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醫藥衛生

第27章 第五節西方國家

中國古代醫藥衛生 魏子孝 717 2018-03-20
我國宋代在廣州設市舶司,出口藥物有60多種,通過阿拉伯運往歐洲。 15至16世紀葡萄牙人到廣州、福建、浙江等地,購買藥材銷往歐洲。中國的土茯苓曾被歐洲醫生用作治療梅毒的良藥,大黃在歐洲也享有盛譽。李時珍的於18世紀傳入歐洲,達爾文在關於物種變異的研究著作中,間接引述了,稱之為“中國的百科全書”。 我國在11世紀初已發明用人痘接種法預防天花。在17至18世紀時歐洲天花病猖獗,有些地區“半數以上人口臉上佈滿痘瘡”,“墓中擠滿死屍”,此時,我國的人痘接種法傳入歐洲,幾經曲折才被推廣。俄國於1688年派人到中國學習人痘接種法,於是此法又經俄國、土耳其等渠道傳到北非和美洲。人痘接種法是英國貞納牛痘接種法的先驅,貞納在未發明牛痘接種法之前,也用人痘接種法預防天花。

17世紀時,荷蘭、德國、英國已經知道了中國有針灸治療疾病的方法,尤其是對灸法更感興趣。當時就有人撰文介紹,還有人寫了專著出版,如德國人寫的《針灸》、《用中國灸術治療痛風》等,認為灸法是治療痛風最迅速而安全的療法。荷蘭人根據翻譯的中國針灸資料寫了《論針灸術》,這是西方第一部較為詳細地介紹針灸療法的專著。 18世紀歐洲人對針灸的認識逐漸加深,出版介紹針灸術的書籍已有50多種,作者中有德、法、英、瑞典、捷克等國家的人。到19世紀以後倡用針灸術的人越來越多。法國出現了針灸學會、針灸研究會、針灸研究所,並為開展國際交流活動成立了國際針灸研究會。意大利也有一些醫生從事針灸研究,成立了意大利針灸研究所。

我國醫藥文獻被西方翻譯介紹的還有很多,如《內經》、《難經》、《瀕湖脈學》、《衛生要旨》、《遵生八箋》、《針灸大成》、《洗冤錄》、《救荒本草》等等,為西方人了解中醫藥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