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度量衡

第4章 第二章大禹治水和度量衡標準的建立

中國古代度量衡 丘光明 2080 2018-03-20
黃河是我國第二條大河,她蜿蜒曲折,不停地流淌,滋潤著兩岸的土地,成為哺育中華民族的搖籃,是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氏族村落一般都在依山傍水、氣候溫和的平原地區。人們離不開水,卻又常常受到洪水的威脅。因此,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流傳著許多與水患作鬥爭的傳說。許多史籍中多次提到在父系氏族社會末期,唐堯、虞舜時代,曾發生一次特大的洪水災害,極大地威脅著人們的安全。 《孟子·滕文公上》說:“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天下。”《尚書·堯典》也記載了這次大水災:“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諮。”當時以治水而著稱的共工氏,“壅防百川,墮高堙〔yin因〕庳〔bei卑〕。”(《國語·週語下》)即採用剷平高丘,填塞窪地的辦法,這也是上古人民與洪水作鬥爭最初的傑出創造。當洪水極大地威脅著人們的生存時,部落聯盟的大酋長堯,派當時夏部落的酋長鯀〔gun滾〕去領導治水。 “鯀障洪水”(《國語·魯語上》),“鯀作城郭”(《世本·作篇》),都說明鯀治水沿用了堙障的方法,即修築堤埂和土圍子來保護居住區和耕種的土地。當時勞動工具十分簡陋,要修築起堅實牢固、足以阻擋兇猛洪水的堤壩,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鯀雖經數年努力,卻成效甚微。但他與洪水作鬥爭的精神卻一直受到民眾的稱頌。堯死後,舜被推舉為華夏部落聯盟議事會的大酋長,又命鯀之子伯禹繼續領導治理水患。禹總結前人治水失敗的教訓,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沒有察看水的流向,不了解山川澤藪的自然狀況,所以未能因勢利導,排除水患。於是禹根據水往低處流的規律,調查測量地勢,疏通水道,“循江溯河,盡濟甄淮。”(《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決江濬河,東注之海,因水之流也。”(《淮南子·泰族訓》)為了疏導河水,禹沿河考察水勢。 《史記·夏本紀》中說:“(禹)卑宮室,致費於溝淢〔yu,域〕。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攆〔ju,舉〕。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國語·週語下》也說:禹“高高下下,疏川導滯,鐘水豐物,封崇九山,決汩〔gu,骨〕九川。”《左傳·襄公四年》引述辛甲《虞人之箴》說:“茫茫禹跡,畫為九州,經啟九道。”這些記載對禹治水曾進行實地調查、測量,都言之鑿鑿。綜合許多材料可以證明,禹治水是有規劃、有路線的,經過測量,最後把當時的疆域劃分成九州。禹考察水勢、劃分疆域的測量工具是準繩和規矩。在漢代武梁祠石刻上,女媧氏和伏羲氏,一個手裡拿著規,一個手裡拿著矩和動物化了的繩。女媧、伏羲手中掌握的工具是值得注意的,人類最早的科學往往是和神話交織在一起,通過那些混雜著事實與神話的記載,再用現代嚴密的科學方法,剝去神秘的外衣,可以看到它所反映的某些歷史事實。規矩準繩便是原始的測量工具。準繩用來測量水平和垂直,規可畫圓,矩則畫方。 《考工記·匠人》雲:“水地以懸,置以懸。”就是指用帶懸繩的水準平地,樹立標杆,用懸繩校直。 《墨子·經說上》有“方,矩相交也。”《周髀算經·商高》記:“合矩以為方,環距以為圓。”又載:“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測深,臥矩以知遠。”趙君卿在《周髀算經註》中說:“禹治洪水,決疏江河,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勢,除滔天之災,使東注海,無浸溺之患,此勾股之由生也。”他推測運用勾股原理測量距離、水平和高程,早在大禹時期已萌生了。

禹治水時勘測地勢的高低還見於《尚書》和《史記》。 《虞書·益稷》雲:“予乘四載,隨山刊木。”《夏本紀》也雲:禹“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唐司馬貞注曰:“表木,謂刊木立為表記。”“刊”是削的意思,這是說削木樁立為測量用的標樁。在高山河流上設置高程標誌,也就是今天大地測量技術中採用的標杆方法。 有了測量的工具還必須建立長度單位和統一的長度標準,否則大規模的測量活動同樣無法進行。古籍中還常常記載禹治水時測量山的高度,河道之廣狹。 《淮南子·地形訓》、《山海經·海外東經》都有禹命令他的大臣太章、豎亥以步作單位去丈量土地的記載。 《孟子·滕文公上》又說:“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字裡行間也透露出大禹治水時,測量活動常常是多次進行的。在不同地區或同一地區重複地測量活動,如果沒有統一的長度標準,治水工程是無法指揮的。東晉王嘉在他所撰的志怪小說《拾遺記》中說:禹因得到神的幫助而獲得丈量的工具。他在開鑿龍門而進入一個深數十里的岩洞時,“幽暗不可複行”,出來一頭如豕的怪物,口銜明珠在前引路,走到一個開豁明亮之處,只見九河神女華胥之子,蛇身人面的伏羲端坐在那裡,他交給禹一支長一尺二寸的玉簡,使量度天地,禹即持此簡平定水土。儘管這只是一段荒誕不經的神話故事,卻道出了一條真理,即進行某項大工程時,必須由權威者制定出度量衡標準,以保證測量數據的統一。 《史記》中也證實了這一點,《夏本紀》中說:“(禹)身為度,稱以出。”在治水工程中,由於對統一尺度的需要,由權威者制定出幾件專用的器具,並且作為一般器具比較的樣板,這時便產生了最早的度量衡實物標準。儘管它本身還比較粗疏,精確度也不高,但與當時生產力水平相應,這些記載的基本事實也是可信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