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客家人與客家文化

第33章 第二節比興、雙關、重章疊句——客家山歌的表現手法

客家人與客家文化 丘桓兴 837 2018-03-20
客家山歌,以客家話口語編詞,通俗易懂,形像生動,押韻上口,尤喜用比、興、賦等藝術手法和重章疊句的表現形式。這些與2000多年前的15國國風,漢樂府民歌,以及唐宋“竹枝詞”,都是一脈相承的。 “比”的山歌很多、很精彩:
“興”的山歌也比比皆是: “賦”的山歌,直抒胸臆,頗為動人:
重章疊句的山歌,雖有字句重疊之嫌,但反复吟詠,一唱三歎,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雙關”的表現手法,在客家山歌中非常普遍,除了前面已述的“問妹愛廊唔愛廊”外,再舉一首: 欖是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常見的橄欖,嚼欖初覺酸澀,但細嚼漸感苦盡甘來,滿口生津,回味無窮。這裡是雙關語,以欖喻攬(擁抱),它看似詠唱男女共同收橄欖的勞動場面:男子爬上欖樹打橄欖,女子在欖樹下張開衣襟,承接下墜的橄欖,實則藉諧音雙關,隱喻熱戀中的女子熱切希望得到意中人的擁抱和情愛。

客家山歌,一般每首四句,每句七字,第一、二、四句押韻,多用平聲韻,這一形式與中國古典詩詞中的“七絕”很相似。 為何客家山歌每首四句?這是因為唱者大都是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加之所唱的內容,不論是詠物敘事,還是抒發情意,往往只唱一事一物,有四句就夠了。如若雙方對唱山歌或互斗山歌,要即時迴唱,以快取勝,更得以短為宜。當然,一兩句太短,表達不清,三句亦單調,四句則比較適宜,也符合為文作詩“起承轉合”的傳統。至於四句之中,一、二、四句要押韻,而且押平聲韻,這是古詩詞的傳統之一,也與客家山歌是唱的分不開:押平聲韻,有利於歌手的吐字、發音、傳聲,唱起來音樂性強,可以唱得更加悠揚、舒展。 客家山歌每句七字,這也與音樂有關。歌唱一般以兩個字為一拍。四言二拍,未免簡單;五言或六言三拍,唱來拘謹,不夠舒暢;而七言可分為四拍,而且最後一拍是單音,便於換氣,也可唱得舒展一些,更有利於抒發情感。不過,客家山歌每句七字,平仄自由,不像古詩中的“七絕”那般嚴格講究平仄。這是因為山歌畢竟是唱的而不是閱讀的,可以靈活自由一些,更何況這些都是客家平民在山間田頭的即興創作、即時對唱的呢!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