辯白。它是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的悲劇,《奧瑞斯提亞》三部曲的第一部。公元前458年,悲劇《阿伽門農王》在狄奧尼索斯劇院上演,大受歡迎,為埃斯庫羅斯贏得戲劇節的獎杯。 公元前5世紀,每個雅典人都愛看戲劇。他們每年舉辦戲劇節,在節日中評選出最好的劇本,為詩人頒獎。希臘戲劇是動人心魄的典範。它們簡潔明朗,角色不多,但層次豐富。演員的裝扮並不復雜,通常是長袍加上面具,戲劇的關係並不用衣著表現,而完全用台詞。劇本用詩作載體,舞台上有歌舞作襯托,歌隊會唱齣戲劇的過場和超脫的旁觀。內容一般是古典神話,從史詩和傳說中尋找題材。最早的戲劇以悲劇為主,它們肅穆高貴,嚴肅悲傷,讓觀眾不由自主地跟著演員一同激昂,直面生死的無常。

狄奧尼索斯劇院是公元前5世紀雅典文化的中心。在雅典衛城山腳下,南坡山路一旁。它是上山的必經之所,是進入衛城的入口。劇院是露天的,依山而建,山坡的傾斜成為座位依次抬高的天然憑藉。座位一排排呈半圓弧形,弧度的焦點是中央的舞台。這是戲劇建築的楷模,儘管簡單,卻有視野和聲音的極佳效果,成為後來許多戲劇建築效仿的榜樣。現存的大理石座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0年左右,它們殘缺卻整齊,偶爾能看到遺留的雕刻。坐在座位上,不僅可以看到舞台,還可以俯瞰今日的雅典城。 希臘悲劇達到瞭如此高的高度,以至於成為歐洲19世紀哲學和藝術的楷模。 19世紀歐洲在浪漫主義的整體氛圍中,從騎士傳說和英雄史詩中尋找崇高悲壯的因素。叔本華寫下關於靈魂壯美的悲劇的哲學,音樂家瓦格納創作革新的悲劇歌劇,尼采寫下。這本小書並不厚重,也許連尼采自己也沒有料到它的影響如此長久。尼采為希臘悲劇中蘊含的哲學賦予極高讚頌,他為這意象傾盡心血,不僅辨析藝術的哲學,更獲得自身探索的無窮的動力。

尼采說,人的精神狀態可以分為理智的太陽神狀態和迷醉的酒神狀態。前者是旁觀分析,是清醒的批評,後者是全情體驗,是沉醉的感受。酒醉與狂喜都是人與宇宙太一合一的表現,悲劇的崇高是二者的結合。這種酒神式的體驗是用直覺領悟宇宙太一,比自以為是的審視的推理更能接近真理。尼采的悲劇觀念繼承自叔本華,叔本華為悲劇賦予了同樣高的藝術地位,他將美分成與意志對抗的崇高的壯美和細節精緻的普通的優美,而希臘悲劇無疑屬於震撼的壯美。 古希臘悲劇的魅力如此之強,引起現代哲學家這樣激烈的讚揚,這並不奇怪,其原因正可以從阿伽門農三部曲中尋找提示。 阿伽門農王的妻子為何將他殺死?原因有多重。第一重,最簡單的理由,是她的婚外情,阿伽門農十年不歸,她訴說了一個女人獨守空閨的痛苦與哀怨。然而這並不是決定性的理由。更關鍵的理由是阿伽門農殺死了她的女兒,他們的女兒。當阿伽門農遵宙斯指令遠征邁錫尼,另一位神阿爾忒彌斯揚起風暴,阻止大軍前行,聲稱只有阿伽門農獻祭了自己的女兒,全軍才能平安度過。一面是女兒,一面是國王的責任與戰爭光榮,阿伽門農選擇了後者。當長老圍攻克呂泰墨斯特拉的時候,她毫無畏懼地反擊說:“你現在判處我被放逐出國,叫我遭受市民的憎恨和公共的詛咒,可是當初你全然不反對這傢伙,那時他滿不在乎,像殺死一大群多毛的羊中的一頭牲畜一樣,把他自己的孩子,我在陣痛中生的最可愛的女兒,殺來獻祭,使吹來的暴風平靜下來。難道你不應當把他放逐出境,懲罰他這罪惡?”在這樣的自我辯護中,一個複雜的形像在我們面前逼問。她自私而不守道德,凶狠而富有心計,然而她是一個母親,她不認為為了勝利可以獻出女兒,她有理由憤怒。十年後的血案在十年前就有伏筆,一位母親不能接受一位國王。

悲劇繼續上演。阿伽門農死後,兒子阿瑞斯忒斯和女兒厄勒克特拉被放逐遠方,他們恨母親殺死父親,藏了復仇之心。厄勒克特拉在父親的墓前鼓勵弟弟報仇,她說:“如同野狼心性凶狠難動惻隱,我這心靈由我那母親鑄就。”幾年之後王子喬裝返回王宮,用計策騙過母親,殺死母親的情人,為父報仇。在面對母親的時候,他也曾猶豫,問別人該怎麼辦,但最後還是想到了父親。當母親說“我撫育過你,我應該和你度晚年”時,他說:“殺父兇手想和我住在一起?”最後他親手弒母,吞下家族又一枚苦果。 在奧瑞斯忒斯復仇之後,歌隊唱到:“沒有人能無過失地活在世上,沒有人能無災難地度過一生。啊,苦命,啊,人生,或現在,或很快會降臨。”很快,他們的預告變成現實,苦難又一次降臨。王子復仇大功告成,但血親的謀害卻喚醒了沉睡的正義女神,追索王子,討還其弒母之罪。阿波羅保護奧瑞斯忒斯,與復仇女神對峙。家族間的仇恨轉化為神與神的鬥爭。最後的解決也是由神來主持:雅典娜召集最好的雅典人,共同組成法庭,投票審判。在奧瑞斯忒斯復仇之時,歌隊曾唱:“存在古老的習俗:一旦有凶殺,血灑地面,便要求以血作償付。死者大聲呼喚埃里尼斯,要求殺戮對殺戮,死亡對死亡,一代代瘋狂地作報復。”而到了審判的時刻,雅典娜說:“阿提卡人民,請聽我的法規,你們這是第一次審判流血案。這個陪審法庭將永遠存在,永遠存在於埃勾斯的人民中間。”這是歷史過程中的重大轉變:用公共法庭審判私人恩怨。

這樣血腥而復雜的劇情,埃斯庫羅斯將其表現得併不驚悚,而是悲壯而動人。舞台焦點不是對與錯,而是人自身之內的劇烈鬥爭。對阿伽門農,對抗的力量是作為父親和作為統帥;對王后,對抗的力量是作為妻子和作為母親;對王子,對抗的力量是作為母親的兒子和作為父親的兒子;對於神明,對抗的感情是人間的血仇和無可抗拒的正義。總之,對於一切人,都沒有簡單的答案,沒有黑白分明的對錯,沒有訓誡,只有每個人付出全部情感的痛苦,對命運的掙扎。這是一個最不幸的家庭故事,但絕不僅僅是家庭故事。 那是一個道德訓誡還並不主導的時代,規則和規矩都還沒有固化,沒有成為教條。這時的一切都這樣豐滿而鮮活,富於原始生命力,打動人心。當演員在台上充滿熾烈的情緒,被難以言明的力量鼓動,唱出那大段大段的台詞,如同不由自主,將自身最深的部分錶達出來時,坐在台下的人很難不被捲入其中,共同度過最驚心動魄的旅程。亞里士多德說悲劇的魅力是淨化,說的就是這種情感的表達,如水流傾瀉,淨化心靈。

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不僅是戲劇中心,也是其他一系列文化的黃金中心。 雅典每年上演兩次悲劇藝術節,詩人、劇作家在此一爭高下,每年評出優勝,戴上桂冠,詩人受到所有人歡迎,得到天價的經濟資助。除此之外,雅典的建築、雕塑、陶瓷藝術也均達到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讓後人欽羨不已。古希臘神廟是藝術中的精品,集合建築、繪畫和雕塑藝術於一身。從羅馬帝國時代到18世紀法國與德國,每一個繁榮的時代都有藝術家千方百計模仿與復興悲劇時代的希臘光榮。 今天的雅典衛城是雅典城裡唯一的古代遺留,彷彿在現代世界的層層包圍中的一座孤島。衛城的意思是“高的城”,從這裡可以走入歷史。山路的入口是狄奧尼索斯劇院,從荒涼中俯瞰,可以遙想從前當演員頭戴面具、身穿長袍背誦出激情詩句的勝景。

沿山路一直向上,就是聖潔而高昂的雅典衛城。衛城建築在山頂,高高不可侵犯。從下向上仰望,終於能明白這座城牆為何能在2500年間承擔起雅典的守衛。 衛城是衛城山上一片區域,由陡峭的圍牆保護,其中包含了雅典人最珍視的寶藏和建築。從城牆到山門和神廟,都由純美的大理石築成,潔白樸素,在陽光裡微微反射金光。從山門外仰望,山門的大器和典雅讓人本能地停止了喧嘩。叢林般的立柱,刻有希臘最典型的豎直棱紋,高聳入藍天,簡潔的線條增加了立柱的高揚。 穿過山門,到達衛城廣場。視覺的中心是帕台農神廟。它是希臘建築的驕傲,宏偉莊重,沒有矯飾,只有黃金分割的純淨之美。白色渾然一體,在寬闊的廣場中央,立於山巔,襯於深藍色天際,如同從天而降的世外之物。

帕台農神廟是雅典神廟的典型,黃金比例的長方形,正面是三角山牆,斜屋頂,四周由立柱環繞。最簡單的造型,卻有著最深厚的建築技術。 50根立柱圍繞主體建築,纖長挺拔,線條流暢,為了彌補人的視錯覺,柱身中央有微微外突的弧線,顯得更筆直而巍峨。立柱是由一節節柱形石塊拼成,巨石中央打細孔,一根金屬棒貫穿上下,以精確定位筆直。古時的神廟有紅藍色的山牆,動態豐富的人物雕刻按照三角形狀,或站直或躬身,搭配恰到好處。古時候神廟外牆是浮雕,環繞一周接近160米,在紅底上有92個人物塑像,描繪了每四年一次的雅典娜女神節行進的樣子。雅典娜是雅典的守護神,帕台農神廟內部曾經豎立著一座12米高的雅典娜塑像,這是雅典人虔誠和富有的見證。

帕台農神廟於公元前5世紀由建築家斐迪阿斯指導建造,他也監督了裝飾雕塑的完成。如今的帕台農神廟已空空如也,但仍然能想像從前的勝景。經過了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和大英帝國的劫掠,如今的神廟只留一座大堂,內外雕塑均已不存,蒼涼損毀。僅有的寶藏也存入了衛城博物館,此地只剩下建築。但即便是這樣,站在它面前,人還是會敬畏,驚嘆於它神聖的莊嚴和超越時間的美,蒼涼的美。 衛城廣場上還有幾座小型神廟,也很美麗。其中在勝利女神神廟,可以看到頂端如浪花翻捲的愛奧尼柱式。愛奧尼柱式簡潔卻動感,今天在美國的很多建築中仍能見到。這是希臘發展的三種柱式之一,其他兩種是多立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帕台農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頂端呈倒錐形,而科林斯柱式頂端是向上飛起的葉子,飄逸華麗,受到古羅馬建築的青睞。這是希臘建築給每個時代的饋贈。 17世紀時,希臘先後被土耳其人的奧斯曼帝國和威尼斯帝國入侵,神廟被炮火炸裂,雕塑在廢墟中,無人看管,19世紀被英國人撿拾殘骸,帶往英國。這是一個以高度審美、探寶熱情和瘋狂掠奪著稱的世紀,以保護為名義,西歐各國向世界進發,將世界古老文明的古老遺留紛紛納入自己的掌控。如今,帕台農雕塑主體藏於大英博物館,個別收藏在羅浮宮和其他地方。這不是帕台農這一座神廟的命運,在我們這一路,將許多次見到其他希臘神廟留下的雕塑和建築殘片。在大英博物館,在羅浮宮,在慕尼黑和柏林的古典藝術館,都可以見到各式各樣完整或殘缺的希臘雕塑,無論在哪裡,都是博物館最珍藏的寶物。 雕塑是希臘最傑出的藝術。悲劇時期的希臘雕塑也像悲劇詩句一樣飽滿從容,大氣磅礴。德國學者溫克爾曼對此曾有一句最著名的評價:“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這是這句話,開啟了歐洲18、19世紀藝術的古典主義。溫克爾曼的形容並不是溢美之詞,看過了博物館裡的實物,才知道他絲毫沒有誇張。希臘雕塑受埃及雕塑很多影響,然而並不像埃及雕塑,面目統一、身體僵硬、所有人幾乎都是雙腳一前一後的站立姿勢,希臘雕塑完全是多樣的,每一尊雕塑都有不同的面容姿態和表情,富於變化,幾乎就像真人般栩栩如生。它們不完全像真人,而是比真實人類更完美,更優雅,更矯健,更柔和,它們的肢體比人類美,表情也比人類更寧靜睿智。它們總是有著高而直挺的鼻樑和微微張開的性感的嘴,皮膚總是光滑的,肌肉線條總是流暢的,身體比例總是和諧的。 黑格爾將雕塑稱為古典型藝術,認為它比其他任何藝術都更適合表達古典理想。雕刻是將精神性用形體表達出來的藝術。一方面它不是純粹模擬某種形象,而是充分錶達其中永恆的精神理想,而另一方面,雕塑不像中世紀的藝術類型,重視精神性,到了對外觀不在意的程度。它是對永恆的人的現實描繪,將那些偶然和任意的因素剔除,留下恆久的客觀精神,將生命的洋溢、蓬勃、柔潤、豐滿與沈思的智慧和理解力完整地融合在一起,用理想的客體表達藝術家心中最理想的精神。在黑格爾對客觀精神無比重視的體系中,希臘雕塑是他極為讚頌的藝術形式。 古希臘雕塑留下的並不多,雅典保存得更少。在衛城博物館和考古博物館中,還能看到一些遺留。更完美的例子要在羅馬梵蒂岡博物館見到。古羅馬時期藝術創造力低於希臘時期,出現大量仿造希臘雕塑的複製品,儘管原創氣質很少,但複製的功底相當深厚。其中有兩件極完美的複製品,如今收藏在梵蒂岡。一件是阿波羅,站立的人像,世間完美的男子造型。另一件是拉奧孔,傳說中在特洛伊大火中被毒蛇纏身的祭司,萊辛的美學小冊子就是受它的影響,以它的名字命名。這是希臘式藝術最美的傑作。 這些藝術,全在那短短一兩代人的時間裡綻放。那是雅典最壯美的時代,動情的悲劇,莊嚴的建築,豐滿的雕塑。如同在峭壁下拍擊的海浪,捲起白色的浪花沖向天空,這個時代的所有留存都有蒼勁和超脫這雙重的美,飽滿富饒,為自身存在。只有見到了藏於遠方被人捧在手心的那些碎片,才能體會雅典在這山巔是如何絢爛多姿。 雅典在公元前5世紀成為文明的曙光。邁錫尼文明覆滅之後是黑暗時期,黑暗時期之後是重新開始繁榮的城邦時期,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雅典漸漸成為繁榮的核心。雅典藝術之高妙,正來源於這段時期的歷史。 那時的希臘是一系列城邦的鬆散聯盟,雅典是其中最強大的。城邦是小的國度,每一個城邦由中央的城市和四周的農田組成,由其公民自行治理。城邦與城邦之間相互獨立,但是在面對共同的敵人的時候可以結為聯盟。盟主的地位至關重要,因強大而成為盟主,因成為盟主而強大。雅典的興起就在一場著名的戰爭之後。當時它是盟主,在勝利之後獲得了巨大的財富與光榮,由此輝煌。 對這場戰爭,最有趣的記述當屬希羅多德的《歷史》。他是歐洲第一個留下著作的歷史學家,他的歷史寫作如同故事集,充滿風趣,又充滿超脫的悲壯。 讓雅典獲得榮耀的是著名的希波戰爭。公元前490年和公元前480年,亞細亞的波斯帝國兩次入侵希臘,爆發了兩次激烈戰鬥。這是特洛伊戰爭之後歐羅巴與亞細亞之間最激烈的對抗。波斯帝國由傳奇國王居魯士創建,公元前6世紀迅速崛起。在它之前,亞細亞最強大的國家是呂底亞,波斯崛起之後,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為了壓制波斯崛起,派兵進攻,結果卻讓自己的王國覆滅了。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克洛伊索斯戰前派遣使者,詢問德爾斐神廟著名的預言師,問其出征的命運,預言師說他能滅掉一個大帝國,他於是興高采烈地出征了,卻沒料到預言師所談的是他自己的帝國。 波斯保存下來,變得異常強大。它很快將觸角繞過地中海,深入希臘腹地。希臘小城邦措手不及,有很多被征服或者投降。被威脅的城邦向雅典求援,雅典的態度決定天平角度。雅典人最終認為希臘應保持原有的獨立與自由,於是參加戰鬥,激勵其他城邦。 他們的對手異常強大。波斯帝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度之一,東至印度,西至埃及,佔據阿拉伯海、波斯灣、里海和黑海沿岸的整片區域,遠非地圖上小得可以忽略的希臘城邦可比。波斯人強大凶猛,陸軍裝備精良,海軍擁有數百隻戰艦,向東西方同時推進,征服了馬其頓和其他大片區域。公元前490年,國王大流士率領兩萬餘人攻打希臘,目標直取雅典,雅典是鼓動希臘城邦起義、阻撓波斯帝國推進的最重要力量。雙方在馬拉鬆平原展開激戰,波斯軍隊人數眾多,然而雅典人身穿重甲,有效地擋住波斯人的砍殺,而雅典主帥米蒂亞德採取出人意料的陣型,將軍隊分成三個方陣,中路儘管失手,但兩側的側翼進攻極為成功,從側麵包抄,將波斯人推進的中路軍圍在中央。最後,雅典取勝馬拉松,報信人著名的長跑載入史冊。 這是戰爭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雅典戰勝強大的對手波斯,這在當時恐怕沒人能料到。波斯人不甘心這一小小戰役的失敗,秣馬厲兵,準備捲土重來。只是大流士在埃及突然死亡,他的兒子薛西斯又隔了5年才正式發兵。公元前480年,波斯再度入侵希臘,這一次更為興師動眾,傳說中出兵20萬以上,試圖舉全國之力將雅典碾碎。艦船和運輸船有數千隻,波斯征服的許多民族也一起前來參戰。 這一次,希臘聯軍有了斯巴達的參與。斯巴達是希臘另一座強大城邦,自古就以嚴苛的訓練和驍勇善戰著稱。斯巴達國王里奧尼達通過神諭,預感到這次必定戰死沙場,就帶上了三百名最親信的老兵,前往最緊要的咽喉地帶。他出征前在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其他城邦中召集了五千士兵。在交戰的前幾天,伯羅奔尼撒聯軍在溫泉關與波斯聯軍展開肉搏,溫泉關是險要地形,必經之路,斯巴達人頂住波斯大軍,整整將戰鬥拖延了五天。第六天,波斯人探聽出山里一條可以通過的小路,突破防線已不可避免。里奧尼達解散了伯羅奔尼撒聯軍,讓眾人回家,自己只帶了三百戰士、八百奴隸黑勞士和幾百名沒有離去的盟友守在小路上,對波斯人展開最後的阻擊。他們頑強殺死波斯戰士數千人,最後全部戰死在溫泉關。 這場阻擊戰對希臘人的命運至關重要。它拖延住了時間,為雅典和其他城邦留出餘地。雅典人在戰爭之前也去德爾斐請示神諭,神諭指示他們盡快逃離家園,雅典人不滿意,再度請示,神諭給了一道模棱兩可的命令: “一座難以攻破的木牆用來保護你們和你們的子孫。 不要安靜地居在你們原來的地方,因為從大地方面 來了一支擁有騎兵和步兵的龐大隊伍; 你們應該在他們來時撤退,把背朝著敵人; 但是終有一天你們將和他們交戰的 神聖的薩拉米啊!在播種或收穫穀物時, 你會把婦女生的孩子毀滅。 ” 這神諭深奧難解,有人主張在衛城周圍建築一道木製壁壘,但雅典人中有一位初露鋒芒的名叫鐵米斯托克列斯的人,相信這預言了波斯人在薩拉米海上的毀滅,於是帶領雅典軍隊造船,備戰海軍。結果,天意果然站到了雅典人一頭。希羅多德寫道:波斯人“是在航行到埃烏波亞的科依列的附近的時候碰上的暴風雨,結果他們被風刮到他們也不曉得的地方去,撞到岩石上全部遇難了。這一切都是出自神的旨意。因為如此一來,波斯的海軍就與希臘的海軍在實力上大體相當了。”不管這是不是神意,雅典人佔取了先機。他們完全放棄了城市,當波斯人突破溫泉關殺至雅典,雅典只剩下一座空城。波斯人情緒暴怒,燒毀了衛城,他們遭遇了風暴,在薩拉米灣海戰中輸給了雅典。 希波戰爭結束了,希臘聯軍兩次以弱勝強,這在世界戰爭史上是載入史冊的事件。 希羅多德的《歷史》隨著歷史流傳下來。這本書圍繞希波戰爭,講述了相關的多條歷史線索,並在其中夾雜了各種有趣的風土人情,就像一本充滿雜談軼事的風物誌。僅僅看這些,就讓我們對古代世界充滿好奇。例如他寫人們在飢荒的時候發明遊戲,用骰子、球戲對付饑饉,“他們在一天當中沉醉於遊戲當中,以至於不想吃任何東西”。又比如他寫呂底亞的石柱上“刻著銘文,記錄著每一類別的工人做了多少工作。依據計算結果來看,娼妓們做的那部分是最多的。”因為呂底亞人的女兒要靠做妓女攢夠自己結婚的嫁妝。這些奇特的風俗與細節趣味十足,給古代世界勾勒出不一樣的顏色。 不過,希羅多德對這場戰爭本身的描寫卻是少有的悲壯。他的風趣在戰士的英勇面前變得肅穆。正如司馬遷,希羅多德是後人接近歷史壯闊的最好源泉。希羅多德寫到斯巴達戰士戰死的地方由後代詩人豎起的碑銘,短短兩句話,卻有風中悲涼的滄桑: “來往的過客啊,我是奉命長眠在此。” 戰爭之後,雅典成為希臘聯邦當之無愧的盟主。此後的半個世紀,雅典開始它創造歷史的黃金世紀。它在勝利的鼓動下建造新的城市,鼓勵各種裝點城市的創造。這是一段難得的時期,藝術全面綻放,政治活躍清明,自然知識極大豐富。這樣的時光無論在雅典的歷史上,還是在歐洲的歷史上,都相當罕見、無與倫比。新的衛城修建起來,神廟中樹立起巨大雕塑,劇院裡上演令人悲喜交集的戲劇故事。 這是雅典最初也是最後的輝煌。 從意大利乘飛機往返希臘最為便利。雅典市內有地鐵,方便從各處訪問衛城。 衛城:建於阿克羅波利斯山上,衛城的意思是“高的城”,在公元前440年~前430年間,由伯利克里龐大的公共設施建築規劃修建完成。它是雅典最重要、甚至是唯一重要的景點。衛城之內有帕台農神廟、雅典娜神廟。山下有藏品豐富的衛城博物館。從衛城山上,可以俯瞰雅典全城的蒼山大海。 狄奧尼索斯劇院:衛城山下半圓形的露天劇院,殘破的座椅有2300年曆史。希臘悲劇曾在此上演,戲劇節的桂冠會頒給第一名的詩人,政府會獎勵觀看戲劇的觀眾。 博物館:古蘭德里斯博物館、國家考古博物館、比雷埃夫斯考古博物館都很值得走訪。比雷埃夫斯考古博物館中有公元前520年的阿波羅銅像,這是最早的全身銅像。儘管最瑰麗的珍品已經被歐洲人運走,藏在大英、羅浮宮、柏林博物館,但雅典遺留的寶藏還是不少,雕塑人物線條柔和,比例完美;黑漆和紅漆兩種瓷器技藝高超,彩繪的人體精細生動,毫無褪色,如同現代作品。 《埃斯庫羅斯悲劇集》 [古希臘]埃斯庫羅斯(公元前5世紀) 羅念生譯 古希臘悲劇是歌唱的藝術,它起源於公元前7世紀前後流行於伯羅奔尼撒北部的合唱,成熟的劇本在對話和歌唱間完美地轉換,結構一般包含開場白、入場歌、場、場與場之間的唱段和終場。 埃斯庫羅斯是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其他兩位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著有《俄狄浦斯王》,這可能是一般人最熟悉的古希臘的故事,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講了一個嫉妒而個性強烈的女人的故事,至今仍常被提起。 埃斯庫羅斯是悲劇作家中最雄渾質樸的一位,他的台詞蒼勁有力,氣勢磅礴,大段大段念出來,有極強烈的感染力。人的情緒也都是飽滿而充沛的,復仇就復仇到底,反叛就反叛到地老天荒,讓人讀起來酣暢淋漓。 希臘悲劇最重要的一個詞是命運。命運與生注定,連宙斯都無能為力,因而悲劇的結局也是注定的。而人的偉岸既在於對命運的承擔,也在於對命運的抵抗。 《阿伽門農王》: 歌隊:“是宙斯引導凡人走上智慧的道路,因為他立了這條有效的法則:智慧自苦難中得來。回想起從前的災難,痛苦會在夢寐中,一滴滴滴在心上,甚至一個頑固的人也會從此小心謹慎。這就是坐在那莊嚴的艄公凳上的神強行贈送的恩惠。” 《普羅米修斯》: 赫爾墨斯:“正是此般高傲,你的倔強/把你帶到這邊,這片悲苦的港灣。” 普羅米修斯:“放心吧,我絕不會用/我的痛苦交換你的奴役。” 《歷史》 [古希臘]希羅多德(公元前5世紀) 周永強譯 歷史永遠是幽默的,荒唐的,誇張的,機緣巧合的,只是偶爾有那麼一絲悲壯和蒼涼。歷史該怎麼寫,也許就該像希羅多德的《歷史》這樣寫。用嚴肅的筆調記錄人們滑稽的瞬間,讓人永遠記得人類是怎樣嚴肅地滑稽。 希羅多德寫到過很多個國王,國王大多是愚蠢的,面對預言永遠是不信的,這些預言與其說是神秘的咒語,不如說是睿智的警告。而狂妄的國王總是不予理會。命運總是循環上演,國王迫害的嬰兒長大之後一定會回來奪取王位,無視神諭的戰爭最終一定以覆滅收場。 因而,顯赫一時的國王在歷史學家的筆下終於成為笑話,德爾菲神廟的告誡卻因此成為永恆:認識你自己,萬物皆有度。 “暴風一連持續了三天,最後,瑪哥斯僧施行了犧牲之禮,而且對大風念了鎮風的咒語,這樣總算讓它在第四天停了下來,或許這也不是因為他們的力量,而是暴風自己停了下來。 “當他們看到飢荒絲毫沒有減輕的跡象時,他們便開始計劃對策來應付這種災害。骰子、阿斯特拉伽洛斯、球戲以及其他所有各種不同的遊戲全都發明出來了。他們使用這些發明來緩解饑饉。他們在一天當中沉醉於遊戲當中,以至於不想吃任何東西。” 《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德]叔本華(1788~1860) 董建譯 叔本華的作品並不都令人喜愛,但這一本絕對是閱讀的好體驗。很多人讀了都沉浸其中,激動不已。包括尼采,他從一個書攤上買到舊書,偶爾嘗試,從此欲罷不能。 叔本華在柏林大學的任教並不愉快,有生之年他的哲學也沒能夠影響廣泛,他對世界抱著哲學上的悲觀主義,這種悲觀因為其必然性顯得壯烈而美。 叔本華將世界看作意志和意志的展現,這樣既能使人與世界產生距離,也能讓人與世界產生關係與美。叔本華的悲觀使他氣勢磅礴。他無須大聲宣示,就有命運的壯闊在每一處字裡行間。 “因而,在人的掙扎和行為環環相扣的系列中表現人——意志的客體性到了最高級別的理念,就是文藝的主要課題。 “把選擇好了的人物置於這樣的一些情況之中,其中人物所有一切特性都能施展出來,人類心靈的深處都能揭露出來而在非常的、充滿意義的情節中變為看得見的東西。 “無論是從效果還是從寫作的困難看,悲劇都要算作文藝的最高峰。這種最高成就以表現出人生可怕的一面為目的,而這有重要的暗示在,即暗示著宇宙和人生的本來本質。” [德]尼采(1844~1900) 周國平譯 這本書實在太出名,出名到我幾乎不用去介紹。它是尼采早期的作品,給了尼采名聲,也奠定了他後來的方向。古希臘的悲劇精神在德國文化中的綻放也許就是所謂民族性格使然。 尼采細緻區分的太陽神和酒神的精神差異,實際上是創作和生活的兩種態度。一種是雕塑家一般的靜觀,一種是音樂家一般的沉醉。悲劇的傑出在於二者的統一,而我們的渺小在於二者皆不能。 尼采不喜歡蘇格拉底,而只有讀了悲劇,才會覺得他是有道理的。 “存在才是這部藝術喜劇的唯一作者和觀眾,是它替自己準備了這永恆的娛樂。唯有當天才在藝術創作活動中同這世界的原始藝術家融合為一的時候,他才能窺見一點藝術的永恆本質;因為,在這場合,他才像神仙故事所講的魔畫,能夠神奇地翻轉眼睛來看自己。這樣,藝術家既是主體又是客體,既是詩人兼演員又是觀眾。 “我們只須看看蘇格拉底格言的惡果,他說:'德即是知,犯罪是由於無知,有德的人定是快樂的人。'悲劇的滅亡就是由於這三個樂觀主義基本公式。”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