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1

第53章 1、天朝上國初長成

清朝是異族入主中原,所以它更希望自己的統治要長治久安。 為此,它在官制的設置上就採取了更加集權的措施,於清初中央設內閣六部、議政王大臣會議。 太祖皇帝攻打寧遠的時候,被明將袁崇煥用紅衣大砲擊傷,半年後,突然死去。太祖皇帝駕崩時,並沒有留下遺詔由誰來即位,後來是八貝勒皇太極承襲了汗位。但他承襲汗位之後,是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一塊兒,四大貝勒共議國政。上朝時,皇上的那個台階上擺四把椅子,四大貝勒坐下來共議國政。後來代善主動說,我不行,你來。 代善是太祖皇帝的二子,長子褚英早死,代善就變成了長子。他德尊望重,年高德劭,後來封和碩禮親王。清朝有八個鐵帽子王,代善一家就出了仨,一個是他自己,禮親王,第二個是他兒子岳托克勤郡王,還有一個孫子是順承郡王。他功勞和輩分都最大,他對皇太極一謙讓,阿敏和莽古爾泰就也下去了,所以變成皇太極獨尊。但是這種八旗旗主共議國政的遺風尚在,最終威脅到了中央集權和皇權。 “雖至尊無如之何。”議政王大臣會議作出的決議,皇上也沒轍。

所以為了加強皇權,到了聖祖康熙爺時,他設立了南書房;世宗雍正皇帝設立了軍機處。軍國大事,皇帝裁決;軍機大臣,跪受筆錄。宋朝以前,君臣是坐而論道,君臣上朝都坐著,因為那會兒也沒椅子,要坐也都是坐地上,坐著不是很舒服。皇上是有個座兒,大臣說是坐,實際上就是把屁股磕在腿上跪著,腳後跟兒還得挺直了,很不好受的。到了宋朝喜歡使用高桌大椅,君臣坐而論道,太祖就覺得不好看。一天宰相范質拿著一個文件要跟皇帝說事;太祖皇上說眼花,送到龍書案前吧。宰相就送到龍書案前。宰相一站起來,太監就把宰相的座給撤了。宰相回去一看那兒沒椅子,你也不能嚷嚷,我椅子呢,誰那麼缺德?有種出來我大嘴巴子貼你!宰相只能跟那兒站著,其他官員一看宰相在那兒站著,你腆個大臉坐著怎麼行,嘩啦嘩啦全站起來了,太監就把椅子全給撤了。有第一次之後群臣沒提什麼意見,第二天再上朝,椅子直接就不拿出來了,所以宋元兩朝大臣從此以後都是站著。

到了明清就改跪著了。今天皇上特高興,跟你單獨召見了六個鐘頭,你就得在地上跪六個鐘頭。如果是老臣,皇帝體恤老臣,賜氈墊,您跪墊子上。年輕人就得跪地上,那你膝蓋得好使。所以大臣上朝之前,護肘護膝都裹好了,那跪功得在家練,你跪一會兒暈了還成,像劉墉他爹劉統勳就是跪死的。當然也有說是上朝死在路上的。劉墉當老師愛遲到、早退,也不認真教書,也不看作業,所以皇上挺生氣的,看在你爹的面子上讓你教皇子,你怎麼那德行樣兒。 軍機大臣“跪受筆錄”,跪在那兒把皇帝命令記下來,然後以奉旨上渝的形式廷寄出去。不像電影裡演的那樣,真正那種“奉天承運,皇帝沼曰”的聖旨,一年發不了幾回。那得是大事,譬如立皇后啊,跟外國宣戰啊,選進士這些事,這才“奉天承運,皇帝沼曰”。一般就是“奉旨”或者“上渝”如何如何,軍機處起草。軍機處從它的設置上就能看出來,跟那個太監的值房一樣嘛。

故宮是前朝后寢。這個以乾清門廣場做分界線。然後太和、中和、保和、文華、武英這麼五組宮殿建築群,比較疏闊。前廣場三萬多平方米,可以舉行大型活動,這是辦公的地方。乾清門廣場後邊就是寢宮,東西六宮,然後中間也是三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邊是御花園。清朝從雍正皇帝開始,住在養心殿,皇帝平時都在養心殿辦公。 清門廣場東為景運門,西為隆宗門,都是五間三開門。景運門內北側排房為文武大臣奏事待漏之所,也叫九卿房,其南面朝北的房間是宗室王公的內朝房。隆宗門內北側排房為侍衛值房及軍機處,其南面朝北的房間是軍機章京辦公的地方。門對門五十米,一排小平房。晚上內宮一落鎖,宮裡只有五個男的,皇上,兩個太醫,兩個軍機章京。軍機章京就在軍機處值班,萬一夜裡來了一個緊急軍務怎麼辦?除了這五個男的,連成年皇子都不許進內宮,只能住在王府。如果沒有封王的話,就住在北五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