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科技史話

第41章 第七節一行、郭守敬和大地測量

中國古代科技史話 金秋鹏 894 2018-03-20
這時期,我國湧現出一批傑出的天文學家,一行和郭守敬便是其中的兩位佼佼者。 一行(公元683—727年)俗名張遂,魏州昌樂(今河南南樂縣)人,20歲時出家為僧,隱居於河南嵩山等地。一行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編制了大衍歷。他於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接受了編制曆法的任務。 一行從天文學的歷史發展中,認識到日、月、星辰的運動是有一定規律的,通過細心地觀測,可以了解這些規律。但由於人的認識水平是有限的,故根據所總結出的這些規律進行的推算,與實際天象會存在一定的誤差。而從實測中,可以修正這些誤差,經反复地觀測、修正,就可以得到比較正確的結果。因此,為了使曆法與實際天象相符,他堅持進行實際觀測,從而糾正了不少前人的錯訛,把我國古代曆法的製訂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同時,為了使曆法適用於全國各地,一行領導進行了大規模的大地測量。他還發明了一種叫“复矩圖”的測量儀器,供測量用。測量地點共選擇12處,分佈範圍到達唐疆域的南北兩端。他從實測中得出南北兩地相差351裡80步,北極高度相差一度的結果。中國古制一里=300步,一步=5尺,一周天為3651/4度,換算為今制,即南北相距129.22公里,北極高度相差1°。這實際上就是地球子午線1°的長度,與現測值1°長111.2公里相較,一行的結果雖誤差較大,但這畢竟是世界上第一次對子午線的實測,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經過幾年的測算,公元725年一行開始編修新歷。公元727年完成了《大衍歷》草稿後,他就去世了。 《大衍歷》共分七篇,從內容到結構都很有系統,在明末用西歐方法編歷之前,各次修歷都是仿照它的結構進行的。

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字若思,河北邢台人。他與元代一批天文學家共同製訂的《授時歷》,是中國古代最優秀的曆法,一直沿用到清初。為了製訂《授時歷》,他繼一行之後,又組織了一次空前規模的大地測量。在北京、太原、成都、雷州等27處設立了觀測點,南達西沙群島,北至北極圈附近的北海。無論地理範圍和規模,還是觀測精度,都遠遠地超過了一行。他在天文儀器的製造方面,更有卓越的貢獻,這將在下面再加以介紹。此外,他還是一個水利工程專家和地理學家。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