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化

第297章 《貴妃醉酒》與《畫扇面》

知道點中國文化 徐亮 1222 2018-03-20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眾多的藝術大師為我們留下了數以百計的名戲,其中,梅蘭芳先生的《貴妃醉酒》是頗具代表性的。戲中,雍容華貴的楊貴妃手執一把描金摺扇,邊唱邊舞,將觀眾帶入了千百年前的盛唐世界。藝術家對摺扇的運用更給人帶來了深刻的印象。 相聲也是我國的民間藝術,無獨有偶,相聲裡也有一段關於摺扇的節目,叫《畫扇面》。說的是一個不學無術而又自吹自擂的人,吹噓自己的畫技有多麼的高,總要給別人畫扇面。但是當別人把新買的好扇子讓他畫個美人時,他先畫美人,因其不像,又改成張飛,又不像,又改成大樹……最後,對扇子的主人說:“乾脆我拿墨筆給你畫個黑面,你找人寫金字去吧。” 扇子,在中國已有很悠久的歷史,漢班婕妤的《詠紈扇》詩就有“裁成合歡扇,團團似明月”的詩句。但詩裡說的扇子,是圓形的,歷來稱之為團扇。團扇這個形式一直沿用下來,一直到南宋;就是在元代,流行的也仍然是團扇。在今天,我們還能見到從北宋、南宋到元,流傳下來的書畫團扇的原物。

而摺扇,本是摺疊扇的簡稱,則是外來的,據史書記載,它本出自朝鮮半島,在北宋時才傳入中國。在蘇東坡的文章裡,曾經提到摺扇: “展之廣尺餘,合之只兩指許。” 然而那時的摺扇的原物已經遺失,具體是什麼樣式今天已不可知。 直到明代,高麗國以摺扇作為禮品贈送中國,於是在明朝永樂大帝時,摺扇才真正的在中國開始盛興了起來。到了明代宣德、弘治的時代,又出現了幾輩精製摺扇的名手。書畫家在摺扇上作書作畫,使摺扇成為完整的藝術品,也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由於摺扇的形式特殊,因而摺扇上的書畫也形成了一種特殊形式,明沈周曾有一絹本畫冊,先摺扇形的線條,然後在此摺扇中寫山水,可見當時以摺扇形式為新穎的繪畫表現形式。歷來的收藏家,也把收集書畫摺扇作為專門的一門學問。

所以,楊貴妃手執摺扇翩翩起舞,只可能出現在藝術家的戲劇表現中,而不可能真正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因為唐代,中國還沒有摺扇呢。 漁鼓簡板是什麼樣的? 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倒騎神驢,手打漁鼓簡板,這是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形象。可是這漁鼓簡板又是什麼樣的呢?到今天還有流傳麼? 漁鼓,又稱道筒、竹琴。簡板,又稱簡子。流行於湖北、湖南、山東、廣西等地區。在宋代才出現,可見唐代的張果老手執漁鼓簡板是明代人的杜撰。 明代的王圻在《三才圖會》中記載:“漁鼓,裁竹為,長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皮用豬上之最薄者,用兩指擊之。又有簡子,以竹為之,長二尺許,闊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外反。歌時用二片合擊之以和者也”。

簡而言之,漁鼓用竹筒製作,筒長65~100厘米,鼓面直徑13~14厘米,一端蒙以豬皮、羊皮或油膜(豬膀胱膜)而成。演奏時,左手豎抱漁鼓,右手擊拍鼓面。指法有“擊”(四指同時拍擊)、“滾”(四指連續交替單擊)、“抹”(四指擊鼓止音)、“彈”(四指屈指連續交替擊彈)等。 而簡板則用竹片製作,長45~65厘米,寬1.7~2厘米,一端向外彎曲,兩根為一副。演奏時用左手夾擊發音。與漁鼓一起為“漁鼓”、“道情”伴奏。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