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客家人與客家文化

第36章 第八章海外客家華僑及僑鄉習俗

客家人與客家文化 丘桓兴 1268 2018-03-20
客家人稱出國謀生為“過蕃”。因為他們大都是去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這些毗鄰中國南方的國家,因之又稱為“出南洋”。 舊時出南洋,主要方式有俗稱“賣豬仔”和由“水客”帶過蕃兩種途徑。其中前者約佔華僑的20%,後者為80%。 “賣豬仔”,根據華工出國時間、地域、勞動組織形式的不同,可分為“豬仔”、“契約華工”、“賒單工”等多種類型,這是近代殖民主義者掠奪華工去南洋和世界各地做苦力的一種手段。當南洋傳來招募華工的消息後,設在廣州、澳門、香港、汕頭等地的“豬仔館”,便派人去內地“招募”。他們或誘騙拐賣,或武力擄掠,還要逼迫被“招募”者簽訂賣身償債契約。然後便把這些勞工用豬仔船運往南洋各埠販賣,因而人稱“賣豬仔”。據統計,當年在廣州、汕頭的“豬仔館”便有30多間,粵東許多客家人就是從這兩個港口被賣“豬仔”出去的。

在被稱作“活動地獄”的豬仔船上,華工被鎖禁在輪船大艙裡,擠得密密麻麻,以致臥無尺地,難以轉身。他們吃不飽,喝不上水,加上空氣污濁,暈船嘔吐,生病者極多,有些人在販運途中便命喪黃泉,被扔下大海。為此,有一首客家山歌描述過蕃時的苦難情景:“至囑親友莫(不)過蕃,海浪拋起高過山,暈船如同天地轉,艙底相似下陰間。” 那些僥倖活著上岸的華工,他們過關時,還要被剝光衣服檢查,備受凌辱。至於他們後來為主人採礦、墾殖、修路,亦是飽嚐人間辛酸。有一首客家山歌描述在錫礦打工的艱難日子:“日頭似火熱難當,挑擔錫泥上跳幫,一身曬到鍋底黑,心中苦楚誰思量。”他們中雖有倖存下來的,但更多的是很快就被折磨死去,或終身困苦,因而許多“豬仔”一上船便沓無音信。

由“水客”帶過蕃,這是在南洋的親人,委託水客把家鄉某人帶去南洋。水客是往返唐山與南洋之間,專門替華僑和僑眷帶信、代寫書信,帶銀錢、捎物品的人。由於他們在南洋住的時間長了,熟門熟路,與當地的海關、移民局等都建立了關係。於是,他們接受當地華僑的委託,為家鄉的過蕃者代辦護照、簽證及其他各種手續,並帶著他們來到南洋。最後,水客從華僑那裡收取俗稱“走水錢”的報酬——一般為所花費銀錢的3%—10%。 近代過蕃,皆乘輪船,其中通過南中國海需航行七天七夜,於是俗稱為“過七洲洋”。南中國海風急浪高,不時還有颱風突襲,險惡重重。於是,每有子弟過蕃,其家庭、宗族乃至全村,都要當作一件隆重的大事來辦。 臨行前一天,過蕃者的父母要備好三牲、酒茶、乾鮮果品的齋盤和香燭紙錢,在大門口的禾坪擺設香案,擺上供品,虔誠地敬祀天神,祈求一帆風順。全家還要用三牲等,到祖宗祠堂去,一來讓過蕃的子弟向列祖列宗辭行,更重要的是向祖宗祈求平安:“我兒明天就要出洋過蕃,請祖宗保佑他一路平安,順風得利。日後,我兒會用桌板扛銀子回唐山的,……”

是晚,主家便用這些敬神、祭祖的供品烹煮菜餚,擺設酒席,邀請族中長輩、親友共宴,歡送子弟過蕃,並再三叮囑到了南洋,切莫忘了唐山的父母兄弟。 第二天清晨出門時,過蕃者依俗要從祠堂或圍屋的正門出發上路。長輩、父母、兄弟、親友都要送行,而且,他們或低聲叮囑,或心中默念,祝福子弟一路平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