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的文房四寶

第11章 第六節清墨

中國的文房四寶 齐儆 4455 2018-03-20
在清代,以“徽墨”為代表的製墨業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關於清墨的特色,恰如清代製墨名家汪節庵在《函璞齋墨品》中所說:“法制之良,椎煉之盡,今不及古;而金碧之華,煙麝之備,則古不如今。”可謂一語中的,道出了清墨的特徵。清墨在形制之完備,面飾之華麗等等方面,確實超過了前代,成為製墨史上鼎盛時期。 清代墨家,仍然集中在徽州地區。前期歙派居統治地位,後期休派獨占鰲頭。除此之外,婺派也漸有發展。徽墨業中,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自清初始,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先後崛起,形成清代墨界的四大名家。下面分別介紹。 曹素功名聖臣,字昌言,歙縣人。曹生於明末,但其製墨生涯始於清初。曹早年為官,康熙時入布政使司,因無實職,後回鄉制墨。接下明末墨家吳叔大的“玄粟齋”墨肆,更名“藝粟齋”。因曹原通官場,遍交權貴,因此生意日熾。後來康熙南巡,素功獻墨,頗得賞識,御賜“紫玉光”三字,由此聲名鵲起。

曹素功早期的墨,曾著錄在《曹氏墨林》中,到以後晚清時期,後人又編有《徽歙藝粟齋墨品》一書。曹素功的墨品有“紫玉光”、“天琛”、“天瑞”、“豹囊叢賞”、“青麟髓”、“千秋光”、“筆花”、“岱雲”、“寥天一”、“香玉五珏”、“天台十景”、“西湖十景”、“耕織圖”等等。曹素功的墨品幾乎都是“集錦墨”。 “天琛”是仿古義墨。 “義墨”是一種混合墨。宋代洪邁的《容齋隨筆》上說:“合眾物為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天琛”是天產的寶物的意思。據《曹氏墨林》所記,陸鳴時的《墨銘》說:“質用天琛,式追隃麋,下迄唐宋,匯成墨史。”附記上說:“曹子素功,仿其遺意,自漢魏六朝,以迄唐宋,共26種。”現存的仿古名墨有“仿耿氏”、“仿李超”、“仿珪漆煙”、“仿張遇天峰煤”、“張永造”、“易水光”、“仲將古法”、“小握子墨”、“軟劑”、“再和墨”、“遠煙”、“三衢〔qu渠〕蔡瑫〔tao滔〕”,以及王維清的“姑蘇山人”,蘇眉陽的“臥蠶小墨”、“潘谷造”等。從以上列出的墨名可以看出,都是墨史上的名家名墨,是“式追隃麋”。 “天琛”是以一匣集錦墨表現的“墨的歷程”,是一部形象化的“墨史”。

“天瑞”,全匣一套共十種,有“草聖”、“酒仙”、“真儒”、“隱者”、“羽士”、“俠客”、“高僧”、“美人”、“詞伯”、“畫師”。墨面圖式,有的偏於寫實,有的重在像徵,頗具明末胡正言《十竹齋箋譜》的畫風。真是,十墨十逸,高德美才,粹顯一匣,墨彩“天瑞”。 “紫玉光”,康熙賜名,是曹素功的稱心之作,《墨品贊》列為第一。墨面上繪的是“黃山三十六峰”,接照黃山各峰的形態繪製,拼合起來則成一幅完整的“黃山圖”。真是“玉浮紫光,……天下無雙”。因為是“御賜題詞”的墨品,故製作極為精麗。 “耕織圖”,是一套大型叢墨,共47錠。全套分裝在兩個漆匣中,匣面有雙龍戲珠描金圖案,首錠正面為康熙楷書題“御製耕織圖詩”;背面為龍紋圖案。自2錠至24錠為“耕圖”,自25錠至47錠為“織圖”。製作極為精美。

清文學家姚鼐在《論墨絕句》中稱許曹素功說:“除卻廷珪誇乃翁,幾家絕藝後能同。來男作相虞兒匠,何怪方今曹素功。”清代趙青藜說:“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清代汪熾甫在《紀墨小言》上也說:“曹實近時燒煙第一子。”如上所述,在清代製墨史上,曹素功佔有頭等地位,確為墨界巨擘〔bo 簸〕。 素功後代皆業墨,十世不衰。後五世孫曹德酬在江蘇省蘇州市開設了分店;到六世孫曹堯千,墨店達到歷史上最好水平;九世孫曹瑞友將家業遷往上海市。曹氏墨業的拓展,推動了更大地區墨業的發展。 汪近聖績溪人,原為曹素功墨肆墨工。康熙雍正年間,脫離曹氏而自立門戶,開設墨肆“鑑古齋”,獨立經營墨業,所製墨堅硬細密,光澤明亮。 《汪氏墨林》上載方琴如說汪近聖的墨“光可以鑑,鋒可以截,比德於玉,縝密而栗。”又載李升齡話說“汪子近聖,技越尋常,制兼眾美,法擅諸詳,搜煙三昧,什襲珍藏。”《鑑古齋墨品》載有“御製耕織圖”、“御製仿古硯墨”、“四庫文閣詩墨”、“御製西湖名勝圖詩”、“周宣王石鼓文墨”、“黃山圖”、“新安大好山水”、“萬杵凝霜”、“龍光萬載”、“臨池草聖”、“十色硃墨”、“八卦配十色圖”等墨品,都是汪墨中的妙品。汪近聖的墨藝確實出眾,時人有評曰:“今之近聖,即昔之廷珪也。”

清乾隆時,宮廷徵召“制墨教習”,汪近聖次子汪惟高應詔進京,現故宮博物院所藏“雲海鐘靈”即為汪惟高入京後所製精品。汪子惟高,做了“教習”,聲名隨之大噪。汪近聖有《汪氏墨林》與《鑑古齋墨品》存世。 汪節庵名宣禮,字蓉塢。乾隆嘉慶時歙縣人。他開設的墨肆名“函璞齋”,當時與“藝粟齋”、“鑑古齋”鼎足而立,特別是在曹素功墨店遷往外地以後,汪節庵便成為徽州地區茂秀。汪節庵名墨,據《函璞齋墨品》記載有“五百斤油”、“十萬杵”、“遠煙香墨”、“朱子讀書樂”、“仿古錢式”、“文房瑞靄”、“古鬆心”、“輕煙隔水”、“落紙雲煙”等等。汪節庵墨品有名,常被一些高官大吏選作貢品,有記載說:“江南大吏,多獻方物。入選之墨,必用汪氏。”清學者阮元進呈皇家之墨,即為汪節庵所製。阮元說:“宣歙墨派,與易水代興,在今名第一者,為節庵汪氏。餘暇日研經,輒試之,翠色冷光,浮映藤簡,因令制以充貢焉。”以上製墨三家都屬於歙派,清中期後,休派別出一家,即為與前三雄並稱之胡開文。

胡開文原名胡正,績溪人。早年在徽州屯溪租賃“採章墨店”開業,後接手岳丈汪啟茂老店經營墨業。因見南京貢院明遠樓懸有“天開文運”匾額,遂易名“開文”。後在休寧設立總店,屯溪另設分店。總店設場燒煙制墨,分店銷售。胡開文所製之墨,大體可歸為兩類:一為零錠墨;一為集錦墨。 據《蒼珮室墨品》記載,零錠墨中有“古隃麋”、“天膏”、“圭璧光”、“漁樵耕讀”、“金壺汁”、“烏玉”、“蘭煙”、“紫香”等;集錦墨中有“御製四十種西湖”、“御製棉花圖”、“御製雙鶴齋八景詩墨”等。 上世紀中葉,由於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徽州地區經濟發展遭到破壞。當時墨業,前期頗具聲色的三家,至此處境艱難。胡開文墨店,因為分散經營,相互照應,加之經營頗有方略,如所備品種齊全,檔次合理等等,便呈現出獨家繁榮景象。後又逐漸在長江南北,以至上游多處開設“胡開文墨店”。自此,唯胡氏一家一展身手,獨領墨壇風騷。清代徐康在《窳〔yu雨〕叟墨錄》上就說:“劫後,惟胡開文盛行。”

清代徽州地區,除歙派與休派的四大名家外,婺源地區,自明代以來亦產墨,也出了許多墨家,僅詹氏一族,就有80多家。婺源墨多為普及型墨品。因為價格低廉,深受一般知識分子和廣大群眾的歡迎。婺墨墨名多為民間喜聞樂見的名稱,如“八仙慶壽”、“虎溪三嘯”等等。婺墨在文化普及活動上,有著重要的貢獻。 清墨除四大名家以外,還有一些制墨名家,亦有聲譽,現擇其要者,略加介紹。 程正路名義,號恥夫,又號晶陽子。墨肆名“悟雪齋”。所製之墨“黝然而清,瑩然而潤”。墨品有“伊洛淵源”、“天關煤”、“九疇攸敘”、“西園雅集”、“紫陽易墨”、“漱金”、“大國香”等等。 程正路與許多名人官宦經常往來,多有墨緣。如與曹寅(曹雪芹之祖)交往密切,程曾為曹代製貢墨“蘭台精英”。並曾為曹繪《楝〔lian練〕亭圖》,曹亦有詩贈程。曹寅的文學與藝術造詣都很高,對“文房四寶”也很有研究,所印《楝亭十二種》書集中,第一部即為宋代晁貫之的《墨經》,曹氏善品墨,施仕綸有詩讚之:“客退楝亭聊試墨,公餘花置日題詩。”

程一卿又名瑤田,易疇,易田。乾隆年間著名學者,樸學大師,亦為墨界髦英。所製“禮堂寫六經”墨,為其代表之作,當時即見重於世。程氏專精漢學,心儀鄭康成。程在《通藝錄》上說“餘初有康成寫經傳與其人之志,思建禮堂以居。”禮堂之名就由此而來。程為製墨不惜耗盡家資,以求墨質之精。姚鼐《論墨絕句》:“我愛瑤田善論琴,博文思復好深湛。才傳墨法五千杵,已失家財十萬金。”可見一卿墨藝之精,愛墨之篤。 在清墨中,尚有一類所謂“監製”的“貢墨”與“自用墨”。這是那些地方官員為進貢邀賞,或達官貴人與文人雅士為自用自藏,向一些墨肆、墨家定制之墨。這類墨雖標以某某“監製”等字樣,實際大都出自徽州墨工之手。有此類墨者,不乏名士要人,現略加介紹一二。

前面提到的阮元,有鐘形墨一錠,中間楷書“天然圖畫”,邊有“臣阮元恭進”五字;另有矩形墨“南屏晚鐘”,側書“浙江巡撫臣阮元恭進。”阮元貢墨,當為汪節庵所製。再有,前面提到的曹寅,所呈“蘭台精英”長形墨,背面即有“織造臣曹寅監製”,此為程正路所製。此外與曹寅族誼篤厚的曹鼎望亦喜制墨。時與曹素功有“北曹南曹”之稱。曾任四庫全書館總編纂官的紀昀,有“紀曉嵐鈔書墨”,側書“海陽吳勝友制”。清代書法家劉墉,有墨“柳汀仙舫”,側為“歙曹素功監製”。清篆刻家陳鴻壽,號曼生。所設計陶壺極負盛名,有墨“種榆仙館”,背有“曼生製”,但實為汪節庵所造。同為抗英英雄,功垂千古的林則徐與鄧廷楨,並有墨存,林有“拜疏判牘之墨”,鄧有“精選拜疏著書之墨”。另外,抗禦外侮、捨身殉國、晚節足稱的聶士成,有墨“合肥聶氏藏煙”。

貢墨、自用墨為清墨一大特色。或為爭寵於朝,或為附庸風雅,或為銘文勵志,或為留煙自賞。不管怎樣,都豐富了多彩的墨文化內容,為文化藝術史留下寶貴的資料。 清墨另一大特色,是多“集錦墨”,“集錦墨”至清已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從清初起,墨家無不以精製“集錦墨”為能事。 “集錦墨”具有明顯的玩賞性。清代集錦墨品類繁多,組合巧妙,繪刻精美,裝潢考究。如以造型為例,有鼎形、圭形、璋形、爵形、壺形、長方形、橢圓形、六角形、多邊形、荷花、葵花、冊頁、扇面諸形。墨圖有亭台樓榭,洞壑迭石,龍鳳麒牛,遊人花鳥。一圖一景,繪製精細,神態逼真,令人咋舌。 “集錦墨”是墨品中的交響樂,“系統”地表現了墨的形式美,可謂無美不備,所以常為皇家採用。清代的御用墨大都為“集錦墨”,如在乾隆時,曾特製集錦墨“四庫文閣詩墨”。後來胡開文曾聘著名雕刻墨模藝人王綏之,翻刻墨模,複製成墨。這套集錦墨共有四錠,形狀各異。文源閣詩墨為長橢圓形;文津閣詩墨為古回文形;文淵閣詩墨為古磬形;文溯閣詩墨為折扇形。這套集錦墨不僅將四庫文閣細緻如實地繪刻下來,而且還配有詩文,這對四庫文閣以及圖書管理事業的了解與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御製四庫文閣詩墨墨模圖(文淵閣詩) 清
集錦墨的創制,在製墨歷史上,可以說是一大創舉,它把中國傳統的繪畫、書法、雕刻、漆器、紡織、刺繡、螺鈿、裱糊等工藝與藝術,完美神妙地結合在一起,成為綜合性的藝術品,是最美的墨種之一。 墨模雕刻,在技法上有線刻、浮雕、圓雕等,要求雕工精細。如“螽〔zhong終〕斯羽”墨模,在不足二寸見方的木模面上,要刻出鳥獸、花蟲、人物、風景等等,相當不易。有的圖畫雖小如豆粟,但刻得鬚眉畢現,一絲不爽,嘆為觀止。有些墨工,終身盡雕,皓首僅窮數板,可見工藝之精之繁。 “徽墨”業中,原積有大量珍貴墨模,僅胡開文舊模即有近2000件,現尚有餘存,這些墨模也是寶貴的工藝美術品與歷史文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