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數學
中國古代數學

中國古代數學

郭书春

  • 科普學習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54513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第一章中國古代數學綜述

中國古代數學 郭书春 644 2018-03-20
我們的先民在從野蠻走向文明的漫長歷程中,逐漸認識了數與形的概念。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陶器大多為圓形或其他規則形狀,陶器上有各種幾何圖案,通常還有三個著地點,都是幾何知識的萌芽。先秦典籍中有“隸首作數”、“結繩記事”、“刻木記事”的記載,說明人們從辨別事物的多寡中逐漸認識了數,並創造了記數的符號。殷商甲骨文(公元前14—前11世紀)中已有13個記數單字,最大的數是“三萬”,最小的是“一”。一、十、百、千、萬,各有專名。其中已經蘊含有十進位置值制萌芽。傳說伏羲創造了畫圓的“規”、畫方的“矩”,也傳說黃帝臣子倕〔chui垂〕是“規矩”和“準繩”的創始人。早在大禹治水時,禹便“左準繩”(左手拿著準繩),“右規矩”(右手拿著規矩)(《史記·禹本紀》)。因此,我們可以說,“規”、“矩”、“準”、“繩”是我們祖先最早使用的數學工具。人們丈量土地面積,測算山高谷深,計算產量多少,粟米交換,制定曆法,都需要數學知識。 《周髀〔bi婢〕算經》載商高答周公問,提到用矩測望高深廣遠。相傳西周初年周公(公元前11世紀)制禮,數學成為貴族子弟教育中六門必修課程——六藝之一。不過當時學在官府,數學的發展是相當緩慢的。

春秋時期,隨著鐵器的出現,生產力的提高,中國開始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新的生產關係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此時王權衰微,疇人四散,私學開始出現。最晚在春秋末年人們已經掌握了完備的十進位置值制記數法,普遍使用了算籌這種先進的計算工具。人們已諳熟九九乘法表、整數四則運算,並使用了分數。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