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華麗血時代: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

第74章 宰制朝廷魏裂東西

原屬節閔帝臣下、又搶奔回洛陽殺光爾朱氏黨羽的斛斯椿見到高歡勢力強大,心中很不舒服,他與南陽王元寶炬,武衛將軍元毗和王思政一同勸說孝武帝除掉高歡。 斛斯椿重新安排宮內都督人選,增加侍衛人數,選出數百驍勇武士擔任孝武帝的近衛軍。皇帝又多次以出獵為名,與斛斯椿排兵步陣,互相密謀。又派人與在外擁兵的賀拔岳、賀拔勝兄弟暗中聯絡,準備內外響應。 魏朝司空高乾本是高歡的死黨,孝武帝想收買高乾以為己用,借一次在華林園宴飲的機會忽然要與高乾拜盟結為兄弟。由於事出忽然,高乾來不及多想,表示自己“以身許國,不敢有二心”。而後見到孝武帝增加武衛,又屢屢交結外臣賀拔岳等人,知道事變即將發生,暗中勸高歡準備。高歡把高乾召至并州面議,高乾就勸高歡自立為帝。

高歡當時覺得時機還不成熟,裝出非常害怕的樣子拒絕了高乾的提議。高乾進退兩難,猜不透高歡的心思,在朝廷裡夾在兩派之間很難受,於是密啟高歡要求外派,被任命為徐州刺史。孝武帝獲悉高乾要外任為官,害怕他洩漏自己密圖高歡的事,就先發製人,詔告高歡說高乾與自己立過盟誓,反复兩端。 高歡得知高乾與孝武帝盟約一事也很生氣,就把高乾勸自己稱帝的事通知給魏帝。這下倒好,高歡和孝武帝兩個人聚在一起,把高乾召至殿上質問。高乾被雙方所賣,這位自少就“性明悟、俊偉有智略”的河北豪傑也無計可施,說:“陛下您自立異圖,現在反過來說為臣我反复。人主加罪,無話可說!” 高乾被賜死。孝武帝又派人去殺高乾的弟弟高敖曹。高敖曹劫奪誅殺自己的敕令,帶領十幾個人奔晉陽投奔高歡。高歡與他抱頭痛哭,大叫“天子枉殺高司空”。高乾另一個弟弟高行密也投奔高歡。借皇帝之刀殺人之兄,而又能獲得被殺者二弟的尊信,高歡手腕之高,由此可見一端。

534年,魏孝武帝準備率軍攻伐駐紮在晉陽的高歡,下詔戒嚴,聲稱要南伐梁國。又和斛斯椿徵發河南諸州兵馬,在洛陽近郊進行大閱兵。為了麻痺高歡,他密詔給高歡說要帶兵攻打關西的宇文泰和賀拔勝。 高歡何等人,他馬上回复,說自己屬下五路兵馬共二十二萬已出發,助援皇帝征討,並清除朝中奸佞,實際上是講明了我已帶兵趕赴洛陽要和你爭個高下。 此時,孝武帝不得不和高歡攤牌,他令中書舍人溫子升以自己名義給高歡寫了一封歷史上有名的書信(此位正是為孝莊帝草詔誅殺爾朱榮的那位爺,他的才華,公認是北朝第一。高歡日後確實沒有怪罪他,還給他官當,很像當年曹操欣賞陳琳罵絕自己祖宗八代檄文那樣的胸懷。高歡死後,兒子高澄上台後懷疑溫子升與叛亂有染,在讓他撰完《神武碑》後,關進晉陽大獄,不給飯吃,餓得這位大才子直吃自己棉襖裡面的棉花,活活餓死)。書信內容如下:

朕不勞尺刃,坐為天子,所謂生我者父母,貴我者高王。今若無事背王,規相攻討,則使身及子孫,還如王誓。 ……近慮宇文為亂,賀拔應之,故戒嚴,欲與王俱為聲援。今觀其所為,更無異跡。東南不賓,為日已久,今天下戶口減半,未宜窮兵極武。朕既暗昧,不知佞人為誰?頃高乾之死,豈獨朕意。王忽對昂(高敖曹名昂)言其兄枉死,人之耳目何易可輕!如聞庫狄幹語王雲:“本欲取懦弱者為主,無事立此長君,使其不可駕御,今但作十五日行,自可廢之,更立餘者。”如此議論,自是王間勳人,豈出佞臣之口!去歲封隆之叛,今年孫滕逃去,不罪不送,誰不怪王。王若事君盡誠,何不斬送二首。王雖啟雲“西去”,而四道俱進,或欲南度洛陽,或欲東臨江左,言之者就應自怪,聞之者寧能不疑!王若晏然居北,在此雖有百萬之眾,終無圖彼之心;王若舉旗南指,縱無匹馬只輪,猶欲奮空拳而爭死。朕本寡德,王已立之,百姓無知,或謂實可。若為他人所圖,則彰朕之惡;假令還為王殺,幽辱齏粉,了無遺恨!本望君臣一體,若合符契,不圖今日,分疏至此!古語云:“越人射我,笑而道之;吾兄射我,泣而道之。”朕即親王,情如兄弟,所以投筆撫膺,不覺唏噓。

文人刀筆犀利,把皇帝一番憂懼無奈、不甘示弱、曉以大義、表面貶損自己實際威脅對方的心跡披露無疑。 書面文字雖美崙美奐,高歡絲毫不為所動,只是上表極言斛斯椿等人的罪惡,兵進不止。 孝武帝的親信中軍將軍王思政勸皇帝避高歡兵鋒,前往關中依附宇文泰軍隊。東郡太守裴俠是個明白人,對王思政說:“宇文泰為三軍信服,位處關中形勝之地,已握權柄,怎會輕易讓權於人(指孝武帝一幫人)?如果去投靠他,無異於避湯而入火啊!” 王思政覺得很有道理,但南去荊州又離南朝敵國太近,就問該怎麼辦。裴俠說:“與高歡相戰有立至之憂,西奔到宇文泰處有將來之慮,先往關右一帶駐軍觀察一下再做決定。” 於是孝武帝以宇文泰為關西大行台、尚書左僕射,賜以公主為妻。又下詔宣示高歡的罪惡,兩人從此公開決裂。

高歡宣示自己的軍隊說;“孤以爾朱擅命,建大義於海內,奉戴主上,誠貫幽明,橫為斛斯椿構讒,以忠為逆。今表南邁,誅椿而已。”以高敖曹為先鋒,浩浩蕩盪而來。 宇文泰也發檄各地聲言高歡罪惡,從高平出發到弘農屯軍。賀拔勝屯軍汝水。兩人都觀望待變。 534年7月,魏孝武帝親率十萬軍隊屯於河橋,以斛斯椿為前驅列陣於邙山之北。斛斯椿請兩千兵馬趁夜渡黃河趁高歡立腳未穩進行偷襲。孝武帝開始時覺得此計很好,黃門侍郎楊寬勸道:“現在這緊急關頭把兵權給別人,恐生他變。萬一斛斯椿渡河偷襲成功,那可是滅掉一個高歡又生出另外一個高歡啊。” 孝武帝聞言馬上下令斛斯椿停止發兵。斛斯椿嘆息道:“皇上不用我計,真是天意不興魏室。”

在關中附近的宇文泰也聽到風聲,對左右講:“高歡數日內急行軍八九百里,疲軍迎敵,是兵家大忌,正好乘其疲憊奇襲。當今皇上以萬乘之尊御駕親征,不主動出擊渡河決戰,反而沿河據守,很是失策。而且長河萬里,只要一個地方被突破,必敗無疑。” 兩軍未交鋒,孝武帝一方已有賈顯智、田怙等人暗中約降,高歡很快就率軍渡河。魏孝武帝慌忙召集眾臣商議對策,有的講要奔依梁國,有的講南依賀拔勝,有的講西就宇文泰,有的講守洛口死戰,眾口紛紛,不能定奪。正爭執間,朝臣元斌之與斛斯椿爭權,從軍中跑至孝武帝處,欺騙皇帝說高歡軍隊已經逼近。孝武帝又驚又急,一面派人召斛斯椿還軍,一面帶著幾個本家王爺率五千兵馬準備出逃。 大家暗中知道皇帝要西逃,夜裡就跑了大半。唯獨武衛將軍獨狐信單騎追隨皇帝。試想,成千上萬的人馬往洛陽方向跑,唯獨獨狐信一人隻身匹馬逆向而追,情景感人至深。孝武帝嘆道:“將軍您辭父母、拋妻棄子跟隨我,'世亂識忠臣',此言不虛啊。”天日昭昭,這位風度翩翩、忠心耿耿的奇男子最後雖為宇文泰所害,但後代榮寵無比:長女為周明敬皇后,四女為唐朝元貞皇后,七女為隋文帝皇后。北周、隋、唐三朝天子均是他的後人,諸子也加官進爵,門庭赫赫。此為後話。

高敖曹為兄高乾報仇心切,率勁騎追孝武帝一直到陝西,終於沒有趕上一路狂逃的皇帝。孝武帝一路飢渴困頓,缺糧少食,最後在長安東陽驛遇見率兵迎駕的宇文泰。 高歡自晉陽發兵以來,給皇帝上了四十多封奏表,都沒有答复。他還親自率兵追趕孝武帝,目的是把皇帝追回以掩飾自己逐君出逃的過錯,但最終也沒有實現此願。無奈,高歡回洛陽後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時年十一。當時清河王元檀(元善見之父)自己已經準備好當皇帝,高歡怕他日後不好控制,就選擇了這麼個少年推上帝位,以免重蹈覆轍。從此,魏朝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