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客家人與客家文化

第45章 第六節工商界人物

客家人與客家文化 丘桓兴 1494 2018-03-20
羅芳伯,原名羅芳,因受尊崇而稱羅芳伯。 1736年生於廣東梅縣。早年入天地會,致力復興民族大業。 1772年率同鄉從虎門乘獨木連體船,遠航至婆羅洲(今為加里曼丹)坤甸。此地產金,他與同鄉組織“蘭芳公司”,從事採金和種植業,併購買軍火自衛,抗禦海盜和荷蘭殖民者。一次,土人叛亂,當地蘇丹求助於羅芳伯。他探得叛酋虛實後,奇襲獲勝。自此蘇丹與他兄弟相稱,後又相讓土地縱橫幾千里。 1777年,羅芳伯根據僑民意願,建立獨立民主“國家”,具有民主共和政體。他任“大唐總長”,又稱“大唐客長”,即中國人作客海外的首長。下設公署,訂立制度,公選官吏。他重視發展經濟,鼓勵開礦、開荒,提倡經商,發展交通。他重視教育,廣設漢文學校,且不收學費。他還開辦兵工廠,鑄炮,練兵,成為富強之“國”。

1795年,羅芳伯積勞成疾,他召各執事首長囑咐後事和禪讓傳賢。去世時年僅58歲。 張弼士,1840年生於廣東大埔縣。 16歲隨人渡海到當時荷屬雅加達,先當傭工,後自己開設商行代銷各國酒類。 19世紀末,他在南洋墾殖橡膠、椰子、胡椒、咖啡和採礦業,成為華僑巨富。 為振興祖國工業,他先後投資興辦粵漢鐵路、廣三鐵路,創辦山東煙台張裕釀酒公司以及銀行、採礦、玻璃業。張裕釀酒公司出品的“可雅白蘭地”,在1915年舊金山萬國商品博覽會獲金獎,遂改名“金獎白蘭地”,馳名全球。張弼士熱心社會福利事業和教育事業。 1900年黃河決口,他發起募集100餘萬兩白銀,賑濟祖國災民。 1916年9月12日因病逝世,享年75歲。

胡文虎,1882年生於緬甸仰光。祖籍福建永定縣。其父1861年由原籍赴仰光,開設永安堂中藥行。胡文虎、胡文豹兄弟繼承父業後,第二年胡文虎赴各國考察藥業,研究良方,其虎牌商標萬金油風行海內外。 胡文虎熱心創立文化教育和各種慈善事業,建學校、辦醫院、設報館,這是他服務社會的三大事業。胡文虎、胡文豹兄弟關心社會慈善公益事業,捐贈不分國界,不論宗教,獲得各國政府及慈善機構頒授許多勳銜及獎章。胡文虎1954年9月5日病逝,享年72歲。 胡文虎之女胡仙博士,繼承父志,經過努力,她擔任了《星島日報》集團董事長,並擔任世界中文報業協會主席、國際新聞學會副會長等職。她關心祖國建設,積極在中國內地投資,並做了大量慈善事業。

田家炳,1919年生於廣東大浦縣。 18歲起,先後去越南、印尼經營工商業。 20世紀50年代末移居香港,在元朗屯門海邊購買30萬平方米海灘,填海建廠,1960年底出產了第一批人造革。經過20多年努力,終於獲得“香港人造革大王”的美譽。 田家炳關心家鄉和祖國的建設,多年來他為家鄉大埔和祖國捐獻巨資,建造橋樑、道路、學校、醫院、水電站及投資文化、藝術及工農業生產等領域。 1994年1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其發現的第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以表彰他對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和教育事業作出的重大貢獻。 曾憲梓,1933年生於廣東梅縣。作為“亞洲領帶大王”,他走過艱苦創業之路,終於在香港建立金利來(遠東)有限公司。隨後陸續擴大到皮革、皮鞋、皮包等皮具製品,並由香港進入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歐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85年當選亞洲領帶協會主席。

曾憲梓時刻想著回報祖國和家鄉的養育之恩。他捐巨資用於母校梅縣東山中學和中山大學,以及祖國文化教育、體育衛生和社會公益事業。據不完全統計,他捐資200多個項目,總金額超過8000萬人民幣、2.3億港元和1800多萬美元。他捐資1億港元設立的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對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其發現的第3388號小行星命名為“曾憲梓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