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房龍講述地理的故事

第15章 建國太遲的國家

為了方便,根據民族與文化的差異,我把歐洲各國作了歸類。前面已介紹了一些前羅馬殖民地國,而這些殖民地獨立成國之後,古羅馬文明的影子仍然依稀可見。 大家知道,巴爾乾地區曾被古羅馬占領過,當時拉丁語至少被一個國家(羅馬尼亞)保留為官方語言;但在中世紀,巴爾乾地區被蒙古人、斯拉夫人和土耳其人大舉進犯之後,這裡的古羅馬文明的痕跡被抹殺得乾乾淨淨了,因此把那些巴爾幹國家放在目前的討論之中,這顯而易見是一個錯誤。所以,現在要告別地中海沿岸各國,走進另一類文明世界,它以北海及大西洋為中心,是從條頓民族起源、發展出來的。 這一地區有一片巨大的半環形平原(在法國那章已說過),它從俄羅斯的東部山地(第聶伯河、德維納河、涅瓦河及伏爾加河的發源地)一直延伸至比利牛斯山脈。在日耳曼部落那次神秘的西遷開始之時,羅馬人曾一度擁有了這片大平原的南部;斯拉夫游牧民族還好像曾佔領過平原的東部,這些剛剛才被斬盡殺絕的斯拉夫人忽地又冒了出來,迅速壯大,如同澳大利亞的野兔,屢打不絕。當飢餓的條頓人闖入這片大平原時,這裡只剩下了一片寬闊的方形地盤———東起維斯瓦河,北抵波羅的海,西至萊茵河三角洲,而南部是羅馬人築起的堡壘,這堡壘提醒每一位新來者:這是“禁區”,勿要踏入。

這一地區的西部是山地。首先,阿登高原和孚日山脈位於萊茵河西岸;然後,黑森林、蒂羅爾山脈、厄爾士山脈、里森格勃格山由東向西依次排列;最後,喀爾巴阡山脈幾乎延伸到黑海岸邊。 由於山勢的擠壓,所有的河流都朝北奔流而去。河流也是從西向東排列的。最西面的是萊茵河。在所有的河流裡面,萊茵河是最富詩情畫意的一條河流,更沒有哪一條山間小河能像她那樣讓人不斷地為她征戰,為她流血,為她流淚。然而,萊茵河不過就是一條平凡的小河而已。從河流的長度上來說,亞馬孫河是萊茵河的5倍,密西西比河和密蘇里河是她的6倍,甚至在美國根本排不上號的俄亥俄河也比她長500英里。萊茵河之東是威悉河,威悉河河口之上有現代化的城市不來梅。再向東是易北河,今天的漢堡就是由這條河流造就出來的。緊接著是奧得河,甚切青城因她而繁榮,柏林及其周邊工業區的產品被這個港口城市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國外。最後就是維斯瓦河和但澤港(今波蘭港口城市格但斯克———譯者註)了,但澤港如今是一個自由港,監管人是國際聯盟指派來的一個特派員。

數百萬年之前,一片冰川覆蓋著這片大地,後來冰川撤退了,留下來的是一大片沙石荒原以及北海和波羅的海方向無邊的沼澤。一條沙丘帶漸漸地在北部的沼澤出現了,它從佛蘭芒海岸一直延伸至臨近俄羅斯的柯尼斯堡———曾是普魯士的古都。隨著沙丘帶的擴展,海潮就再也侵襲不了沼澤了,這意味著植被就可以出現了,於是,土壤漸漸適宜樹木的生長,森林出現了。後來,那些古老的森林又化作了泥炭礦藏,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質燃料提供給了人類的祖先。 北海和波羅的海是這片平原的西北邊界,她們只不過是兩個巨大的淺池,卻被稱之為“海”,完全言過其實。波羅的海平均深度是36英尋,北海的平均深度只有60英尋(1英尋等於6英尺),最深處也不過400英尋,而大西洋的平均深度是2170英尋,太平洋是2240英尋。看了這些數據,你就可以將這兩片海域視為下沉的山谷。地表只要稍稍隆起一點,一片乾燥的陸地就會在這裡出現。

現在來看看德國的陸地地形圖。但不是看現代地形圖,而應當返回到人類跟隨冰川撤退的足跡來到這里永久居住的年代,看看那個時候的地形圖。 一些野蠻部落是這裡的早期移民。這些部落主要以狩獵為生,也種植一點農作物。可這些蠻族移民卻對美有一份執著的追求。當自己的地盤上匱乏用來裝飾的金銀時,他們就不畏長途的跋涉,而去別的地方尋求。 所有早期商道都是奢侈品的貿易通道,對奢侈品的爭奪就是所有早期的民族衝突的起源。對這句話,很多讀者可能會感到有點吃驚,但這是千真萬確的。是誰讓古羅馬人去了解北歐地理概況的呢?是那些商人,他們為了尋購琥珀———一種石化的樹脂,從而深入到神秘的波羅的海沿岸,而琥珀不過是古羅馬貴婦們的頭飾物;能最有力地激發了人們去太平洋和印度洋航海探險,做出更多的地理髮現,最大的理由就是對一種堅硬的石灰石凝塊(為了吸引他人注意她們可愛的曲線的耳朵和柔美與纖巧的手指,女人們就用這個物品當首飾,這個物品有時能在牡蠣殼中找到)的熱切需求。甚至那種促使許多誠信之人把《福音書》送給異教徒的動力,同對奢侈品的需求相比,都顯得微不足道。

為了獲得龍涎香(抹香鯨體內的一種物質,為了獲取這種物質,人類瘋狂地捕殺可憐的抹香鯨),大量船隻朝巴西、馬達加斯加和摩鹿加群島(即馬魯古群島———譯者註)附近湧去,比捕撈鯡魚、沙丁魚或者其他食用魚類的船還多。只因為龍涎香是香水的一種原料,用龍涎香製成的香水散發著花的芳香,別有一番異國情調,同龍涎香相比,食用魚只是食用的魚而已,其魅力遠不如香水。 由於服飾時尚的改變,到了17世紀,女人都在外套裡面穿上讓人看不出的緊身衣(12道正餐不會給體型帶來什麼好的影響),而人類對北冰洋的認識,因為女人對緊身衣的需求而大大地增長了。當巴黎人的帽子以插上白鷺毛為時尚時,為了白鷺毛,捕獵者就深入到美國南方的環礁湖中,追殺白鷺,拔下白鷺頭上的羽毛(這些人並不考慮這種行為將滅絕白鷺毛———一切造物之中最可愛、最高貴的一種鳥類),他們挺進的區域已遠遠超出了過去為一日三餐而奔波的範圍。

這種事例舉不勝舉。一小部分富人為了吸引周圍不那麼富裕的人的注意力,常大肆鋪張地擺闊誇富,因而,所有珍稀的物品都可能成為他們追逐的目標。縱然在人類的早期,引導著人類探險的腳步的也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仔細研究了史前的德國地圖,對那些古老的奢侈品貿易通道我們依然可辨,因為直至中世紀甚至於現代,大部分商道仍在起著一樣的作用。 想想3000年前的情景。在距離海洋幾百英里以外的地方,坐落著哈茨山、厄爾士山和里森格勃格山這些南部的大山,本是沼澤的大平原向北伸至了北海和波羅的海,早就變成了乾燥的陸地了,如今,茂密的森林覆蓋在這片陸地上。伴隨著冰川漸漸地後退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芬蘭,人類漸漸地在這片土地上前進,宣稱這莽莽的荒野悉歸其所有。一些部落居住在南部山區的山谷中,他們發現,如果把樹木砍下來,賣給佔據著萊茵河與多瑙河戰略要地的古羅馬人,他們就會拿到相應的酬勞。而其他條頓民族,不論是游牧部落還是村中農夫,幾乎都還未看見過羅馬人。一支古羅馬探險隊曾試圖深入到這個地區的中心,但在一條黑暗、積水的山谷之中,這些探險者遭到了條頓人的伏擊,全部被殺。從此以後,再無人敢踏進這個地區了。不過,這並不是說德國北部完全切斷與外界的聯繫。

史前時代那條重要的東西方商道從伊比利亞半島發端,順著比利牛斯山至巴黎的線路,經過法國的普瓦提埃和圖爾河谷,直至俄羅斯大平原。這條商道繞過了德國境內的阿登高原,沿著中歐高地的邊沿向前延伸,直抵位於今天蘇聯境內的北歐低地。這條商道一路東進,途中遭到了許多河流的阻隔,但是,總有水淺方便的河段讓它跨越前行。正如在台伯河的淺水處建起了羅馬城一樣,德國北部的許多早期城鎮也是在那些史前時代或古人類聚居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也許那些早期人類聚居點的位置,正好是今天人來人往的火車站和百貨商場。一些城市,如柏林、漢諾威、馬格德堡和布雷斯勞(今波蘭西南城市弗羅茨瓦夫———譯者註),都是在史前時代的原址上發展而來的。儘管萊比錫從前只是一個小村莊,坐落在斯拉夫大地的中央,但是在古代歐洲,它也曾是一個商貿中心。銀、鋁、銅和鐵,這些從薩克森山區採來的礦物,匯集到了萊比錫之後,再沿河順流而下,被那些在歐洲商道上南來北往、川流不息的各國商賈所買去。

當這條商道到達萊茵河後,水上運輸船隊就成了長途陸地運輸商隊的激烈的競爭對手。水上運輸比陸地運輸更便宜,更快捷。在愷撒發現萊茵河之前,許多專門從事貨物運輸的木筏早就在這條大河上運行了。他們把貨物從斯特拉斯堡(法國東北的一個城市———譯者註)(萊茵河在此與弗克蘭、巴伐利亞和符騰堡的內陸貿易區相連)運抵科隆、低地之國甚至於不列顛諸島。 柏林與耶路撒冷有萬里之隔,但相同的地理原則都為這兩個城市所遵循了,就是都建在重要商道的交叉點上。耶路撒冷坐落在兩條商道交叉點上,一條商道是巴比倫至腓尼基,另一條是大馬士革至埃及,在猶太人聽說過它的很久之前,它就已是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了。建在河畔的柏林也恰好是兩條商道的交匯點,一條是橫跨歐洲大陸的東西商道,另一條是西北至東南(從巴黎至彼得格勒,從漢堡至君士坦丁堡)的商道,柏林于是就成了耶路撒冷第二。

整個中世紀,德國地區還是存在著無數個半自治的小公國,這塊歐洲大平原的西部,就在300年之前,還沒有跡象表明有朝一日會成為一個世界大國。現代的德國差不多是十字軍運動失敗的直接產物。當西亞再無新的領土能被征服(穆斯林最終證明了自己完全能和基督徒相匹敵)之後,這些無繼承權的歐洲子弟就動手尋求其他土地財富的來源。他們自然立即想到了斯拉夫大平原,這個大平原坐落在奧得河與維斯瓦河之上,居住著野蠻的普魯士異教徒。這樣,十字軍運動一下子就從巴勒斯坦搬到了東普魯士,商業中心也遷到了但澤以南30公里處的馬爾堡,而不再是原先位於加利利的阿卡了。此後200年之間,十字軍騎士一直同斯拉夫人開戰,那些可憐的斯拉夫人的農莊被這些來自西方的貴族和農夫霸占了。 1410年,在坦能堡,十字軍騎士慘敗於波蘭人之手;1914年,還是在這個坦能堡,興登堡全殲了俄軍(興登堡,德國元帥,1847—1934,支持保皇派和法西斯組織。後出任總統,執政時間為1925—1934。1933年,授令希特勒組織政府,使德國政權落入了納粹黨之手———譯者註)。但不論如何,那些十字軍騎士還是在這個地區居留下來了,當宗教改革運動開始時,他們的力量仍然不容忽視。

當時,十字軍的領導者是一位大公,又正好是霍亨索倫家族的一個成員,他不僅加入了新教,還聽從了馬丁·路德的建議,自稱為世襲普魯士公爵,都城定在但澤灣的柯尼斯堡。從15世紀中葉開始,霍亨索倫家族的另一支一直統治著勃蘭登堡那片荒涼的沙地,到了17世紀初,這個公國就落入了這一支勤奮而聰明的霍亨索倫們之手。 100年後(即1701年),這一支霍亨索倫家族本來已享有了“選帝侯”(德國有權選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諸侯———譯者註)的稱號,可他們自認為已很強大了,應該有資格獲得更高的稱號了,於是,為了謀取國王的稱號,他們就活動起來。 自古惺惺相惜,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表示同意。哈布斯堡家族很樂意為好朋友霍亨索倫家族幫這個小忙。 1871年,普魯士國王霍亨索倫七世出任統一德國的首任皇帝。 47年之後,霍亨索倫家族龐大的“股份制”集團最終垮台了,普魯士第九任國王兼現代德國第三任皇帝被迫退位,流亡海外。但是,資本主義工業時代最強大、最有效率的泱泱大國卻是這個由十字軍殘兵敗將組成的國家最終發展而來的。

一切都煙消雲散了。最後一位霍亨索倫正在荷蘭當伐木工人。但是,這些前蒂羅爾山山民的確具有非凡的才幹,至少,他們能很明智地網羅一批具有非凡才能的人來為他們服務。在他們原有的領地上,上天根本沒有賜給他們任何財富。普魯士大地只有農田、森林、沙地和沼澤,再無甚麼可出口的產品,而出口是任何國家獲得貿易順差的惟一手段。 當後來甜菜製糖法被德國人發明了之後,情況稍微轉好了一些。但由於蔗糖比甜菜糖便宜得多,而且蔗糖還能從西印度群島進口,所以,不論是普魯士人還是勃蘭登堡人都依舊拮据,依舊寒酸。然而,天無絕人之路,當拿破崙皇帝的海軍在特拉法爾加海戰損失慘重後(在1799—1815拿破崙戰爭期間,1805年10月21日,在西班牙大西洋沿岸的特拉法爾加角附近,英國艦隊與法、西聯合艦隊展開了一場海戰。交戰的重要結果是英國人在拿破崙戰爭時期掌握了製海權———譯者註),為了打擊英國,推行了“反封鎖”法,導致歐洲一下子就開始需要大量的普魯士甜菜糖,並且需求持續增長。同時,鉀鹼的價值被德國化學家發現了,由於普魯士的鉀鹼儲量豐富,所以,普魯士終於有一些產品可以出口了。 霍亨索倫家族在當時真是好運連連。拿破崙失敗之後,萊茵河地區就為他們奪取了。最先,萊茵河地區並未表現出什麼特殊的價值,但是,鐵、煤在後來的工業革命中發揮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正在這時,普魯士意外地發現自己擁有的煤礦和鐵礦儲量是很豐富的。 500年的貧困終於過去了!過去,貧困教會了德國人嚴謹認真、勤儉持家,如今,它又讓德國人懂得瞭如何大量地生產和廉價地銷售。這個小小的條頓民族迅速地膨脹著,而陸地再也無法為她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了,這時,他們就走向海洋。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他們就成了海洋運輸業收人最多的國家之一。 當北海還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時(在發現美洲,大西洋成為重要貿易通道之前),漢堡和不來梅曾起過很重要的作用,今天,這兩個城市的地位逐漸下降,對要赶超倫敦和其他英國港口計劃的實現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1895年,基爾運河正式投入使用,通過這條開鑿出來的運河,大型船隻能夠從波羅的海直通北海。運河網還把萊茵河、威悉河、奧得河、維斯瓦河、美因河、多瑙河(未完工)連在一起,北海與黑海之間能直接通航了,柏林也通過甚切青運河能直達波羅的海了。人類只要多動腦子,那麼大多數人都能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在世界大戰之前,受著嚴格的紀律約束的德國的工人和農民雖不能說很富裕,但比起其他國家同一階層的人來,他們卻吃得更好,住得更好,社會和醫療更有保障。 伴隨著世界大戰的不幸結局,這一切都灰飛煙滅了。這是一個悲劇,但它不屬於這部作品討論的範疇。由於德國是戰敗國,它繁榮的工業區阿爾薩斯和洛林(1870—1871年普法戰爭後,戰敗國法國把這兩個地區割讓給了德國,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又收回去了———譯者註)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失去了,商船隊失去了,還有1864年戰爭後從丹麥人手中奪過來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一部分土地也失去了。另外,還從普魯士劃走了數千平方英里的前波蘭領土(已被德國徹底同化),並歸還給了波蘭。於是,這片沿著維斯瓦河從托倫到格丁尼亞和波羅的海的寬闊的長條地帶又重新回到了波蘭王國的懷抱,波蘭王國又能直通大海了。留給德國的只有西里西亞的一部分土地,這片土地是18世紀腓特烈大帝從奧地利搶來的。但許多寶貴的礦藏已割讓給了波蘭,由德國控制的就只有紡織業了。 在過去50年中德國搶來的一切,如今又被送了回去,其他國家重新瓜分了德國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儘管這些國家已擁有了太多的殖民地,甚至連向那裡輸送的人口都沒有了。 《凡爾賽和約》從政治上看可能是一個完美的條約,但是,從應用地理學上看,人們因它而對歐洲的前途絕望了。那些持懷疑論的中立者想給勞合·喬治(1863—1945,英國首相,執政時間是1916—1922。《凡爾賽和約》的起草人之一———譯者註)和已故的克列孟梭(184l一1929,法國第三共和國總理,執政時間在1906—1909、1917—1920。《凡爾賽和約》的起草人之一———譯者註)一人一本基礎地理手冊,他們並無過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