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服飾

第52章 第五節梳妝

中國古代服飾 戴钦祥 754 2018-03-20
滿族婦女的發式變化較多,孩童時期,與男孩相差無幾。描述賈母八旬大壽時的排場,“邢夫人王夫人帶領尤氏鳳姐並族中幾個媳婦,兩溜雁翅,站在賈母身後侍立,……台下一色十二個未留頭的小丫頭,都是小廝打扮,垂手侍候”(第七十一回)。這未留頭的小丫頭就是男裝打扮的女孩子。女孩成年後,方才蓄發挽小抓髻於額前,或梳一條辮子垂於腦後。已婚婦女多綰髻,有綰至頭頂的大盤頭,額前起鬅〔peng朋〕的鬅頭,還有架子頭。 “兩把頭”是滿族婦女的典型發式。這種發式,使脖頸挺直,不得隨意扭動,以此顯得端莊穩重。梳這種髮髻者多為上層婦女。一般滿族婦女多梳如意頭,即在頭頂左右橫梳兩個平髻,似如意橫於腦後。勞動婦女,只簡單地將頭髮綰至頂心盤髻了事。以後受漢髻影響,有的將髮髻梳成扁平狀,俗稱“一字頭”。清末,這種髮髻越增越高,有如牌樓,名“大拉翅”。

漢族婦女的髮髻首飾,清初大體沿用明代式樣,以後變化逐漸增多。清中葉,模仿滿族宮女發式,以高髻為尚。將頭髮分為兩把,俗稱“叉子頭”。又有的在腦後垂下一綹頭髮,修成兩個尖角,名“燕尾式”。後來還流行過圓髻、平髻、如意髻等式樣。此外,還有許多假髻,什麼蝴蝶、羅漢(上髟下狄)、雙飛燕、八面觀音等等。清末,又有蘇州厥、巴巴頭、連環髻、麻花等式樣。年輕女孩多梳蚌珠頭,或左右空心如兩翅樣的發式,或只梳辮垂於腦後。以後梳辮漸漸普及,成為中青年婦女的主要發式。頭飾,北方婦女冬季多用“昭君套”,是用貂皮製作覆於額上的。中寫劉姥姥見到“那鳳姐家常帶(戴)著紫貂昭君套,圍著那攢珠勒子”(第六回),就是這種打扮。江南一帶還時興戴勒子,上綴珠翠,或繡花朵,套於額上掩及耳間。髻上飾物還有簪,用金、銀、珠玉、翡翠等製作,有的做成鳳形而下垂珠翠,有如古代的步搖。還有的做成各種花形,行走時輕微搖動,華麗而動人。


蚌珠頭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