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交通

第29章 第三節近代郵權的喪失

中國古代交通 王崇焕 2629 2018-03-20
我國在正式建立國家專營的近代郵政事業以前,除了官方的郵驛和民間的民信局、僑批局外,近代還有帝國主義者辦的“客郵”以及海關兼辦郵政等形式。 所謂“客郵”,就是帝國主義國家在我國領土上強行設立的郵局。 1834年英國在我國廣州開辦了第一個英國郵局。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英國進一步在我國通商口岸廣設郵局。接著,其他帝國主義國家藉口“利益均霑,機會均等”,紛紛效尤。法國於1861年、美國於1867年、俄國於1870年、日本於1876年、德國於1886年,先後在中國設立各自的郵局。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以及在中國境內交戰的日俄戰爭中,各國以種種藉口,不斷擴大“客郵”的範圍,不僅在中國沿海沿江大中城市任意設立郵局,甚至深入到中國邊疆如新疆、雲南、黑龍江、西藏等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入侵中國山東省,並在膠濟鐵路沿線要地設置日本野戰郵局。這些郵局侵犯中國主權,不受中國政府管轄,清政府還美其名曰:“客郵”。所謂“客郵”,沒有任何條約根據,也沒有取得清政府的允許,完全是為外國侵略者對我國進行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侵略的目的服務的。這些郵局各執行其本國郵章,使用其本國郵票,卻加蓋中國地名郵戳;不僅郵寄其僑民的郵件,也收寄中國人在中國境內互寄的郵件。有些國家甚至憑藉“客郵”郵袋不受海關檢查的特權,大量販運鴉片、嗎啡等毒品,偷漏關稅,進行走私活動。此外,帝國主義列強各國駐華領事館、租界當局以及洋行、投機商也任意開設“書信館”、“本地郵局”。其中不少打著傳遞書信的招牌,實際卻進行投機詐騙等非法活動。

當時我國海關兼辦郵政的頭目是英國殖民主義者赫德。自鴉片戰爭後訂立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起,我國就開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由外國人管理我國海關。 1863年,赫德被清政府任命為海關總稅務司後,不僅掌握了我國海關大權,還進一步企圖奪取我國的郵政大權,擅自在海關總稅務司署內設置了郵務辦事處,兼辦郵政。到了1878年,赫德派人先後在北京、天津、煙台、牛莊(今營口)、上海五地試辦郵政,還發行了我國第一套大龍郵票。赫德以後又試辦了北京到天津、鎮江,天津到牛莊,山東濟河到煙台等幾條郵路,辦理華洋郵件。直到1884年,凡設有海關的地方,基本上都開辦了海關郵政。赫德控制我國郵政大權後,一方面對各帝國主義的“客郵”,不但沒有採取他許諾的“抵制之計”,相反,卻與有關各國達成協議,承認各國在通商口岸設立郵局;另一方面,他卻對我國自辦的民信局和驛站採取逐步吞食、逐步淘汰的陰險手段,加以摧殘和扼殺。

英帝國主義通過赫德之手獨霸中國郵政,其他帝國主義怎能不眼紅呢?所以法帝國主義就一再通過駐華公使向清朝政府交涉,要求插足中國郵政。 1896年5月19日,“大清郵政”的招牌掛起才兩個月,法國公使施阿蘭就照會清政府說:“將來中國郵政局陸續推廣,招募外國人員,法國人員亦應公平令其同辦。”1898年,法國公使呂班更直截了當地威脅清政府,說:“中國郵政總管一缺”,要以“法國人充補”。這年四月間,法國公使公然要求清政府聲明:“中國國家將來設立總理郵政局專派大臣之時,擬聘請外員相助,所請外國官員,願照法國國家所囑之意酌辦。”而腐敗透頂的清政府也居然答复說:“可允照辦。”英法兩國在爭奪中國郵權問題上明爭暗鬥,日趨激烈。老奸巨猾的赫德為了緩和英、法之間的在華矛盾,1901年,就在他自己兼任的總郵政司下面安排了一個“郵政總辦”,叫法國人帛黎充任。 1909年,赫德因病回國,帛黎便繼赫德之後,一手控制了中國郵政大權。 1911年,清政府為了欺騙人民,宣布“預備立憲”,決定將海關兼辦的“大清郵政”改屬郵傳部管轄。但是郵政總局雖然由郵傳部派員擔任局長,而實權仍然操在郵政總辦帛黎和許多外國人手裡,一切原封未動。海關辦了40多年的郵政,在移交郵傳部時,不但沒有給清政府賺得一文錢,相反卻說45年來海關為郵政墊款白銀184萬餘兩,要由清政府按年息四厘,分五年全部歸還。

清朝後期,由我們中國人獨立開辦的新式郵政也是有的。它始於台灣巡撫劉銘傳的改革。台灣於1881年(光緒七年)從福建行省劃分出來,第一任巡撫就是頗具革新思想的劉銘傳。他在1888年(光緒十四年)初,創辦了“台灣郵政總局”,為官府與商民的通信服務,並且發行了官用的“台灣郵票”與民用的“郵政商票”兩種郵票。這兩種郵票都是二聯單,發售時裁開,一聯粘在信封上,一聯作為存根,並且只限在寄信時出售。這個新式的郵政系統,是在原台灣驛站系統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原驛站的站頭、兵丁、役夫經過學習都可以留作新式郵政的工作人員。劉銘傳的成功試驗,為大陸的改驛歸郵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這在我國郵政發展史上是應該予以充分重視和肯定的。可惜的是,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領土台灣,因此這一改革未能繼續下去。

最後說說我國電信事業的誕生。近代外國侵略者對我國電信權的侵奪,也是一頁令人痛心的歷史。自從電報、電話和無線電通信技術發明以後,英國、美國、沙俄等國很快就把這種科學成就作為一種侵略工具,並進而為了控制我國的電信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1871年,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在英國和沙俄的慫恿下,私自在我國敷設了海底電纜,並在上海租界設立電報局,開辦電報業務。 1881年,英商在上海設置電話。接著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爭先恐後地在我國也開設了電報、電話業務。帝國主義在我國各城市所設的租界、領事館、兵營,甚至旅館、飯店和私人住宅,直到內地村鎮,到處都有它們的電話或無線電台。 在帝國主義侵占我國電信權的同時,清政府也開始自辦電報、電話和無線電通信等項業務。在電報方面,1877年和1879年,清政府先後在台灣和天津架設了軍用電報線。 1881年,建成全長為3075裡的天津至上海的電報線,並開辦了公眾電報業務。這是中國經營公眾電信業務的開端。到1902年,清政府陸續建成天津至北京、上海至廣州、南京至武漢、武漢至重慶等電報線,並在20多個省區建設了省內電報線;在電話方面,1899年清政府規定由電報局兼辦電話業務,先後在全國各大城市及部分中等城市裝設了市內電話;在無線電通信方面,清政府開始著眼於無線電軍事通信。 1899年和1905年,兩廣總督和北洋艦隊分別架設了一些無線電台,用於軍事聯絡。以後陸陸續續又修建了一些民用無線電台。總的來說,清政府的自辦電報、自辦電話和自辦無線電通信,雖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規模還是比較小的,速度還是比較慢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