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世界文化

第70章 希臘國寶帕特農神廟

知道點世界文化 邓金林 1154 2018-03-20
雅典衛城最著名的建築是帕特農神廟,它是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紀念碑,被稱為“神廟中的神廟”。神廟矗立在衛城的最高點,因祭奉雅典娜女神而得名。神廟除了石灰鈣岩的地基,木製的大門和天花板之外,其餘部分完全是用從潘太里科山採來的大理石構造成的,包括屋頂。潘太里科大理石色白,相對帕羅斯島上的優質大理石來說略顯粗糙,所以這裡的帕羅斯大理石僅供雕塑使用,光滑和無瑕的質地使它顯得尤為珍貴。 神廟的主體建築為兩個大廳,東西兩端各有一個帶6根多立克圓柱的門廊。東部的門廊通向內殿,殿內原來供奉著巨大的雅典娜女神像,高11.89米,由總重約40—50塔倫特的金片鑲著木製框架製成,其臉、手、腳部分用象牙雕制,眼睛的瞳仁由寶石鑲嵌。她面目嫻雅寧靜,頭戴金盔,身披戰袍,手執長矛,以盤蛇圓盾護身,威武莊嚴,栩栩如生。雕塑家在作品完成之後,將之交到了當時最傑出的畫家手中,因為他認為“畫家的最後筆觸能給神像增添宗教色彩”。

神像設計靈巧,可以搬動或轉移隱蔽。但這一藝術傑作,於公元5世紀被東羅馬帝國皇帝搬走後失踪,成為世界藝術史上一大憾事。這座神像是衛城建築空間佈局的核心,點明了建築群的主題,豐富了建築空間內容和層次。現在雅典考古學博物館珍藏的雅典巨像只是一尊複製品,作於古羅馬時代,相形之下,複製品威嚴不足,冷漠有餘。 帕特農神廟是希臘全盛時期建築與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臘國寶”之稱,也是人類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5世紀中葉,神廟被改為基督教堂,雅典娜神像被移去。 1458年土耳其人佔領雅典後將神廟改為清真寺。 1687年威尼斯人與土耳其人作戰時,炮火擊中了神廟內的一個火藥庫,炸毀了神廟的中部。 1801—1803年,英國貴族埃爾金勳爵將大部分殘留的雕刻運走,損失極為嚴重。許多原屬神廟的古物,現散落在不列顛博物館、盧浮宮、哥本哈根等地。 19世紀下半葉,曾對神廟進行過部分修復,但已無法恢復原貌,現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殼。

帕特農神廟的正式啟用是在公元前438年,藉著盛大的帕那太耐節奉獻給雅典娜。帕那太耐節是雅典人的重要節日,在節日期間,常常舉行體育競技、歌舞活動和穿過全城直至神廟的巡行。巡行活動中最有特色的是:一件由雅典城少女織成的羊毛長袍掛在一隻船的主桅杆上,船被抬在牛車上,這樣緩緩移向神廟,羊毛長袍最後奉獻給雅典娜。接著進行的是祭祀活動,獻給女神的犧牲是牛或羊。牲口的選擇是極為重要的一點,它必須強壯、健康,沒有傷口更沒有缺陷。在出土的眾多陶器上有許多祭神的場面,惟一奇怪的是宰殺牲口的場景總是被省略。犧牲品身上的骨頭和肥肉被堆在祭壇上燒,重要的是從這裡升起的煙必須升到神像上方,這樣神才能充分享用祭品。這種祭神方式顯然很特別,據傳說是普羅米修斯發明的,在分割犧牲品之後,他誘使宙斯選擇骨頭和油肉那一部分,將精肉留給人類。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