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生物學

第21章 第四節人痘接種術的發明

中國古代生物學 汪子春 1083 2018-03-20
免疫思想,淵源很早。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就有治療“猘〔zhi至〕犬”(瘋狗咬人)方。方法很簡單,就是將咬人的瘋狗殺死,取其腦給患者敷治,這樣就不會復發狂犬病。 在免疫方面影響最大的是接種人痘預防天花術的發明。傳說宋真宗時(公元998—1022年),丞相王旦早年所生的幾個孩子都出天花而夭折。晚年他得一子名王素,於是詢問有誰會種痘防治天花,當時有人告訴他:“種痘有神醫”,王旦聽了非常高興。不到兩個月,神醫便被請到汴京(河南開封),為王旦兒子種痘。種痘後七天發熱,12天痘已結痂。這個傳說只見於明清時期的文獻記載。所以宋代是否已經發明種痘,還缺乏有力證據。但至遲到明代,種痘預防天花,已受到廣泛的注意。據俞茂鯤《痘科金鏡賦集解》記載:“種痘法起於明朝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並“由此蔓延天下”。說明種痘法的發明至遲也在16世紀中葉以前。

在明清時期,有許多著作記述種痘方法。其中主要有四種: (1)痘衣法:用天花患兒的襯衣,給被接種者穿上,使後者染上天花。這是較原始的方法,效果並不好。 (2)痘漿法:用棉花蘸沾痘天花患者的皰〔pao泡〕漿,塞入被接種者的鼻孔中,使其感染。這種方法危險性很大,一般也不使用。 (3)旱痘法:將痘痂陰乾研細,用銀管吹入接種者的鼻腔。 (4)水痘法:把痘痂陰乾研細,再用水調濕,用棉花蘸沾裹塞在被接種者的鼻孔。 (3)、(4)兩種方法,屬痘苗法,比(1)、(2)兩種方法進步。當時也很注意痘苗的貯藏和改進。最初用的痘苗,實際上是痘痂,叫“時苗”,危險性較大。此後又改用經過幾次接種後的痘痂,作為痘苗,這叫“種痘”,又稱“熟苗”。熟苗經過幾次接種後,毒力大大減弱,很安全,所以人們又稱之為“神苗”。

在歷史上,由於種痘對預防天花有一定的效果,所以被廣泛採用。 《張氏醫通》(公元1695年)說:“邇年有種痘之說,始自江右,達於燕齊,近則遍行南北。”《痘科金鏡賦集解》(公元1727年)也說:“近來種花(即種痘)一道,無論鄉村、城市,各處盛行。”可見早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接種人痘預防天花已在全國各地廣泛實行,且很快傳到世界許多國家。早在公元1688年,俄國就要求派醫生來我國學習種痘。公元1718年,英國公使夫人蒙塔古在土耳其學會了種痘術,並返回英國宣傳和推廣。公元1721年,美國醫師波爾斯在美國首次為自己兒子和兩名奴隸接種了人痘。牛痘的發明者琴那,原先本是一位接種人痘的醫師。他不僅為別人種痘,而且也給自己種了人痘。他正是在中國人痘接種術的基礎上,成功地創造了牛痘接種法。

中國人痘接種術,是人類免疫學的先驅,為人類的免疫預防科學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