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

第14章 第六節邊疆諸族的內遷和擴張

當時在東漢的疆域之外,東北有高句麗、夫餘、挹〔yi義〕婁、沃沮等國家或部族政權。高句麗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後期建國,開始在鴨綠江流域,以後逐漸擴張到渾河上游,佔了西漢玄菟郡的舊地。約公元3年,高句麗建都於國內城(今吉林集安市東),以後又不斷向朝鮮半島中部發展。 東漢初年,隨著南匈奴的投降,原來依附於南匈奴的烏桓和鮮卑也投降了漢朝。烏桓遷到了漢朝境內的北方邊區,脫離了蒙古高原。鮮卑卻沒有內遷,而是奪取了烏桓的舊地。公元91年,北匈奴被漢軍大敗後西遷,鮮卑立即佔領了蒙古高原。到2世紀中葉,鮮卑結成了部落聯盟,控制了自今阿爾泰山、陰山以北、大興安嶺以西,北至貝加爾湖的遼闊地域,並由西向東從陰山到遼東逐漸蠶食漢朝的邊境。匈取的殘餘留在阿爾泰山西南的額爾齊斯河流域。

西北的烏孫脫離了西域長史府的控制,成為一個獨立政權,據有今天山山脈與巴爾喀什湖之間的地區。 青藏高原上有唐旄〔mao 毛〕、發羌等部族,當時與中原的來往還不多,因而沒有留下什麼文字記載。但在高原東部靠近湟水流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的羌人與漢人接觸較多,並用各種方式進入漢地。 台灣島被稱為夷洲,島上的人民與大陸已有來往。海南島被稱為朱崖洲,與大陸的來往依然相當頻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