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漢化佛教法器服飾略說

第2章 第二節佛教三寶與寺院

一種宗教,從形成到發展,一般需要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一定的教義,常以經典形式記載並傳播。 (2)具體的崇拜(禮拜)對象,此種對象常以具體形象顯示。從歷史發展看,表現為人的形象的越來越佔大多數,拜物教居少數。許多宗教都以本宗教的創始人為膜拜對象。 (3)用適當方式——常為有層次的多種方式——組織起來的相當數量的信徒。 (4)獨有的活動場所,即本教派的根據地。 以上四項條件,佛教全都具備。 佛教的教義,在各大宗教中最富於哲理性和學術性。佛教一方面在吸收其他教派教義的同時創造出自己的經過深思熟慮的獨特教義,另一方面採用了大量的古代神話、傳說、故事,使其為我所用。佛教在其發展中派系繁多,經典繁富,結集成“三藏”,即傳為釋迦牟尼佛所說理論的“經藏”,所說清規戒律的“律藏”,還有後代闡釋佛說精義的“論藏”。我們本書中講的法器服飾都各具其本身的鮮明特點,其規定多載於律藏,其他兩藏中也有講到的。

佛教是逐漸形成的一種多神教,有“佛”“菩薩”“羅漢”“諸天鬼神”等一系列龐大復雜的崇拜對象,並以雕塑和繪畫等圖像顯示之。因圖像繁多而且是信徒的主要膜拜對象,所以又常常被人戲稱為“像教”。這些膜拜對象的服飾各有特色,但在本書中只能約略地講到。禮拜他們的待候所用的種種“法器”,則在本書中重點講述。 佛教的信徒,是用清規戒律為依據嚴密組織起來的“七眾”,即出家二眾:比丘(俗稱和尚),比丘尼(俗稱尼姑,不可當面如此稱呼);年幼的待候補的出家人:沙彌(俗稱小和尚),沙彌尼(俗稱小尼姑,也不可當面稱呼),式叉摩那(學戒女,由沙彌尼向比丘尼過渡期中受兩年左右考驗者);在家二眾:優婆塞(居士)以及優婆夷(信女)。他們的服飾都有明確規定,但又是從各地區歷史上逐步發展變化才形成的。本書中重點講述。

佛寺是佛教的主要根據地。佛寺中的種種安置,當然也有明確規定。本書中也重點講述。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以上所說的,就是佛(膜拜對象)、法(教義)、僧(信徒)三寶與寺院,它們是佛教賴以生存與發展傳播的必要條件。本書中講述的,只是與三寶和寺院密切相關的法器服飾,所述以漢化佛教為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