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學

第48章 海內聲華並在身,筐中文字絕無倫——元稹

知道點中國文學 姜赟 1826 2018-03-20
聲聲麗曲敲寒玉,句句妍辭綴色絲。 ——白居易《酬微之》 微之以絕代之才華,抒寫男女生死離別悲歡之感情,其哀艷纏綿,不僅在唐人詩中不多見,而影響及於後來之文學者尤巨。 ——陳寅烙《元白詩箋證稿》 元稹,字微之,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元稹25歲(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時,與白居易同登書判拔萃科,俱授秘書省校書郎,從此訂交。而在史書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們詩筒傳韻的風雅趣事。其間,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元稹任越州刺史兼浙東觀察使。二人詩筒往來,唱和甚富,酬唱頻繁。所謂“詩筒”就是將詩放在竹筒內,以詩代書,往返傳遞,互致問候,互通章訊。白居易《與微之唱和來去常以竹筒貯詩陳協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揀得瑯琊截作筒,緘題章句寫心胸。隨風每喜飛如鳥,渡水常憂化作龍。粉節堅如太守信,霜筠冷稱大夫容。煩君贊詠心知愧,魚目驪珠同一封。”介紹了詩筒傳韻的方式和內容,表達了他們喜欣、惺惺相惜的內心。

元稹為北魏鮮卑族拓跋部後裔,8歲喪父後,隨母鄭氏遠赴鳳翔,依倚舅族。當時家貧無師,由母親教授,並從姨兄學詩誦經,15歲以明兩經擢第。次年得陳子昂《感遇》詩及杜甫詩數百首讀之,始作詩。元和元年(806年)元稹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對策第一,拜左拾遺。他的政治生涯也頗多坎坷,全因為他為官忠於職守,為民請命,政績顯著,敢於彈劾不法官吏,因而遭到更大的忌恨。最為著名的是他充劍南東川詳覆使時因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嚴礪,名動三川。在同州1年,他均定土地稅籍,減輕了百姓負擔。在浙東7年,他上疏奏罷歲貢海味,均定稅籍,興修水利,政績顯著。 元稹不但在政治上頗多作為,而且他多才多藝,擅長書法、音樂,尤長於詩,宮中殯妃最愛唱他的詩,呼為“元才子”。他自己還開創了“元和詩體”,將唐代詩歌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風致宕逸的艷麗小詩,是元詩的重要方面,這些詩雖然歷來指為輕靡,但也是最富於藝術色彩的。而其中悼亡詩則出於真情實感,深至真切,不應以艷情目之,情感細膩,意像明麗,哀感頑艷。誠所謂“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陳寅烙在《元白詩箋證稿》說:“微之以絕代之才華,抒寫男女生死離別悲歡之感情,其哀艷纏綿,不僅在唐人詩中不多見,而影響及於後來之文學者尤巨。”長篇則如《夢游春》,短詩則如《離思》。

元稹不光在詩歌方面享有“海內聲華並在身”的聲譽,而且他還是傳奇小說的倡導者。他的文筆優美,刻畫細緻,在民間流傳最廣,而且後世戲曲作者也用它的故事人物創作出許多戲曲。據傳:元稹於貞元十五年(799年)在子河中府任職,恰逢河中絳州節度使渾鹼逝世,軍人因喪而騷亂,其間元稹保護了“崔鶯鶯”一家,並與鶯鶯相愛。貞元十九年元稹以書判拔萃科登第後,與韋叢結婚,遺棄了鶯鶯。小說又正好作於次年(804年)九月。 小說中張生性格溫良、儀容端美,是飽負經綸的才子,而崔鶯鶯是出身沒落士族之家的少女,內心充滿了情與禮的矛盾。張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時發生兵亂,而同寄寓於寺中的遠房姨母,鄭氏生命財產遭受威脅,張生竭力救護。在鄭氏謝恩的家宴上,張生對鶯鶯一見傾心,寫情詩托侍婢紅娘傳遞。鶯鶯回复詩文,約他幽會。張生欣然赴約,卻因“非禮之動”遭鶯鶯斥責,然而數日後鶯鶯卻主動投人張生懷抱。後張生赴京應試未中,滯留京中,與鶯鶯情書來往,並互贈紀念物以表深情。但遇到高門望族的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幼女韋叢時,張生終於變了心,誣衊鶯鶯是天下之“尤物”,認為自己“德不足以勝妖孽”,只好忍情拋棄了她。一年多以後,張生另娶,鶯鶯也另嫁。一次,張生路過鶯鶯家門,要求以“外兄”見她,遭鶯鶯拒絕。當時人還稱讚張生“始亂終棄”的行為是“善補過者”。小說作者顯然是站在張生的立場,美化張生,為他負心薄悻的行為進行辯護。據前人考證,張生即作者的化身,元慎是以自己的親身感知與體驗來寫這個人物的。當然小說與真人真事不能等同,但是了解這一點,就有助於深人理解作者的創作態度與張生這一藝術形象。在當時門閥制統治下,“擢進士第”以建立自己的功名,娶“高門女”以取得可靠的政治前途,是社會上盛行的最高理想。張生拋棄鶯鶯正是為了另攀高門,尋求個人的功名仕途。張生的朋友們雖然讚賞鶯鶯的才華人品,但囿於等級制的士族婚姻禮法,他們又表揚張生能忍情,認為他拋棄鶯鶯的行為是理所當然的。這種矛盾的根由就在於門閥制度。

的思想意義遠遜於同期《李娃傳》、《霍小玉傳》,但是,它宣揚“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模式,藝術成就突出,頗受歷朝文人的賞識,對後代文學影響很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