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園林

第10章 第五節古代園林的植物配置

中國古代園林 耿刘同 3703 2018-03-20
園林的林字,包括樹木花草,園林中的植物,絕不可少,可以說,沒有這些植物在園中進行著不間斷的新陳代謝,只能是一座死園,或者就不成其為園。但雖有花草樹木,如果配置不當,沒有章法,又不施以修剪汰除,那便成了一座荒園。 古代園林,隨著地域的不同,植物品類也有所區別。同樣,不同性質的園林,也有著不同的綠化手法和風格。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有別,嶺南的私家園林與江南的私家園林也有所不同。在長期造園實踐中,人們對植物品種的選擇,已經在適應地形,與不同性質建築的配合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水邊植柳,間種桃花,杭州西湖的蘇堤,北京崑明湖的西堤,揚州瘦西湖的長堤春柳,花木與環境配合都恰到好處。每當春日,桃紅柳綠,都是一幅春回大地的畫面。要得到山林的野趣,就要追求“雜樹參天”、“繁華覆地”的效果。這裡覆地的繁花,當指的是野花。再有就是小院栽植梧桐,佛殿前種植銀杏,山上栽植松柏等等。但是有一些植物品種是被園林所偏愛的。這裡先說歲寒三友松、竹、梅。

松樹的品種很多,常青、耐寒、長壽是鬆的共性,在某種程度上,松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徵。園林中的松,尤其是古松,是其珍品。以鬆為景的很多,光避暑山莊內就有萬壑松風、松雲峽、松林峪、松鶴齋等景區。杭州西湖有萬松嶺、瘦西湖有萬松疊翠,這些都是以鬆為名、以鬆成景的松林景緻。現存古代園林的古松,有的知名度很高,如北海團城上的遮蔭侯,是乾隆皇帝命的名,迄今200多年,它仍然枝繁葉茂,為遊客遮擋烈日。在離它不遠處,還有一株被乾隆封名為白袍將軍的白皮鬆,是金代種植的,有800年的歷史,至今,這位白袍將軍仍站在團城的城堞後面,是北京城市中心少有的街景。在寺廟園林中,北京戒台寺以鬆樹著稱,有活動松、臥龍松、自在松、九龍松等名松。在皇家園林中,松樹更是突出的樹種。像頤和園、香山靜宜園,都以鬆樹造景。頤和園後山中御路兩側的松樹,都種於200多年前的乾隆年間,沿途偃、仰、俯、直,神態各異,蒼古可愛,是園中賞不厭、看不夠的佳景。在私家園林中松樹相對栽種較少,古松更是鳳毛麟角。

說到松,得順便介紹一下柏樹。俗話說松柏常青,其實柏樹年齡更長久。古代園林中,特別是寺廟園林中的柏樹,有千年以上歷史的就很多。太原晉祠中有一株周柏,傳為周公手植。其他如北京天壇、中山公園和紫禁城禦花園內的柏樹,都有數百年至1000年的歷史。 松柏都以古為名貴,竹卻以新竹為佳妙,所有類型的園林都鍾愛竹。揚州個園的園名源於“竹”字的半邊,園中也多植竹。寺廟園林也種竹,多種紫竹。竹子的品種極多,一般園林中的牆根,假山的坡腳多種矮生的箬〔ruo弱〕竹。點景又多以竹梢枝葉探出牆頭,有藏有露。俗話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有一篇題畫短文,摘錄如下: 十笏茅齋,一方天井,修竹數竿,石筍數尺,其地無多,其費亦無多也。而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閒中悶中有伴。非唯我愛竹石,即竹石亦愛我也。彼千金萬金造園亭,或游宦四方,終其身不能歸享。而吾輩欲遊名山大川,又一時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歷久彌新乎!

在觀賞方面,竹子的好處,在這篇短文中擺得很全了。此外,竹子的好處還在於宜山宜水,容易成活,容易成林,也容易更新。紛披疏落竹影的畫意,蕭蕭淅瀝竹聲的詩情,確實是園林中不可缺少的美景。在私家園林中,曲徑通幽的景緻,多半由竹林中的石子路來表現,而杭州西湖的雲棲竹徑一景所呈現的“萬竿綠竹影參天,九曲山溪咽細泉”的畫面,又是一種雄秀幽深的情調。以竹造景,風格是多種多樣的,三竿兩竿,一叢幾叢,與各種景物巧妙搭配,都能構成園中的點景小品,與花與石、與泉流與曲徑、與粉牆與漏窗、與簷與階、與松柏與桃柳、與風與雪、與露與月都能組成畫幅,竹是最理想的園林植物。 梅花是園林內又一種受到古代造園家喜愛的植物,但是在北方的園林裡,露地卻看不到它的踪影,在南方的園林裡,梅和竹一樣是少不了的點綴。在漢代的上林苑中就有紫花梅、同心梅、紫蒂梅等等供觀賞的梅,直至近代的無錫梅園,更是滿山種梅數千株,並以梅名園。

在民族文化的寶庫中,以梅為主題的畫,以梅為主題的詩,比比皆是。要是說松竹,習慣用它們比喻人的高風亮節,那麼,梅就經常用來頌揚人的錚錚傲骨。園林植物的觀賞價值,在更高的層次裡,是人化了的,松竹梅除去它們挺秀的姿影,芬芳的氣息,還能勾起許多人生哲理的解析,使人在精神上產生共鳴。 園林中常見的春季的花卉是牡丹、芍藥、玉蘭、西府海棠、繡球、迎春、木香、山桃。夏季裡有廣玉蘭、荷花、睡蓮、石榴花、玉簪花、梔子花、茉莉花。秋天裡有菊花、桂花、木芙蓉。冬天裡有臘梅、水仙。中國園林的四季,色彩斑斕,清香馥郁。 “霜葉紅於二月花”,園林秋景的紅葉,給一年一度的秋遊,創造了一個最好的去處,全國園林以紅葉著稱的景點有北京香山、東北的千山、南京的棲霞山、湖南的岳麓山、蘇州的天平山。它們隨著大雁南飛的翅影,依次呈現出蔚為壯觀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盛景。即使在空間有限的私家園林中,一兩株紅楓,七八株盆菊,也能把這個秋色不失時機地點畫出來。

春花秋實,園林的四季景色,多半由植物的代序來完成,所以在佈置栽種時,要認真選擇品種,要精心品定位置,還要周詳地考慮到詩情畫意中習慣的配景。如陶潛的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千餘年來,園林的籬邊多要點綴菊花。另一些是因為生態的需要,如紫藤要立架,牡丹花盛開時要搭棚遮蔭。 “開到荼(上艹下縻)花事了”的荼(上艹下縻)〔tumi 途迷〕是晚春初夏的花卉,屬薔薇科,枝幹修長柔弱,須要扶持,有牽到牆上的,有立架的,還有依倚山石的,在春天的繁盛花事將要終了之時,璀璨的荼(上艹下縻)便成了園林中一時的寵兒。 夏季的荷花是水生植物,但除去皇家園林的池面寬闊可以栽種,寺廟園林的宗教色彩有情理之需要外,在私家園林中很少將荷花直接栽種在水池之中,而多數是收集珍貴品種用缸養植,甚至經培植而育出微型化的碗蓮以供欣賞。歷史上有過這樣的記載:某園主宴客,客人要通過一座乾涸的水池到達宴廳,待到宴畢辭出,再經過那座水池時,不但滿池漪瀾,而且亭亭玉立的荷花,聚散有致地分佈在水面上,使得賓客們驚嘆不已。這個近於魔術的園林故事,要再現並不難,只須將事先備好的缸養荷花放入池底,然後放水入池,漫過缸口,便取得這個效果。可見園林對植物造景生情的應用,已具有相當高妙的手段。傳說始於唐代女皇武則天的冬季烘熏牡丹的傳統技藝,至今還被用來點綴園林,北京中山公園內唐花塢的建造,便有著這種意思。現在,四時的花卉集於一時開放,早已不限於牡丹了。中國古代園林的植物園藝技術,在利用自然、適應自然的同時,還在不斷改造自然,人化自然。在人化的自然方面,我們特別要介紹一下屬於園林範疇的盆景藝術。

盆景,據考證始於唐代,是由插花、盆栽發展而來的。園林藝術是以自然山水景物為藍本的,盆景藝術也是自然的摹仿、濃縮、提煉,它比園林更精微。盆景藝術是中國園林藝術中不可忽略的組成部分,在民族傳統文化的寶庫中,它又能獨自佔有一席位置。 從自然科學的角度看盆景,特別是以植物為材料的樹樁盆景,是古代園丁充分掌握了植物生長的客觀規律,按照主觀願望,控制生長,進行藝術加工的產物。盆景的出現,使植物露天造景,進入廳堂裝飾成為可能,同時它也是室外綠化進入室內的主要手段,是植物的移動觀賞。具有1000多年的盆景藝術,發展到現代,仍然生機盎然,流派紛呈,並且不斷有新的風格產生,優秀的作品問世。盆景藝術在歷史上就已東傳日本,近代又西傳歐美,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盆景有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型。樹樁盆景現在存活於世的,有明代遺物,至少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一棵植物在盆中生長300多年,要經過多少代人的養護管理,稍有疏忽,如斷水、缺肥,便不能存活,就從這一點來看,盆景也是值得園藝家們十分珍愛的。 盆景的流派很多,其中揚州一帶傳統的風格是以鬆柏榆楊(黃楊)為主要創作材料,不管是什麼樹種的松,成型後的姿態,都像一株小中見大的松樹,在矮小中要顯出蒼老古樸的氣勢。尤其黃楊盆景,主干高不過數寸,枝幹卻遠伸盆外,用棕絲綁紮成一片片平整的樹冠,叫做雲片,所謂“一寸三彎,縮龍成寸”就是指的這種難度很大的盆景製作技術。這種控制生長、人為地造出型態的盆景,比起其他流派自由舒展的盆景來,是刻板了些,缺乏生氣,但是它作為園林廳堂內的陳設,卻與室內的環境異常協調合拍。同時,它又是有生命的活物。為了達到這種協調,陳放在几案上的盆景,還要有一個幾座,架設在盆案之間,形成過渡。自由舒展,趨於自然的盆景適合在園林庭院中陳放,與四周的露地栽植的花木,層次分明,相得益彰。

花木能夠離開園林,園林卻離不開花木。 “園”這個字,最早指的是果園。園林中觀果的植物種植,也非常普遍,同樣起到點景、點境、點時、點色的觀賞效果。舒花布實,尤其是金秋時節,丹柿、紅棗、木瓜、山楂、蘋果,從初秋到深秋,以至進入霜期的冬日,它們往往仍然掛在枝頭,垂在簷下,倒映在假山之畔的水池裡,裝點著園林的美。在南方的庭院,更有那南天竺一穗穗紅豆,璨若珊瑚,珠光寶氣,在霜雪中閃爍。使寂寞的園林之冬,透出春天的生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