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世界歷史

第67章 鐵血宰相俾斯麥

知道點世界歷史 梁功平 1403 2018-03-20
俾斯麥是德國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作為普魯士德國容克資產階級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從上至下”統一德國的代表人物,其一生正是德國從封建專制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再走向資本主義列強的重要歷史時期。俾斯麥的“鐵和血”是他統一德國的綱領和信條,其“鐵血政策”在世界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德國在歷史上曾是一個長期分裂的國家,境內諸侯林立。 19世紀50—60年代,德意志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工業總產值超過法國,居世界第三位。當時分裂的諸邦中,奧地利和普魯士是最強大的兩個君主國。奧地利國勢日衰,缺乏振興國家的措施,而普魯士統治者為排除奧地利的勢力,大力發展農業,實力不斷增強。 1849年和1859年,普魯士兩次企圖在自己領導下實現德國的統一,但都因奧地利的阻撓而失敗。

1861年,普魯士的威廉一世繼承王位後,任命俾斯麥為內閣首相兼外交大臣。此時,正是普魯士軍事力量處於上升時期,這正好為他的鐵血政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俾斯麥對於普魯士有能力統一德意志深信不疑。他的哲學是:“強權勝於真理”。他認定,武力是取得政治和外交成就的基石。他曾反復對普魯士人說:“當代的重大問題要得到解決,不能憑演說和議會的決議……要憑鐵和血。” 俾斯麥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魯士一家大貴族地主家庭。他在學習期間就強暴蠻橫、凶悍粗野,他有著與眾不同的外交風格和個性。他善於隱藏自己的意圖,善於利用敵人營壘中的矛盾,善於玩弄外交手腕,這在他的統一戰爭中有明顯的體現。 1863年前後,德意志與丹麥在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發生領土糾紛,俾斯麥決定藉機先打丹麥,然後再收拾奧地利。為了攻打丹麥,俾斯麥從大局出發暫時放棄對奧地利的戰爭態度,轉而採取同奧地利結盟的政策。在4月18日的居賠爾戰役中,丹麥慘敗。根據協議,普魯士把從丹麥收回的荷爾斯泰因劃給了奧地利,而收回了石勒蘇益格。

打敗丹麥後,俾斯麥調轉槍口,挑起對奧地利的戰爭。但打敗奧地利並不像打敗丹麥那樣容易。於是俾斯麥先聯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威尼斯地區一直受奧地利欺凌,所以馬上答應了普魯士的請求,雙方結成反奧聯盟。此後,俾斯麥又三次親往法國,與拿破崙三世達成了一個協議。 此後,俾斯麥對奧地利一再挑釁,要求奧地利將不久前從丹麥手中得到的小公國何爾斯泰因讓給普魯士,同時提出改革德意志聯邦法案,以期排除奧地利在整個德意志的影響。奧地利當然不答應,於是就聯合不少德意志小國對普魯士進行“制裁”。普奧戰爭爆發。 1866年6月,奧軍28萬人對付普軍25萬人。 7月3日,雙方集結於薩多瓦村附近展開決戰,俾斯麥下決心一舉擊潰奧軍,並自帶毒藥,準備一旦失敗就服毒自殺!結果,普軍大獲全勝。 10天后,俾斯麥逼近奧地利都城維也納。

這樣,普魯士就統一了德國整個北部和中部地區,建立起了一個北德意志聯邦。這時只有德意志南部緊鄰法國的四個小邦國仍舊保持著獨立。俾斯麥想兼併這四個小國,但他知道,法國也有同樣想法,而法國是這樣的強大,不打敗他,德國的統一將不可能實現。同時,俾斯麥對法國境內的富裕地區阿爾薩斯和洛林也很感興趣,早已垂涎三尺。 所以,俾斯麥“鐵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進行普法戰爭,打敗法國。他經過充分準備,於1870年發動普法戰爭,次年大獲全勝。普魯士軍隊開進巴黎附近的凡爾賽,並在凡爾賽宮宣布以普魯士為首的德意志帝國成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為德意志帝國皇帝,俾斯麥為首相。德意志的統一完全實現。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