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音樂

第21章 第三節“大珠小珠落玉盤”

中國古代音樂 伍国栋 1517 2018-03-20
隋唐音樂在多民族傳統音樂基礎上交融奇變的另一引人注目領域是器樂表演藝術。不知有多少名士墨客被其感人至深的樂聲傾倒,從而為世人寫下了數之不盡、吟之不完的音樂詩篇。 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的一個秋夜,江西潯陽江浦口秋風瑟瑟,楓葉飄零,茫茫江面上顯映出淡淡的月色。降職為江州(今九江市)司馬的詩人白居易,正與客人在江上船中惜別,主客對酒,情緒憂傷。忽然,從近處船上隨風飄來一陣陣扣人心弦的琵琶彈奏聲,主客頓時忘卻話別,便尋聲而去。原來,奏樂者是年老嫁給商賈的京城女伎。這一次會見,竟使詩人聽到一次終身難忘的樂器演奏,詩人百感交集,揮毫寫出了舉世聞名的敘事詩篇《琵琶行》。 《琵琶行》對琵琶彈奏者的技藝,描寫得細緻入微。那“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的抒情指法;那“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清亮滾奏;那“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的利索掃弦……都如實、生動、細膩地記錄了當時琵琶彈奏所用“攏”、“捻”、“抹”、“挑”、“輪”、“掃”、“拂”等複雜技巧。彈奏者情深意切的音樂表現,則更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和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待到曲終時,船上已是“滿座重聞皆掩泣”了。一位淪落天涯的普通教坊女伎的演奏水平尚且如此,那麼宮廷、王府、佛殿中的優秀樂師的藝術水準,就可想而知了。同時,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隋唐器樂表演藝術已達到很高的水準。

隋唐琵琶表演藝術的高度發展與西域音樂家的積極貢獻不可分割。從北齊到唐代,原籍在撒馬爾罕東北曹國的曹氏琵琶家族,世世代代都有傑出琵琶演奏家出現。北齊至隋代的曹妙達,因善彈琵琶先為北齊文宣帝高洋和後主高緯寵愛,被封王於開封府。入隋後,他又任職為樂官,奉隋文帝之命“於太樂教習”琵琶技藝,培養出一大批宮廷樂手。唐代世居長安的曹保,其子曹善才,其孫曹綱,也都是著名琵琶演奏家。曹善才聲譽很高,詩人李紳(公元772—846年)聽他演奏時如見“花翻風嘯天上來,裴回滿殿飛春雪”;如聞“金鈴玉佩相磋切”,“仙鶴雌雄唳明月”;贊其音樂是“九霄天樂下云端”(《悲善才》)。善才之子曹綱,則善於變化演奏新聲,也為世人推崇,詩人劉禹錫(公元772—842年)聽他演奏後讚歎:“大弦嘈囋〔zan贊〕小弦清,噴雪含風意思生。一聽曹綱彈《薄媚》,人生不合出京城”(《曹綱》)。白居易聽他演奏後則浮想聯翩:“撥撥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語兩玲瓏。誰能截得曹綱手,插向重蓮衣袖中”(《聽曹綱琵琶兼示重蓮》)。曹綱演奏時,右手彈挑剛勁有力,“撥若風雨”,與之齊名的另一琵琶名家裴興奴的演奏,則左手按弦微妙,“善於攏撚”,所以當時人們就說:“綱有右手;興奴有左手”(唐段安節《琵琶錄》)。

除曹氏家族和裴興奴外,隋唐著名琵琶高手還有康崑崙、段善本、雷海青、裴神符等。關於康崑崙和段善本的演奏技藝,《琵琶錄》中載有一段饒有趣味的史事:唐貞元間(公元785—805年),原籍康國的康崑崙,號稱天下“琵琶第一手”。一次長安大旱,東西兩區居民集會在天門街舉行祈雨大會,各搭彩樓奏樂娛神並同時舉行器樂演奏比賽。東區因有康崑崙便自認為此賽必勝無疑,就推請崑崙登上彩樓彈奏了一曲《新翻羽調綠腰》,意先聲奪人,讓觀眾領略其難以戰勝的音樂水準。崑崙奏畢,廣場鴉雀無聲,片刻寂靜後,才見西區彩樓上出現一位妙齡“女郎”,“她”懷抱琵琶面對聽眾說道:“我也彈奏這一曲目,不過要將它轉音移曲到'風香調'上演奏”,說畢揮手觸弦,其聲如雷貫耳,震動人心,那妙絕入神的演奏技藝,遠在崑崙之上。康崑崙聽罷又驚愕又敬佩,立刻表示要拜“女郎”為師,“女郎”這時更衣出樓相見,原來不是女流而是莊嚴寺的和尚。這位和尚姓段名善本,後來他真的當上了康崑崙的琵琶教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