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19章 奇物論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810 2018-03-20
這是莊子的認識論。 莊子認為天地萬物表面上千差萬別,殊形異勢,本質上是同一無別、等齊均一的。莊子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莊子觀察事物的角度與常人不同。常人站在人間觀人間,所以將事物放大了,將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差別放大了;莊子站在宇宙源頭觀人間,所以將事物縮小了,將事物之間的差別泯滅了。 以奇物論為出發點,莊子否認認識的客觀標準,認為客觀事物是相對的,而且人的認識能力也是相對的。因此,所謂的是非觀念是由人們的“偏見”造成的。他說,人睡在潮濕的地方就會風濕腰疼,難道泥鰍也這樣嗎?人爬到樹梢上,就會膽怯害怕,難道猴子也這樣嗎?那麼,人、泥鰍、猴子三者,究竟誰知道天下的“正處”呢?莊子認為不好說。又如,人吃飯菜,麋鹿吃草,蜈蚣吃蛇,貓頭鷹吃老鼠,這四者究竟誰知道天下的“正味”呢?莊子認為也不好說。再如,毛薔、麗姬(傳說中的美女),人都認為是美人,可是魚見了她們逃到深水,鳥見了她們嚇得高飛,麋鹿見了她們趕快跑開,這四者究竟誰是天下的“正色”呢?還不好說。

甚至,莊子直接否定了認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秋水》篇中,記載著莊子和他的好友惠施濠樑上觀魚的一段著名對話。莊子說:“白魚出遊自由自在,是魚的高興快樂吧!”惠施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高興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高興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了;你也不是魚,固然也不知道魚的高興快樂了。”這段話的結論是,人是不可能知魚之樂的,事物是不可認識的,最終得出了不可知論的結論。既然事物是不可認識的,那麼人們沒有必要去自找苦吃,耗費精力去追求知識了。所以,他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就是說,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那是危險的。如果你一定要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就必然使自己陷入無窮的煩惱之中去。

我們不難看出,莊子看到了人們認識的局限性,卻又把這種局限性片面地誇大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