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

第5章 第二章獨特的天文坐標系統

以天頂(頭頂正上方)和地平圈為基本點圈建立的坐標系叫地平坐標系,兩個坐標分量是地平高度和方位(見圖1)。

圖1 地平坐標系
地平高度是指天體沿著垂直於地平經圈的大圓到地平的角距離,地平為計算起點。中國古代有很長一段時間用丈、尺、寸等長度單位來表示天體的高度,一寸大致相當於一度。直到宋代以後,才改用“度”單位。 方位就是方向,可在地平經圈上標誌。在方位概念產生的最初階段,只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用卯、午、酉、子表示。到漢代時,增加到12個方向,各以十二支命名。後來,出於提高測量精度的需要,又用四維、八幹、十二支來表示24個方向,其中四維是艮〔gen亙〕、巽〔xun迅〕、坤、乾,分別表示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八幹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十二支是子、醜、寅、卯、辰、巳〔si四〕、午、未、申、酉、戌、亥(見圖2)。顯而易見,方位只是一個區域概念,以“子”為例,在正北左右各7.5°的範圍內都稱為子方位。 《周髀〔bi閉〕算經》可作為例外,因為書中使用了與現代地平經度相仿的量度方法。除此以外,中國地平坐標系統的方位分量也不存在量度的起始點問題。


圖2 二十四方位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