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兵制

第12章 第四節南朝兵制

中國古代兵制 黄水华 2615 2018-03-20
東晉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劉裕廢晉自立,建立宋,史稱劉宋(公元420—479年)。宋的後期,政治腐敗,部將蕭道成趁機取而代之,建國號齊,史稱蕭齊或南齊(公元479—502年)。蕭衍滅齊建立南梁(公元502—557年)。南梁又被陳霸先取代,陳霸先建國號陳,史稱南陳(公元557—589年),最後被隋所滅。宋、齊、梁、陳時期,史稱南朝。 劉宋兵制承襲東晉制度,但也有不少變化。 劉宋建國之初,劉裕親掌兵權。在中央任用寒門出身的人為中書舍人,使之參與機要。另外還設領軍將軍掌內軍,護軍將軍掌外軍。內外軍是以劉裕原來統率的北府兵為基礎組建的,也稱台軍。內軍擔任皇帝的宿衛,外軍警衛京師並隨時準備出征。內外軍相當於魏晉的中軍。

劉宋在京城以外的各戰略要地駐有守軍,由都督率領。劉裕鑑於東晉時荊、揚、徐等軍事重鎮的兵權未能為中央直接掌握,以致朝廷始終為這些重鎮的統帥所左右,遂又走西晉的老路,以宗室諸王坐鎮荊、揚等州為都督或刺史,不少都督都是十二三歲的皇子。這些皇子不能處理政務,皇帝只好派出親信人員出任典籤。典籤有權監督都督、刺史的行為,成為各軍鎮的實際主帥。等到這些皇子長大後,都督和典籤的矛盾開始尖銳起來。因為都督和刺史(出鎮諸王)握有重兵,於是先後叛亂。宗室子弟之間為爭奪皇位互相殘殺。公元453年,宋文帝劉義隆為其長子所殺。從此,宗室內部的戰爭連年不斷,20多年間換了六個皇帝,劉宋的統治被嚴重削弱,最後終於被蕭齊所取代。

劉宋的軍隊編制,以軍為最高建制單位。軍的主將稱軍主,副將稱軍副,一軍大約2000人。軍以下是幢,幢的長官是幢主。軍的基層單位是隊,隊的長官是隊主和隊副,每隊大約200人。 劉宋的兵役制度除仍沿用世兵制外,還兼行徵兵和募兵,募兵是劉宋最主要的集兵方式。宋王朝的台軍就是以募兵為主組建起來的。台軍設有專門的募兵機構——台坊,處理經常性的募兵事務。駐外地各鎮將也廣募義勇,置為部曲,擴大自己的實力。到宋明帝時,連守衛京師的各將軍,不論是否有統兵之職,也都各自募兵,兵役制度日趨混亂。 南齊兵制沿襲劉宋舊制,小有改革,但總的來說比較混亂。 南齊建國之初,鑑於劉宋末年將帥自募部曲,屯聚京師,對新建的南齊政權是個威脅,蕭道成於是接受中領軍李安民的建議,下令各將帥不得募兵,但中央的募兵仍然照常進行。然而,各外鎮都督自開軍府,大權在握,根本沒有執行這一削弱自己實力的詔令。事實證明,戰事一起,各將帥又都自行募兵。募兵不能滿足需要,就強行徵兵,以致徵募並行,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南齊原想接受晉宋王室骨肉相殘的教訓,解除諸王兵權,但當時仍是世家大族佔統治地位,皇室主要依靠掌握強大的軍隊佔據最高地位,一旦兵權旁落到異姓手中,帝位就難保了。所以南齊統治者十分矛盾,儘管知道諸王各掌兵權會導致內亂,但仍不得不以諸王為都督掌兵權。只是通過加強典籤制度來加強對都督的控制和監督。所以,南齊的典籤權力較劉宋時更大,因此,典籤又稱為簽帥或主帥。但是,這種作法,並沒有解決諸王之間和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矛盾,相反卻激起了諸王對簽帥和皇帝的怨恨。豫州刺史蕭晃一氣之下殺掉典籤,荊州刺史蕭子響則不僅怒殺典籤而且起兵造反。 南齊統治者不但對在外諸王、都督不放心,而且對中軍主帥也存有戒心。蕭道成和劉裕一樣,任用寒門出身的中書舍人掌機要,用侍從武官控制部隊,使領軍將軍和護軍將軍形同虛設。這種作法造成了指揮系統的紊亂,也加深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護軍將軍崔慧景就是因為兵權旁落而心懷不滿,擁立江夏王蕭寶玄叛亂的。蕭齊政權最後在這種內部混亂中滅亡。

南齊末年,雍州刺史蕭衍以其兄蕭懿為東昏侯蕭寶玄所殺為由,進攻建康,代齊自立,建立南梁,是為梁武帝。 樑的兵制主要是沿用宋、齊舊制,以寒門出身的人典掌機要,以宗室諸王掌握兵權(梁時典籤權力已輕),但也有一些變化。 變化之一是實行新的職官制度,擴大官僚編制,廣泛安插世族子弟為官為將,以調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這樣做的結果是造成了職官制度的混亂,加劇了社會矛盾。 變化之二是士兵的身份更加低賤,軍隊戰鬥力繼續下降。樑的常備軍基本上仍以世兵為主,但世兵為反抗統治,大量逃亡。梁用嚴刑峻法,也無法制止這種逃亡勢頭。梁規定士兵一人逃亡,一家補兵;一家逃亡,親戚鄰里補兵。人民為了逃避兵役,有的投附豪門為蔭戶,有的投附寺院為僧尼,有的甚至自殘身體或生子不養。梁武帝末年竟發展到“發召士兵,皆須鎖械,不爾便即逃散”(《魏書·島夷蕭衍傳》)的地步,這樣用強力組織起來的部隊自然不會有什麼戰鬥力,所以梁對北魏的多次用兵,均以失敗告終。公元549年,侯景叛亂,吳郡太守雖有精兵5000,卻不作抵抗,開城投降;會稽郡兵多糧足,而東揚州刺史蕭大連竟棄城而逃。這些都說明了梁軍士氣的低落和戰鬥力的衰弱。侯景攻破建康,梁武帝被困台城,最後老餓而死,也就不難理解了。

侯景叛亂被平定後,陳霸先掌握了樑的實權,並於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十月自立為帝,建立陳朝。 陳的兵製完全因襲梁朝,世兵制更趨沒落,中央軍隊都來自募兵。地方豪強擁有大量私家部曲,這些部曲軍往往用於國家征戰,是陳的主要依靠力量。陳後主時,下令原來不交稅的軍人和百姓一樣交稅,士兵地位更加低賤,軍隊戰鬥力也更加薄弱。陳後主又用狎〔xia俠〕客文人代替武將掌兵權,自己則日夜與寵妃張麗華、寵臣江總等遊宴后宮,哼唱《玉樹後庭花》。最後,隋軍兵臨城下,陳軍不堪一擊,全軍覆沒,陳後主這個亡國之君和他的眾多嬪妃都成了隋軍的俘虜。 南朝的後勤保障,除來自編戶農民交納的賦稅外,軍屯與州郡公田的收入也是重要的來源。

南朝的軍屯主要分佈在邊境地區,由統兵將領組織經營。如劉裕曾派毛修之修復淮南芍陂〔bei碑〕,屯田數千頃。宋文帝在位期間,劉義欣遣參軍殷肅率領兵士墾出芍陂良田萬頃之多。鎮守襄陽的張邵,也開田數千頃。但總的來說,南朝統治者對屯田並未充分重視,屯田規模不大,分佈地區有限。南朝軍事力量不甚強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可靠的後勤保障。 屯田之外,各州郡還盛行役使武吏課種公田的製度。武吏同軍戶一樣,終身為吏,世代相襲,平時主要為政府提供勞役,耕種公田,戰時也要當兵。武吏耕種州郡公田,交納課米,也是南朝積蓄軍資的一個途徑。據《宋書·良吏·徐豁傳》記載:“武吏年滿十六,便課米六十斛。十五以下至十三,皆課米三十斛。一戶內隨丁多少,悉皆輸米。”可見這一制度已很完備,規定得也十分明確,便於各地照此執行。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