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生物學

第19章 第二節對微生物活動的認識和利用

中國古代生物學 汪子春 939 2018-03-20
我國古代沒有發明顯微鏡,所以未能對微生物個體進行觀察描述,但在利用微生物活動方面,卻作出過許多傑出貢獻。這裡要特別提到的是利用微生物發酵釀酒的成就。 釀酒在我國,至少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殷墟中發現有釀酒作坊的遺址;已經出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很多關於“酒”的字(如(米酉)、 )。 《詩經·豳風·七月》記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壽眉。”說明當時是用稻釀酒。 《尚書·說命篇》說:“若作酒醴(酒和甜酒),爾惟曲蘗(酒麯和穀芽)。”說明製酒可用長有微生物的穀物,也可以用發了的穀芽。漢代生產“餅曲”,用以釀酒,餅曲不僅含有可促成酒化的酵母菌,而且也含有糖化能力較強的黴菌,從而使釀酒時,糖化和酒化的兩個過程同時完成,這就是所謂“複式發酵法”。 “複式發酵法”,是我國古代一項發明。揚雄《方言》中提到的曲有(麥殳)〔ku庫〕、(麥穴)〔hua華〕、(麥才)〔cai才〕、(麥卑)〔pi皮〕、麰〔mo謀〕、(麥果)〔guo果〕、(麥蒙)〔meng蒙〕等。 《漢書·食貨志》還記有我國現存最古的用曲釀酒方子:“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鬥。”

公元6世紀,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裡,總結了我國的釀造技術,反映了當時我國利用微生物發酵製酒的新水平。製酒一般包括製曲和釀酒兩個步驟。製曲就是在釀酒前先培養微生物菌種。 《齊民要術》把酒麯分為兩大類:即笨曲和神曲,這相當於現在的大曲和小曲。根據《齊民要術》記載,用神曲釀酒,“一斗殺米三石”,即用曲量只需原料總量的1/30;用笨曲釀酒,“一斗殺米六鬥”,用曲量也只佔原料總量的1/7。可見當時我國釀酒的糖化力和酒化力都有明顯的提高。在製曲時,摻入生料,這是起接種微生物的作用。同時還注意原料的濕度、溫度和曲房的密閉,從而有利於黴菌的生長繁殖,並把“五色衣成”作為製成曲的標準,可見當時對微生物的生長規律有了一定的掌握。在釀酒發酵過程中,還十分注意“曲勢”(就是現在所說糖化酶和酒化酶的活力),當時釀酒發酵已經知道根據“曲勢”來分批投料。

此外,我國古代還利用微生物發酵釀醋、製醬、作豉,以豐富生活食品。根據《齊民要術》記載,在北魏時,人們已經將“衣”(醋酸菌膜)的生成和下沉與醋的形成聯繫起來,似乎已經意識到醋酸的產生與某種有生命物質的作用有關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