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陶瓷

第25章 第十一節宋代瓷器的對外輸出

中國古代陶瓷 李知宴 4501 2018-03-20
宋朝政府對與海外各國開展貿易帶來利益的認識超過唐朝。宋王朝開國之初就很重視海外貿易,設立專門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這個舉措,使瓷器對外銷售規範化、經常化。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在廣州設立市舶司,以後在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明州、杭州、泉州設立市舶司。立國後16年,即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設立榷易署(《宋史·張遜傳》)。除設立這些專門管理海外貿易的衙門機構以外,還派皇帝身邊的人物(如內侍),拿著公函(敕書)、金帛等貴重物品到南海諸蕃國去招攬生意,有的還帶著空頭詔書,即今天的空白介紹信,到了某國後再填寫,將金帛等貴重禮品賞賜蕃國首領,並買回當地的香料、龍腦、犀牙、珍珠等寶貨。這些主動措施對促進中外貿易活動的開展,特別對瓷器的輸出十分有益。

宋王朝,從趙匡胤開始就實行重文息武的國策,兵無常將,將無常兵,武裝力量一直較弱,因而北宋前期面臨遼人、西夏武裝集團的侵擾和打擊;後期強悍的金人鐵騎,以急風暴雨的方式把腐敗的北宋政權滅亡。偏安於杭州的南宋朝廷,不思上進,雖然只有半壁江山,但奢侈腐敗一點沒有收斂。由於統治地域縮小,喪失了富饒的中原和關中,又要負擔日益沉重的軍費開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南宋統治者比北宋統治者更加重視海外貿易。宋高宗趙構在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下一道聖諭說:市舶(指海上貿易)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百萬。紹興十六年(公元1146年)又下聖諭說:市舶之利頗助國用,宜循舊法,以招徠遠人阜通貨賄(見《宋會要輯稿》)。宋政府為開展海上貿易,授官以商,提拔一些既有經驗又能幹的商人來管理此事。就是一般商人,只要他積極經商,能招誘外商來作生意,就可以根據他向政府抽解的貨物、收息的多少補官,甚至大食(阿拉伯)商人也可以給官做。如大食商人羅辛販乳香30萬緡,中國商隊首領(叫綱首)蔡景芳招誘舶貨,收息98萬緡,他們都得到一個官位,叫承信郎。阿拉伯商人蒲壽庚十分能幹,既會經商又會管理,宋朝政府任命他作泉州市舶司提舉,在他的經營下把泉州的海外貿易搞得十分興旺。直到蒙古人打過來,元朝政府統治泉州後,不但不殺他,反而讓他繼續主管市舶司的海外貿易工作。

在這種背景下,宋代瓷窯手工業作坊的建立,很注重交通線的選擇,尤其沿海港口城市的周圍,只要有生產瓷器的原料,或有河流直接間接通往海港城市的地方,都有規模相當大的作坊群出現,生產藝術風格相似的產品,形成巨大的瓷窯體系,這是唐代所沒有的。宋朝的廣州、潮州、明州、泉州、溫州等城市蓬勃發展,龍泉窯、金華窯、西村窯、潮州窯、德化窯、建窯、景德鎮湖田窯、同安窯等窯系的佈局都有力地說明這一點。中國的沿海像一把打開的扇子,這些重要的港口城市鑲在弧形的海岸線上,它們的周圍瓷窯群形成較大的規模,如德化窯系、潮州窯系、西村窯係就是這個時期興起來的。龍泉窯不在海邊,但通過甌江很容易到溫州和明州(寧波)。景德鎮在扇柄上,其他各窯在扇骨上,通過陸路和水路到港口城市出海並不困難。南宋理宗時的趙汝適寫了一本《諸蕃志》,他是福建路市舶司提舉,了解海外通商情況,親自向諸胡賈(外商)詢問調查,譯以華言,寫出這本書。他了解到有56個國家和地區與中國有貿易往來,外商到中國來購買貨物,其中購有瓷器的,據趙汝適記錄就有15個國家和地區。按南海地名考察,趙汝適書中所列國名地名,包括今天的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菲律賓,非洲東部的坦桑尼亞。實際宋朝瓷器的輸出遠遠不止這些地區,如銷售宋朝瓷器很多的日本、朝鮮、埃及、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阿富汗、伊朗等國家就沒有提到。

日本:中國瓷器傳到日本時間很早,宋代輸入日本瓷器更多。發現宋瓷的地點幾乎遍及日本各地。日本本土,九州、四國到沖繩和沿海島嶼。尤其福岡地下鐵工程,考古工作者一批又一批地清理出中國宋代瓷器殘片。這些瓷器遺留物水平有高有低,相當多的是福建廣東沿海地區的瓷窯產品,如福建泉州在海邊的磁灶窯,該窯產品粗糙、堅硬,有的施釉下褐彩。繪瓷技法頗有北方磁州窯的風格,也就是用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技巧,畫出福建熱帶風光的寬葉植物花卉,施灰青釉。和宋代名窯相比水平不高,可能價格低廉,此外還有磁灶窯生產很多的綠釉陶質器物。來自北方南方各地的黑釉瓷碗、杯、罐,同類器物還有褐黑釉、醬色釉、低溫鉛釉作品。這些瓷器有的是廣東、安徽、浙江的產品,有的是河南、山西、河北、陝西的產品。水平比較高的有福建德化窯、建陽窯、同安窯、景德鎮的湖田窯及其周圍的瓷窯產品。德化窯的白瓷、青白瓷、建陽窯的黑瓷,日本學者稱為天目。同安窯的劃花篦點紋青瓷,日本學者稱為珠光青瓷。藝術性很強的作品有河北的定窯,筆者在訪問日本時在福岡地下鐵出土的瓷器中看到質地精細的定窯白瓷和黑瓷,尤其精美的黑定瓷器(殘片),宋代生產很少,很難見到,在日本得以出土真令人驚嘆。在福岡平和台體育場附近的古代文化遺址還撿到宋初越窯瓷器的殘片。日本各地出土數量又多、質量又好的中國瓷器,要數景德鎮湖田窯及其周圍地區,如贛州的七里鎮窯的產品、龍泉窯產品。景德鎮的青白瓷有碗、盤、杯、碟、盒子、瓶、注壺,龍泉青瓷主要是碗、盤、瓶、罐一類器物。還有一種在中國境內看不到的器物,就是經筒,有的製作精細,器形為修長的直筒形,器身上有流暢的刻花和劃花,花紋多是蓮花,下有座,上有各種形式的蓋。日本各地出土和保存達300多件,生產的窯口尚需仔細考察,生產時間大都在北宋後期到南宋最多,估計是景德鎮,或景德鎮附近,或福建德化窯系生產,目前為止尚無定論。至今,這種經筒在中國各地墓葬或文化遺址都沒有出土,經筒可能是來宋的日本人訂燒的。與經筒同時出土的有品質優良的青白瓷盒子、蓋罐、碟、盆、水注等器物,這些器物規格都很小。這些數不清的發現說明宋瓷輸入日本的數量很大,深受日本人民的喜愛。

巴基斯坦是中國的近鄰,相當於唐宋時代時,它的經濟很發達,是我國唐宋以來海上貿易的一條重要交通要道。經過它,船隻可以到達南亞、西亞諸國。宋瓷在該國重要商業貿易城市,或出海港口城市遺留很多,有的是轉運時破損後遺留下來,有的是當地人買去在生活使用中打破後遺留下來的。在布拉明納巴德遺址,該城市在7—11世紀時是印度河流域重要的商業中心,公元11世紀初期發生地震,大地震將該城毀滅。經英國考古學家進行考古發掘,出土有唐朝、宋朝的青瓷、白瓷和褐釉瓷器等生活用具殘片。巴克遺址,是馬庫蘭山區柯爾瓦地區一個古代文化遺址,本世紀20年代以來,歐洲考古學家在這個遺址發現北宋初期青白瓷殘片。在卡拉奇和達塔這兩個古代經濟發達城市之間,有一個著名的古文化遺址叫巴博,巴基斯坦考古學家從1950年開始系統地進行了考古調查和發掘。考古報告說,在巴博山區的丘陵地上,幾乎隨處都可以看到中國9世紀至12世紀初期的瓷片。最引人注目的是10世紀的越窯青瓷,有的品質很高,有精細的線刻花紋裝飾。那種以浮雕手法刻出蓮瓣花紋的青白瓷可能來自廣東潮州窯,還有景德鎮的青白瓷。龍泉青瓷在宋元時期在外銷瓷中佔重要地位,巴博遺址也發現了高品質的龍泉青瓷。

斯里蘭卡,一個美麗富饒的島國,印度洋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有悠久的文化,與印度隔著一個保克海峽,是中國海船駛往阿拉伯地區的必經之地。賈夫納半島是過往海船停泊之處,也是中國陶瓷等商品的一個轉運站,這裡的古代遺址出土了成千上萬的唐代越窯、長沙窯、廣東地區的青瓷、青瓷釉下彩瓷器,北方邢窯、曲陽窯、鞏縣窯的白瓷和三彩釉陶。宋朝瓷器輸入不會少於唐代。南宋趙汝適的《諸蕃志》的《細藍》條上說:“番商博易用瓷器等為貨”。在賈夫納半島、希格里、波隆那努瓦納等古代文化遺址,發現有長沙窯青瓷、福建德化窯白瓷、青白瓷、龍泉窯青瓷。 東南亞,幾乎每個國家都出土宋瓷,宋代陶瓷工藝的影響隨處可見。如泰國的宋胡祿器,受宋金磁州窯系統紅綠彩工藝的影響而發展起來。越南各地出土中國宋代瓷器更多,特別是龍泉青瓷深受越南人的喜愛。越南本土發展起來的製瓷手工業,主要學習龍泉青瓷,製造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碗、盤、碟、罐等。不但器形學龍泉,刻花、劃花、花紋內容都學龍泉,很多作品要仔細鑑別才能把中國龍泉青瓷和越南青瓷區分開。可以說中國龍泉青瓷生產什麼東西,不久越南窯工就能製作出什麼器形來。

馬來西亞出土宋朝瓷器數量很多,這些瓷器主要是景德鎮的青白瓷、龍泉青瓷、德化窯的白瓷、青白瓷,廣東福建等地的青瓷、青白瓷,福建、江西和北方河北、河南的白釉黑花瓷、黑瓷。廣東、福建的著名瓷窯如潮州窯、西村窯、泉州東門窯、磁灶窯的青瓷、青白瓷、灰青釉釉下彩瓷和仿磁州窯的瓷器。收藏在沙撈越博物館,幾十年來在聖土邦、桑吉布亞、桑吉加昂、尼亞大窟等地發掘的瓷器碎片近百萬片。數量最大的是各類青白瓷、青瓷,龍泉青瓷和福建地區的青瓷數量也很大,還有黑瓷和白釉、灰青釉黑花瓷器。器物有碗、盤、碟、盒、洗、壺、瓶、罐等。布吉巴土林登遺址在馬來西亞的莫爾包河河口的南邊,考古工作者進行了發掘,出土的瓷器有印花的青白瓷,質量上乘,有的產自景德鎮及其周圍地區,有的產自福建德化窯。

文萊,在加里曼丹島北部,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接壤,20世紀50年代初在著名古都遺址柯達巴都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來自中國南方的青瓷,根據發掘者描寫的特徵,如青瓷器圈足露胎的地方呈米紅色,米紅色就是中國陶瓷研究家們稱的火石紅、黃衣子。有這種特徵的瓷器龍泉青瓷最優秀,在海外發現也最多。另外,福建泉州的東門窯,學習龍泉青瓷的風格,生產一種胎體較粗厚的青瓷,當地人稱為土龍泉,器物底足露胎的地方也有火石紅現象。其他還有青白瓷,有的還有刻花裝飾,產品可能來自景德鎮或福建、廣東沿海地區的瓷窯。有磁州窯風格的黑釉,而深褐釉瓷器則可能來自福建泉州的磁灶窯。 菲律賓是中國的近鄰,由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很早以來就是中國海外貿易的必經之地、貨物銷售場所和轉運站,南宋趙汝適在《諸蕃志》中提到貿易通商的地點有菲律賓群島(三嶼)、民都洛島(麻逸)、巴拉望島(巴姥酉)、布桑加或巴郎牙(就是《諸蕃志》上說的巴吉弄)、巴布延島(白蒲延)、波利略島(蒲裡魯)等。菲律賓國土上出土的中國陶瓷難以計數,而且時至今日還在不斷出土,菲律賓東方陶瓷學會正在進行系統的研究,已經出版了專著,介紹菲律賓出土的宋元瓷器。菲律賓出土宋瓷以龍泉青瓷為多,還有一些青瓷質地較粗,釉色青綠髮黃,以粗獷而流暢的線條刻出纏枝蓮花、卷枝紋,有的加篦點紋。這些瓷器是福建和廣東沿海瓷窯,如潮州窯、西村窯、同安窯、南安窯的產品。宋代越窯、金華婺州窯產品出現得相當多。

在埃及的福斯塔特遺址,出土越窯青瓷荷花口碗、刻飛鳳紋、水波龍紋青瓷盤,同安窯劃花篦紋青瓷碗、龍泉青瓷蓮瓣碗、罐,耀州窯印纏枝花紋碗、飛鳳紋盤,景德鎮青白瓷碗、盤,磁州窯系白瓷刻花碗等。在非洲東部和北部一些重要文化遺址,宋瓷的出土數量相當可觀。龍泉青瓷這種藝術水平很高的瓷窯,可能還生產一些專門銷往非洲的瓷器,例如在埃及福斯塔特遺址出土一些製作精良的青瓷罐、瓶等作品,而埃及陶瓷生產中有許多龍泉青瓷的仿製品,有的是低溫釉陶,都是碗、盤、碟類日常生活用具,說明了埃及人對龍泉青瓷的愛好。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