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西方偽科學種種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意念說

意念說(dianetics,來自希臘文,意指“思想”)是著名的科學幻想小說作家拉斐特·哈伯德發現的一門關於思想意念的新科學。他就這個題日所寫的第一本書開宗明義地說,“意念說的創立,是人類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堪與火的發現相比,而超過人類對車輪和拱的發明,……一切由於心理或情感而引起的身心上的病症和人類心理失常的潛在原因,均因意念說而被查明,而且已找到不可變易的療法。 “不可變易的”這個詞並不是印刷錯誤。哈伯德寫道,“意念說是一門精密的科學,它的應用與工程學相似,但比工程學簡單。不可把它的原理和種種理論相混淆,因為它的一些原理的成立亦如迄今尚未發現的一些自然規律一樣,是可以論證的。”意念療法是用數學的精確性來進行的,萬無一失。這確是值得人們考察一番的大話。不過,在論述意念說的基本原理之前,我們還是不妨先看看這個運動是怎樣令人難以置信地興起來的。

意念說的創始人拉·哈伯德干勁很足,工作效率很高。朋友們對於他勁頭的來源則其說不一。有人認為他辦事認真,為人誠實,表裡如一。另外一些人認為他是本世紀的最大的騙子。還有一些人則認為他基本上是誠實的,不過有點假充內行,現在卻成了他們精神變態的可悲的犧牲品。 哈伯德1911年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蒂爾登。關於他一生的其他詳細情況很難查考。他年輕時似乎在海軍陸戰隊服役過。三十年代初,他在美國首都的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工學院上過幾年學,但沒有畢業。他從來沒有從事過工程方面的工作,但是這方面的學識顯然使他具有一個工程師的眼界,這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意念說的基礎。在過去的20年中,他是一個多產的黃色小說作家,偶而改編一點廣播節目和電影劇本。他待有滑翔機駕駛員的證件,一度在加利福尼亞的廣播電台唱歌和演奏班卓琴。他自命是一個探險家,圍繞地球作過多次短途旅遊,還曾旅居亞洲,在那裡研究過神秘主義。大戰期間,他在一艘護航驅逐艦上擔任海軍軍官,在戰鬥中受了重傷。

據哈伯德說,他是在1938年第一次發現了意念說的基本原理,並開始了他的歷時12年的研究工作。但是,他的許多朋友堅持認為這12年的研究工作純屬虛構,一直到1948年意念說才算出籠。無論如何,他最早的病人之一是《驚人的科學幻想小說》的編輯小約翰·坎貝爾。坎貝爾患有多種疾病,其中有慢性竇炎。哈伯德的治療給他很深的印象,因此1950年5月,他在他的黃色雜誌上第一次刊登了關於意念說的報導。這是哈伯德只用了幾個小時就寫成的一篇文章,而且是用類似足球賽廣播節目的文體寫的。這篇文章顯然把科學幻想小說迷們吸引到急不可耐的程度,以致幾星期後哈伯德的《意念說:治療精神方面病症的現代科學》一書由隱士出版社出版時,立即被爭先恐後地搶購一空。

《意念說》一書篇幅很大,寫得羅嗦,而且十分粗糙。哈伯德聲稱他只用了3個星期的時間就寫成了。這倒是可信的,因為幾乎他所有的著作都是以閃電般的速度寫成的。這本書一點也不像科學報告。病例史大都是哈伯德憑記憶和想像寫出來的,就像威廉·賴希後期的著作一樣,他的書簡直就像上帝的《啟示錄》。奇怪的是,這本書是題獻給威爾·杜蘭特的。關於“科學方法”的附錄,署名的是核物理學家小約翰·坎貝爾。 (坎貝爾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念過三年,後來轉學到杜克大學,並在那裡畢業,他曾在新澤西州新布倫斯威克的麥克卡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驗室短期工作過。) 這本書獲得極大的成功。最初的顧客是一些科學幻想小說迷。但是不久,這本著作就引起全國令人難以相信的眾多人士的狂熱迷信。意念說成了電影界的一時時尚,衝擊了高等院校。大學生舉行“意念說聚會”,互相身試新的療法。在馬薩諸塞州威廉斯敦的威廉斯學院,一位傑出的政治學教授弗雷德里克·舒曼也被捲入這一運動。他訪問了哈伯德,在波士頓作關於意念說的演講,給一些對哈伯德的書未予好評的期刊寫信表示憤慨,甚至就這個題目在1951年4月號的《美化住宅和花園》雜誌上撰寫了一篇熱情洋溢的文章。

在新澤西州的伊麗莎白建立了“意念說研究基金會”,全國各大城市都成立了研究中心。這個基金會培訓的幾百名開業醫生在好萊塢、公園大道和芝加哥的黃金海岸大街掛牌行醫。哈伯德則奔走全國,作演講示範。 《意念說旁聽生公報》出版。後來基金會又經擴大,遷往堪薩斯州的威奇塔,在那裡改名為“哈伯德意念說基金會股份有限公司”。這個機構提供36小時的治療,收費500美元,還以同樣價格施行4至6週的訓練。經測驗合格者發給證書,成為意念說的“驗察師”。 到底什麼是意念說呢? 簡單地說,意念說認為一切精神上的心理失常(神經機能病、精神病和身心方面的疾病)都是由“印象”引起的。但是,為了說得明白,我們必須先去哈伯德精心製造的術語密林中涉獵一番。

哈伯德把有意識的頭腦叫做“分析的頭腦”,它像一部大型計算機那樣工作,準確無誤。但是,如果無意識的頭腦給填進了錯誤的數據,它就會把身體引入失常狀態。 無意識的頭腦被稱為“反應的頭腦”。實際上,它始終是有意識的,甚至在一個人睡著或由於其它原因而“失去意識”時,也仍然是有意識的。反應的頭腦沒有“思考”或“記憶”的能力。它是一個魯鈍的器官。但是,當分析的頭腦由於身體上的疼痛或情感上的痛苦而變得無意識或半無意識時,反應的頭腦就開始“記錄”。這些記錄叫做“印象”。它們象唱片一樣,只不過它除了記錄聲音以外,還記錄下分析頭腦“關掉”時所接受的全部知覺。 哈伯德用下面的例子來加以說明:“一個婦女被打倒在地,失去了知覺。人們踢她,說她是個騙子,是個壞人,總是變心。在這個過程中,一把椅子被撞翻了。廚房裡的自來水龍頭在嘩嘩地流水。一輛小汽車在外面大街上駛過。'印象'飛快地記錄下這些知覺:看見的、聽見的、觸摸到的、味道、氣味、機體的感覺、活動感、關節狀態、口渴,等等。'印象'由她喪失意識時向她呈現的一切所組成:說話的聲調、話音裡的感情、最初的打擊與後來的打擊的響聲和感覺、接觸地板的感覺、施子翻倒的感覺和聲響、機體對打擊的感覺,或許還有她嘴裡血的味道,或當時出現的其它任何味道、打她的人的氣昧和房間裡的各種氣味、駛過去的汽車馬達和輪胎的響聲,等等。”

於是,各種“印象”就是當“分析的頭腦”由於疼痛或情感上的痛苦而關掉時所作的種種感性記錄。由於受傷、麻醉劑、疾病、藥物,甚至酒醉不省人事而造成的喪失知覺,都痛苦得足以產生“印象”。由於“反應的頭腦”是魯鈍的,沒有評價的能力,因此它所經歷的一切都進入了“印象”。這些“印象”都被存入了“反應庫”裡。哈伯德把它們分門別類貼上標籤,比如無恥謊言、否認事實、群集、佔有、錯誤的指引,不過我們用不著去細分這些東西。本書也沒有篇幅去討論他的“欲魔線路”(指揮魔、批評魔、自大魔、教唆魔等)。在《意念說》這本書的封底,可以找到哈伯德的主要術語的詞彙表。 全部神經機能病、精神變態和心身疾病(包括普通的感冒,可能還有糖尿病和癌症)都是由各種“印象”引起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引起麻煩的“印象”是在一個人出生以前就記錄下來的。這就把我們引到了哈伯德的最革命的觀念——胎儿期的“印象”。

我們從《意念說》中得知,剛剛懷孕以後,胎兒就有記錄“印象”的能力。由於胎兒的感覺器官是在胎儿期的後期才發育起來的,這些記錄是怎樣作出的,始終是一個深奧的謎。這些記錄在細胞狀態時就產生了,包含原生質內部某種未知的變化。按照哈伯德的說法,子宮內的生活遠遠不是天堂。 “媽媽打個噴嚏,嬰兒就給震得'失去知覺'。媽媽輕快跑步不小心碰在桌子上,嬰兒的頭就會撞破。媽媽便秘使勁,嬰兒就被擠扁。爸爸激動,嬰兒就有一種被放進開動著的洗衣機裡的感覺。媽媽大怒,嬰兒獲得'印象'。爸爸打媽媽,嬰兒獲得'印象',如此等等”。 於宮裡面還十分嘈雜。 “腸內陣陣響聲、水流動、打嗝、胃腸脹氣,母體的其他活動也產生種種的響聲,……媽媽服奎寧時,在媽媽和胎兒耳朵裡都會出現鳴聲,這種鳴聲會貫穿一個人的一生。”此外,在胎兒後期的生活中,子宮經得很緊。要是媽媽患有高血壓,“於宮裡就更加可怕”。

除了因打擊、”咳嗽、打噴嚏、嘔吐等弄昏以外,可憐的胎兒還會被猛烈壓力弄得失去知覺,也會被未遂的流產弄得失去知覺,這就更不待言了。哈伯德在書中流露出對婦女懷有根深蒂固的憎恨,但是把這種憎恨表現得最露骨的是意念學者所說的“AA”——墜胎。當哈伯德所說的媽媽們沒有被丈夫踢中腹部,或者沒有和情人私通時,她們就一心想著墜胎,通常是用織毛衣的針來作。哈伯德寫道,“對於心理失常的人說來,20或30次墜胎嘗試是常事。在每次嘗試時,嬰兒的身體或腦子都可能被刺穿。 ”這些經歷當然會產生最壞的印象,因為通常還伴隨著感情激動時的責罵。由於所有這些話都被胎兒逐字逐句記了下來,當這些印像作為數據輸送給有意識的頭腦時,這些印象就可能在日後的生活中造成嚴重的損害。

這裡不妨引用哈伯德書中的一個例子。爸爸打媽媽的腹部,把嬰兒打得失去了知覺。同時爸爸還叫喊:“拿那個!我告訴你,你必須拿那個!”後來在生活中,這些話被逐字逐句地照字面解釋了,於是這個人成了一個有盜竊癖的人,或者成了小偷。哈伯德傷心地嘆道,“唉,我們的這種話,並不全是本來的意思!一旦落入魯鈍的反應頭腦中,竟會造成怎樣的禍害呀!一切都照字面解釋!” 但是,胎儿期的印像在能造成損害之前,先要“記下來”。這是在一個人感受痛苦時才發生的。這種情況在某些方面與休眠狀態中的印像極其相似。哈伯德提到另一個母親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丈夫打在她的腹部上,喊道,“你這個該死的淫婦,你這個沒用的東西!”這個印象包括頭痛、身體倒下去、咬牙切齒和母親腸子裡的響聲。幾年以後,這個孩子被父親打耳光,父親說,“你這個該死的,你這個沒用的東西。”孩子哭了,當天晚上就頭疼。這個印像已經“記下來”了。 “現在身體倒下去的聲音,或咬牙的聲音,“或父親聲音中任何一種憤怒的痕跡,都會使孩子神經不安。他的身體健康會受到影響。他開始患頭疼病。 ”

哈伯德的一位病人是個愁眉不展的年輕人,他對待生活的態度,可以用哈姆萊特的名句“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來概括。哈伯德診出這個人的母親在懷孕時曾受到當演員的丈夫毆打,他打完老婆就開始背誦《哈姆萊特》劇中的台詞。哈伯德寫道,因此,這個年輕人“就會一連幾個鐘頭愁眉不展地坐著,對乾人生冷漠,猶豫不決”。 意念治療常常稱為驗察,意在“抹掉”病人的各種“印象”。治療過程開始是讓病人在一間黑屋子裡身心放鬆地坐在一把舒適的椅子上,或是躺在長沙發上。閉上雙眼,而且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始終閉著雙限。驗察師坐在他旁邊,和他談話,使他處於一種“意念沉思”之中。眼瞼顫動表示進入了這種狀態。這和催眠狀態的初期階段十分相似。但是病人神誌仍然十分清楚,經過治療過程(通常是兩小時)就會把一切事情回憶起來。 病人在驗察師的慫恿下,沿著他的“時間軌跡”“向回走”,回到早期形成印象的那些經歷。隨著他一一敘述這些經歷,原來的印象便漸漸失去它有害作用,最後終於被完全“抹掉”。這就是說,它們已從“反應庫”裡被提取出來,重新放進了“標準記憶庫”,可以由有意識的頭腦回憶起來。 驗察師設法把病人送回到他最早的印像中去,即所謂“始原”的印像中去。這樣做的理由是,一旦把BB(始原)抹掉了,後來的印象就更容易抹掉。 BB通常是在胚胎的幾個星期以後形成的,不過,可能一直要追溯到受精卵的時候。最後,幾乎每一個病人都經歷了一個“精子的夢”,在夢中他想像自己正順著一條管道往上游,或者(如卵子)等待著與精子相遇。開始,哈伯德認為就印象來說,這個夢沒有什麼意思,但是不久前他發現一些病例的印像是在精子和卵子受精以前形成的。 當一個印象由於敘述而“減弱”時。病人就會打呵欠和伸懶腰。打呵欠被認為是治療成功的一個重要標誌,因此決不可誤解為病人厭煩或瞌睡。身體各個部分會出現奇怪的疼痛和難受,但隨即又神秘地消失。這些疼痛都是心身病症的幻影,從此就再也不會出現了。當這個印象最終被抹掉時,病人會感受一種突然解除痛苦的輕鬆和愉快,通常會發出狂笑。哈伯德報導說,有一位病人當一個印象抹掉時是那麼寬慰,以致不停地大笑了兩天。對這種狂笑決不可誤解為病人在笑這整個做法的荒謬愚蠢。 要使一個心理失常的病人進入“解脫”的狀態,大約需要20小時的驗察。解脫,就是擺脫掉一切嚴重的神經機能病和各種疾病。按照哈伯德的說法,“這種狀態比幾年的精神分析所產生的效果更勝一等,因為這種解脫是不會舊病復發的。”繼續驗察下去,這種解脫會變成一種“預清醒”狀態,最後便會達到“清醒”狀態。照字面講,清醒,就是一個超人,是朝著新的物種進化的步驟。他就是一個完全擺脫了印象的人。一切印像都已抹掉並註入了新的內容。他已經不是神經機能病或心身疾病的病人了。哈伯德告訴我們,“清醒的人不會感冒,受了傷傷口也癒合得快。他的視力也更好了。他的智力商數顯著提高。”正如哈伯德所說,“意念清醒的人之於現代正常人,猶如現代的正常人之於嚴重精神錯亂者”。 哈伯德指出,“治愈”一個清醒人所需時間的多寡,要視病人的狀況而定,雖然他宣布有些人已經清醒。但準確地說,他們過並未達到清醒的程度。 1950年,哈伯德在洛杉礬的聖殿講堂對6000名聽眾介紹一個名叫索妮亞·比安卡的女學生,說她是一個清醒的人,她能記憶過去每一時刻的“知覺”。但在接著進行的表演中,她卻連物理學(她正在主修的課程)中的一個公式也想不起來,而當哈伯德轉過身去時,她連他的領帶的顏色也記不得了。到此,大部分聽眾都離席散去。哈伯德後來對這次慘敗作了一個巧妙的意念說的解釋。因為他從講台的兩側喊她時說:“索妮亞,請你現在到這兒來好嗎?”“現在”兩個字使得她停滯在現在這個時間了。至於哈伯德本人,他坦率承認,他不是:一個清醒的人。他說,他決心把全副精力用於將意念說貢獻給世人,而不願花費更多的時間把自己處置成一個抹掉印象的清醒人。 意念說的一個很重要的分支是哈伯德所說的“預防意念法”。這就是在一個人失去知覺,或一個胎兒有可能失去知覺時,極其小心地防止產生印象。比如在看護嚴重受傷或生病的人時,要保持絕對安靜。哈伯德寫道,“在一個'失去知覺'或受傷的人周圍,什麼也不要說,不要作聲,一說話就會威脅他的神誌正常。在一個人動手術時,也不能講話。街上發生車禍時,也不能講話。絕不要講話!”” 還有,“在婦女生育時,為了保全母親和孩子的神誌正常,保護他們的家庭,必須保持安靜。安靜得連一點“噓”聲也不能發,因為那會造成幼兒口吃。” 當然,做母親的在懷孕期間必須極其當心。她在大便、咳嗽、打噴嚏、挨丈夫打,或醫生檢查懷孕情況用力按她的腹部時,都絕對不能講話。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也不應在她面前談話。哈伯德寫道,“如果丈夫在說話,他說的每一個宇都會成為'印象'。丈夫打妻子時,打的動作和兩人說的話,都會變成'印象'的一部分。” 把意念療法和預防意念法結合起來運用,世界就可能走向更高的文化。哈伯德在他的著作最後用兩個高原來作比喻,一個高原比另一個高原更高;當中由一個峽谷分開。一位工程師在峽谷上建起一座橋樑。人們開始跨過橋樑,從較低的高原走向較高的高原。哈伯德問道,“如果較低高原上的人們只是悲嘆、哭泣、爭論,而對於加寬橋樑或架設新橋不肯動手,你們對於這個社會會有怎樣的看法?”回答是清楚的。意念說是第一座粗糙的橋樑,但它一定會得到改進。哈伯德用一句大聲疾呼的話結束了他的著作:“看在上帝份上,幹起來,建造一座更好的橋吧!” 哈伯德在1950年8月號《驚人的科學幻想小說》上發表的一封長信中,對意念說的未來狀況作了一番更加明白的描述。他寫道,清除印象之後的清醒人,具有更高的智力商數,他們自然會成為新文化的出類拔萃的分子,在他們和所有其他人之間會有一條很寬的鴻溝。 “……人們不免悲哀地看到,世界上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將受其餘四分之一的人的支配,這是一個自然的結果,而我們對此實在無能為力。”哈伯德又說,幸好這些純潔的人也擺脫了各種不良的動機(哈伯德認為一無“印象”的人,基本上都是善良的),這就“使他們不會去剝削那些不幸的人”。 1951年哈伯德出版了一本新書《倖存者的科學》,談到一種簡化的加速處理方法。如果說《意念說》是用了3個星期寫成,那麼這本篇幅幾乎相當的書,僅用了3天就寫成了。它引入了幾十種新詞彙,比如MEST(物質、能、空間和時間等詞的第一個字母)、生命能、生命能態和MEST態等,搞了大量的形而上學和杜撰名詞。 編輯部為5~13歲兒童去除“印象”而編的一本《兒童意志說》和一本《意念治療手冊》,均已問世。哈伯德後來登出廣告,為他本人所寫的其他著作進行宣傳。這些書包括《象徵法處理過程》;《驗察什麼》;《怎樣當一名管理者》(能保證消除“管理上的腐敗根源”);《早期論文》(《意念說》的早期手稿,哈伯德試圖把這部手稿推銷給若干出版家,包括芝加哥的科學幻想小說出版社,但未成功),還有《亞瑟王的魔劍》。 《亞瑟王的魔劍》一書的寫作背景頗為動人。這是阿瑟·科克斯在1952年7月號《科學幻想小說廣告》雜誌上透露的。這個雜誌由加利福尼亞州格倫戴爾的科學幻想迷們出版。 1948年,哈伯德對加利福尼亞的科學幻想迷說,他在海軍服役時曾受傷動過手術,他實際上死了8分鐘。據科克斯說,“哈伯德意識到他在死去期間得到一個驚人的啟示……。他在打字機前坐了6天6夜,隻字未寫。後來就出現了《亞瑟王的魔劍》。《亞瑟王的魔劍》包含關於宇宙的超自然的根本奧秘。他把這部書稿分送給幾家出版社,都遭拒絕。……於是他把稿子鎖在一家銀行的保險庫裡。但是後來,據他說,他想設法改寫一下再出版……,最近,哈伯德的一個朋友告訴我,《意念說》就是根據《亞瑟王的魔劍》中的一章寫成的。” 《亞瑟王的魔劍》廣告簡介很妙,值得一提:“哈伯德先生這部著作寫於1938年。最初閱讀這部書的15人中,有4人精神錯亂,於是哈伯德先生將書收回,存放在一家銀行的保險庫裡,直到如今。本書僅供經過挑選的讀者並按說明進行閱讀。獲得此書者應發誓不外傳他人。本書所提供的數據,在哈伯德先生在世時不准發表。書中有完整的處置驗方,有《意念說》未予透露的秘密。欲買本書者可獲得原始復製品,並可個別打印。燙金面裝訂成冊。有作並簽名。數量極其有限。每冊1500美元。。 哈伯德的另一部新作名為《自我分析》(1951年由國際藝術與科學圖書館一類團體出版)。哈伯德屢圖把他獨特的見解寫成通俗普及的作品。 《自我分析》一書就是推進這一想法的嘗試。這本書旨在使讀者自己施行“輕鬆的治療過程”。他在書的開場白中說,“自我分析不能使死者復生,也不能使瘋人院關門或製上戰爭。那是意念驗察師和意念療法專家的任務。”這書僅為有意增進個人健康、幸福和工作效率的'堅強讀者而寫的。讀者只要堅強,閱讀本書便無危險。如果不是這樣呢?哈伯德承認,“我不想使讀者誤入歧途。僅僅閱覽一下這本書,就有可能發瘋。” 經過檢查,這本書似乎是無害的。書中包括一整頁一整頁的問題,讓讀者自問自答,例如“你能記起你喜歡的某人入睡的時候嗎?”或“你能回憶起你跳繩的時候嗎?”為了幫助讀者回想這些情節,哈伯德提供了一個硬紙的圓盤,上面開有狹槽。把圓盤放在書頁上,就能透過一個槽看到問題。如果圓盤上面寫著“看”,你就試著“看”出這件事。然後轉動圓盤看下一個問題,圓盤上出現另一種“感覺”,比如“嗅”。這時你就試著回想當時的“氣味”。用這種奇妙的方法,可以產生許多感覺與記憶的奇怪結合。哈伯德提醒說,“如果不用圓盤,這種方法的妙處就會失掉百分之八十以上。”隨書配有兩個圓盤,一個綠色的,一個白色的。哈伯德說,“讀者可依自己的喜好選用。” 在書的後面,“編者”(可能就是哈伯德本人),抄襲了威廉·希的那一類大話。編者說,當原於彈還在發展中時,哈伯德就在埋頭研究原子能用於建設的問題。 “1947年,他發現這種難以控制的能可被馴服,遂改變思路,闢開謬誤,找到明智的方向。他發現了原子能支配人體功能的機制。”這裡有一條觸目的腳註,向讀者洩露了哈伯德當時的經濟困境。 “他在進行意念說研究工作中,甚至沒有一個幫忙的秘書,沒有一輛汽車。寫作用的是一部老舊的雷明頓牌打字機。他靠的僅是朋友們和接受他治療的人們自願解囊。作者拒絕使用基金會的錢,他寧願把這些錢用於幫助別人——編者”。 在醫學界,從醫生轉變為意念說信徒的最突出的是約瑟夫·溫特醫生。 1949年,小約翰·坎貝爾寫信把他介紹給哈伯德,當時他還是密執安州的一位普通醫生。溫特原來就對艾爾弗雷德·科爾茲布斯基伯爵用普通語義學治療精神病的方法感到興趣。他和信仰語義學的許多其他人一樣,發現意念說更能引起人們的興趣。他和哈伯德的通信,促成他親自去新澤西州的伊麗莎白拜訪這位大師,在那裡經歷了一次戲劇性的驗察。回密執安後,他在生性怕鬼的6歲兒子身上試驗了意念療法。當他的兒子回憶起穿白圍裙、戴白口罩的產科醫生為他接生時,他的怕鬼病就痊癒了。 溫特醫生的熱情無限膨脹,他遷居到新澤西州,成為新成立的“意念說研究基金會”的第一位醫學指導。但是,不至一年時間。他又從入迷狀態解脫出來,到1950年10月便辭職了。現在他在公園大道的一所漂亮的曼哈頓診所中開業,從事他自己經過改進的意念療法。 溫特醫生在1951年出版的《一個醫生關於意念說的報告》一書中,提出了關於意念說真諦之堅實核心的思想,然後列舉了他所不同意的論點。例如,雖然他相信胎儿期的“印象”是能形成的,但他懷疑(儘管他沒有把握“精子的夢”只是出於患者的想像,而並非真正的記憶。他也反對讓患者回憶前世化身之死(這是標準的哈伯德療法),他認為這種作法沒有治療價值。他發現哈伯德的獨斷專行的態度和基金會對科學方法的完全忽視是駭人聽聞的。比如,“Guk”計劃。溫特解釋說,Guk是“各種維生素和谷氨酸的混合劑的名稱,人們以為大量服用就能使病情好轉。對於這項試驗沒有規定適當的控制,這是一個令人沮喪、費用浩大的失敗。” 溫特醫生也不同意哈伯德認為誰都能當驗察師的看法。哈伯德在《意念說》中寫道,“凡有知識並有一定耐性,而且願意細讀本書的人,都可成為一位意念驗察師。”而且,哈伯德堅持認為即使是壞的驗察師也比根本沒有好,就是笨拙的驗察也不會造成傷害。溫特醫生的看法則相反。他的著作列舉了好幾個病例,這些患者在經受意念療法之前,似乎是神誌正常,而在治療之後,就不得不把他們作為精神病患者送進瘋人院了。 最後,但並非次要之點是,溫特醫生由於顯然沒有找到一個清醒的人而感到困惑。他寫道,“我還要找到一個在意念療法前後的'清醒'的人,我本人就沒有達到過這種狀態,我也未能使我的任何病人達到這種狀態。我見過一些被認為是'清醒'的個人,但是他們的行為並不符合這種狀態的定義。此外,一個被認為是'清醒'的人,又已回復了原來的舉止行為,也就是初期的精神病狀態。” 也許溫特醫生書中最能說明問題的部分,是他自己的意念治療過程的記錄。因為這些記錄明白無誤地表明了驗察師向患者提出要他回憶哪一類問題的方式。必須記住,在大多數情況下,患者已經熟悉意念說的理論。有了這一理解之後,讓我們來檢查溫特醫生的一個病例。 治療者:你現在有什麼感覺? 患者:我想揉眼睛。 治:你怎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患:眼睛裡有什麼東西,可能是一點煤灰。 治:還有別的嗎? 患:我害過“火眼”。 治:還有別的嗎? 患:我想不出別的了。 治:我能想到一些情況。當然,你不一定相信。如果你哭過,你 的眼睛會有這樣的感覺嗎? 患:我想會的。 治:要是有人向你眼睛裡點藥水,你的眼睛會有這樣的感覺嗎? 患:肯定會的。 治:那好,你試著回憶你的眼睛第一次有這樣感覺的時候。 可以看出,關於煤灰和火眼的解釋是被忽視了。當患者不能想到別的原因時,治療者就提出哭和眼藥水。片刻之間,病人就會隨著他的時間軌跡,回到他出生的時候,想像給他接生的情景,並把當時的情景和他眼睛現在的感覺聯繫起來。 下面是溫特的另一個病例。患者主訴頭疼和鼻子不通氣: 治:你覺得還有什麼別的感覺? 患:我不知道。你看見了,我抱著頭疼得受不了。 治:你想,是不是在你出生的時候,有人可能說過“抱著”這句話? 患:是的,我想醫生可能說過。 治:當時他可能在做什麼? 患:我想他是在把我交給護士。 治:那麼,醫生是怎麼說的呢? 患:“好了,現在你可抱走他了。”不,好像不一定是這樣說的。 治:換成你想到的說法。 患:“來,你現在把他抱走吧。”就是這樣。 治:請重複一下這句話,注意你的頭感覺如何。 患:[重複說了五遍或六遍] 治:注意你在說這些話時,你的鼻子感覺如何。再重複說幾遍。 患:[又重複說幾遍] 治:現在頭疼怎樣? 患:[揉眼睛]更疼了。 治:你的眼晴怎麼了?你覺得眼睛有什麼感覺嗎? 患:眼睛刺痛,一定是他點進了該死的藥水。 治:你覺得把藥水點進你眼睛的那個醫生怎樣? 患:我真生氣,那簡直是胡來。 治:如果你能夠和那個醫生算賬,你想要對他怎樣呢? 患:[忿恨地說]我想揍他。 治:好吧,你想像醫生的面孔就在沙發上,就在你旁邊。現在揍它吧! 患:[咬緊牙關,握緊拳頭,捶打沙發,大約打了10拳] 治:再打,好好揍他一頓出出氣。再揍他! 患:[大笑]不,這太傻了。 治:現在頭疼怎樣了? 患:好些了。治:現在,咱們把這一切都聯繫在一起。注意你的頭疼,……注 意你的眼睛的感覺,……你的鼻子,……憤怒的感覺。還有別的嗎? 患:[順著左胳肢窩搔肋部]真好笑,我忽然想到我姐姐老是胳肢我。我已經很多年沒想到這件事了。 治:你出生的時候有過什麼感覺,使你想起被人胳肢呢? 患:[又搔胸部]我不知道。 治:你想接生的醫生是怎樣把你抱起來的? 患:他可能是把手放在我胸脯下面把我抱起來的。 治:想想有人把你抱起來會有怎樣感覺。他手上的溫度怎樣? 患:我想是暖的。 治:他說什麼了? 患:“來,你現在把他抱走吧。” 治:“現在”是什麼時候? 患:怎麼,現在,就是目前呀。 治:你是1951年出生的嗎? 患:不,當然不是。 治:你能夠把你出生時的那個“現在”和1951年的這個“現在”區別開嗎?能嗎? 患:當然能。 治:假定你的頭疼是由於“現在抱走他”那句命令造成的,那會怎樣呢? 患:我不知道,我似乎一點也想像不出來。 治:“抱”是什麼意思? 患:意思是帶……,是拿……。 治:現在是什麼時候? 患:啊,我明白了,那就是說,我的頭疼一直帶到了現在。 治:不正是因為接生的醫生說了句“現在抱走他”,你才把出生時的頭疼一直帶到現在嗎? 患,不,那是瞎說。 治:現在頭痛怎樣了? 患:好多了,實際上是過去了。 從上面的對話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對於頭痛的意念解釋,僅僅存在於治療者的頭腦裡,而且是經過相當大的困難才誘使病人順著他說。治療者提出的那些問題,具有一種“誘導”的性質,就連溫特醫生也承認那是“鼓勵幻想”。這位醫生說,事實上,這些記憶是真實的還是想像的,關係不大!這真叫人吃驚。這樣一來,哈伯德那套關於胎儿期和出生時“印象”的學說是應該揚棄的。也許這恰恰正是這位醫生從那以後所要做的。因此,他1952年出版的新書《人的苦腦都是心身性病症嗎? 》,就再也沒有提到意念說。 哈伯德本人也承認,許多病人對於自己在子宮裡的經歷想入非非。他寫道,“病人談到他的父親和母親,以及他們坐在什麼地方,臥室是什麼樣子,然而他那時卻是在子宮裡。”哈伯德不同意“受苦的胎兒有一種超感官知覺”的理論。他承認這是一種好的理論,但他又不承認這種理論,因為胎兒並沒有思想,因而也就不存在超人的洞察力。 實際上,認為神經機能病和心身疾病可以追溯到腦子失去知覺時的經歷,不管是在子宮內還是子宮外,根本沒有經過任何科學試驗的證明,以致沒有一位有名望的精神病學家肯對它一顧。不少精神分析學家指出,把一個人的病因歸咎於他在胎兒時期發生的事件,是迴避對神經機能病根源進行真正研究的最簡便的辦法。 在為意念說辯護的各種辯詞中,“它有作用”這個辯詞是最無聊的。因為在治療神經機能性的各種症狀時,病人相信的任何事物都有作用。這一類的“療法”不勝枚舉。從年輕的珀金斯關於他父親的金屬牽引器治療效力的著作中,可以找到幾百個遠比意念說的病歷更能給人印象的故事。這一切說明,意念說作為一種信仰療法能影響某些病人。此外,再無其他。 自然,哈伯德是想到了這樣的反對意見的。他寫道,“如若發現有人試圖阻止患者接受意念療法,即應立刻通知驗察師。……任何企圖制止病人接受意念療法的人,不是想利用病人的心理失常,……便是有意要隱瞞什麼。” 意念說的狂熱發展確實如火如茶,就連哈伯德本人也被捲進一場個人的糾紛中去了。 1951年,他的第三個妻子、25歲的薩拉·哈伯德跟他鬧起離婚。她把他稱為“偏執狂型的精神分裂症者”。控告他在她懷孕時折磨她,並聲明醫學顧問們已斷定,哈伯德已“無可救藥地瘋了”。 1952年2月,設在威奇塔的意念說基金會破產了。哈伯德最近又發信要求人們捐助25美元,幫助他支付生活費用,以便在“全美國”建立一個意念說學派和實現一些其它的小計劃。作為回報,他將贈給捐助者新成立的“黃金”意念說組織的會員資格。 小約翰·坎貝爾是多年前當哈伯德為他治療竇炎時接觸到他的意念說的,後來他便向全世界大肆宣揚起意念說。但他至今仍然在患著竇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