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歷代行政區劃的變遷

第29章 結語

以上各章從幾個角度分析了2000年來行政區劃變遷的歷史過程,雖然限於篇幅不能有更詳盡的敘述,但從中已可得出一些結論性的東西,那就是: 任何一種制度的出現,必有某種思想作指導,行政區劃也不例外。思想有醞釀過程,制度也是逐漸形成的。從思想到行動到成為定制是一個漫長過程。思想可能發生錯誤,可能回潮反复,制度也可能反複變化,迴光返照,漢晉兩代封建同姓王侯就是典型的實例。 一般而言,新制度的創設與舊制度的改革總有一定的原因,或由於形勢所迫,或由於人事需要,或出於其他種種用意。在當時未必人人清楚,到後世就更少有人知道。絕無利弊的製度不可能有,統治者只是權衡利弊大小而為之。漢初封建異姓雖為後世所批評,但在當時卻是迫不得已的行動。元代行省區劃也最為後世所詬病,但在當時也並非毫無道理。

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是一盤散沙,一家一戶的自然經濟有安定的要求,並無統一的願望。地方割據無妨於小農經濟,只要不發生天災人禍就行,所以行政區劃層級管理的最大功能就在於把分散的個體經濟集中統一於中央政府。雖然因朝代遞嬗,政區形式有所不同,但是這種因時而異的變化只是為了更好地發揮這一功能罷了。因此,儘管從表面上看,歷代行政區劃廢置紛繁,分合不定,但無非皆就前代製度沿革損益,而無根本性質的變動。而且一切新體制的出現,都不是憑空創立,而必有一定的前身或淵源,然後漸漸成形,略具規模,再成定制。同樣道理,任何形式政區的消失也都不突然,不會一下子化為烏有,而是要有過渡演變過程,消失之前必有後影,漸漸變質,轉化為另一種形態。

更進一步而言,歷代行政區劃演變的趨勢不外這麼幾條:1.前代幅員大者,層級高者,後代削而小之,降而低之。如州從高層政區降而為統縣政區(郡級政區),再降而為基層政區(縣級政區),幅員也越變越小。 2.前代區劃虛者,後代改而實之,如漢代的州、唐代的道都由虛化的監察區變為實在的行政區。 3.臨時之措施變為正式的製度。行省制度本為蒙元初期的戰時措施,用以臨時統治被征服地區,由於征服過程太長,而終成定制。 4.局部的製度變為全局的製度,唐代節度使本來只在邊區,安史之亂時,邊境、內地遍設節度使,遂使唐後期的方鎮和道融為一體。 最後,如果我們用更簡潔的話來為2000年的行政區劃沿革特點做個小結,那麼不妨這麼說:凡有創設必有指導思想;凡有改革必有一定原因和基礎;凡有變化必是漸變而非突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