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不可思議的物理

第15章 14.永動機

不可思議的物理 加来道雄 9390 2018-03-20
在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經典小說《眾神自己》(The Gods Themselves)中,一位2070年的無名化學家偶然得出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現:電子泵,它可以憑空生產出無限量的能量。其影響是立竿見影的,也是深遠的,他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滿足了文明對能源無法遏制的渴求。 “這是全世界的聖誕老人和阿拉丁神燈。”阿西莫夫寫道。他組建的公司很快成為地球上最有錢的公司之一,使石油、天然氣、煤和核工業消失大吉。 世界被免費的能源所淹沒,文明沉醉於這一新發現的能源。當人人都在慶賀這一偉大成就時,一位孤獨的物理學家卻感到憂慮。 “這所有的免費能源是打哪兒來的呢?”他問自己,最終他揭開了秘密。免費的能源是付出可怕的代價才產生的,這些能源來自一個太空中的洞,它將我們的宇宙與一個平行宇宙相連接,能量突然湧入我們的宇宙引起了連鎖反應,將最終毀滅星體和星系們,把太陽變成超新星,並且由此毀滅地球。

自有史以來,傳說中的“永動機”一直是發明家、科學家以及江湖術士和職業騙子們的神聖夢想——一台永遠運行而不損失任何能量的裝置,更強的版本則是一台創造能量比其消耗能量更多的裝置,比如電子泵,它會創造免費的、無限的能量。 在未來的歲月中,隨著我們的工業化世界逐漸把石油用盡,尋找大量新興清潔能源的壓力將會出現。飛漲的燃氣價格、不斷下降的產量、愈演愈烈的污染以及大氣變化——都加劇著對能源全新的、強烈的需求。 如今,一些科學家利用對於製造無限量免費能源的關注,想將他們的發明以數億美元的價格出售。許多發明家被財經媒體譁眾取寵的斷言所誘惑,週期性地爭相做這樣的事情,那些斷言常常將這些異端者吹捧成下一個愛迪生。

永動機的風行流傳甚廣。在《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題為《PTA的散伙》(The PTA Disbands)的一集中,麗莎(Lisa)在一次教師罷工期間製造了她自己的永動機。這使得霍默(Horner)莊嚴宣佈道:“麗莎,上這兒來……在這個房間裡我們遵守熱力學定律!” 在電腦遊戲《模擬人生》(The Siras)、《異度傳說》(Xenosaga)I、II和《創世紀VI:虛偽先知》(Uhima VI : The False Prophet),以及尼克國際兒童頻道(Nickelodeon)的節目《侵略者Zim》(Invader Zim)中,永動機在劇情中佔據了醒目的位置。 但如果能源如此寶貴,那麼我們製造出一台永動機的可能性有多少呢?這樣的裝置確實不可能實現嗎?又或者,它們的誕生會修正物理學定律嗎?

對文明而言,能源必不可少。事實上,人類的全部歷史都可以使用能源這面透鏡觀看。對於99.9%的人類存在而言,原始社會就是流浪、掙扎在食物的匱乏和狩獵之中。生命是殘酷的,也是短暫的。可利用的能源為1/5匹馬力——自身肌肉的力量。分析我們祖先的骨骼,會發現嚴重磨損的痕跡,這是由日常生存的重負造成的。人的平均的預期壽命低於20歲。 但在約1萬年前,最後一個冰川紀結束後,我們發現了農業,並且馴養動物,特別是馬,逐漸將我們的能量輸出提高到了一匹或兩匹馬力。這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重大革命。有了馬和牛,一個人就有了足夠的能量自己耕種一整塊田地、日行數十英里,或者將數百磅的石塊或穀物從一處搬到另一處。在人類歷史上頭一次,家庭擁有了剩餘的能量,結果造就了我們最初的城市。額外的能量意味著社會有能力支撐一個工匠、建築師、建造工和文士的階層,這樣一來古代文明便得以繁榮昌盛。很快,雄偉的金字塔和帝國就在叢林和沙漠中豎起。人的平均預期壽命達到了約30歲。

隨後,約300年以前,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重大革命發生了,隨著機器和蒸汽動力的出現,可供一個人使用的能量竄升到數十匹馬力。利用蒸汽機車,人們如今能夠在數天內穿越整片大陸。機器能夠耕耘整片土地,將數百名乘客送出數千英里,並且使我們得以建造巨大又高聳的城市。到1900年,美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幾乎達到了50歲。 今天,我們正處於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重大革命——信息革命之中。由於人口爆炸,以及我們對電力和能源的如飢似渴,我們的能源需求飛漲,而且我們的能量補給已經被過度使用到了極限。可供一個人使用的能量現在以數千匹馬力計。我們相信一輛汽車能夠產生數百匹馬力。不出所料,這樣對能量愈演愈烈的需求引起了對更強大的能源的關注,其中包括永動機。

對永動機的追尋自古就有。首次製造永動機的紀錄是在8世紀的巴伐利亞,其後1000年中出現的改良型永動機都以此為藍本,它的基礎部分是一連串小磁鐵附在一個輪子上,就像一個摩天輪。輪子被放在地面一塊較大的磁鐵之上。當輪子上的磁鐵一塊塊經過靜止的大磁鐵上方,它們應該會被大磁鐵吸引,隨後排斥,由此推動輪子,製造出永恆運動。 另一種別出心栽的設計是1150年由印度哲學家婆什迦羅(Bhaskara)發明的,他提出了一種永遠轉動的輪子——在輪子的邊緣加一枚砝碼,使輪子由於不平衡而轉動。砝碼會在旋轉的時候做功,隨後它將回到最初的位置。婆什迦羅稱,通過一次又一次反复這一過程,可以憑空獲取無限的功。 巴伐利亞永動機和婆什迦羅永動機以及它們的許多後繼者都具有同樣的要素:某種類型的輪子,能夠無須添加任何能量就旋轉一圈,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可利用的功(仔細檢査這些設計精巧的機器通常會發現,事實上每轉一圈能量都在損失,或是可使用的功無法被獲取)。

文藝復興的到來加快了永動機的產生。在1633年,一台永動機獲取了第一個專利許可證。到1712年,約翰·白斯勒(Johann Besster)在分析了約300種不同的類型後,提出了他自己的設計(根據傳說,他的女僕後來揭發他的機器是一場騙局)。甚至連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畫家和科學家列奧納多·達·芬奇也對永動機產生了興趣。儘管他在公開場合斥責永動機,將其與對“賢者之石”的徒勞搜尋相提並論,伹私下里在自己的筆記本里繪製了精巧的自我驅動永動機的草圖,包括一個離心泵和一個用於在火上旋轉烤肉叉的旋轉式煙囪帽。 到1755年,被提交的設計數量極多,以至於巴黎的皇家科學院宣布將“不再接受或受理有關永動機的方案”。

永動機歷史學家亞瑟·奧德-胡姆(Arthur Ord-Hume)就這些發明者不知疲倦的奉獻進行了寫作,他們辛勤工作著,哪怕成功機會微乎其微。胡姆將他們與古代的煉金術士相提並論。但是,他寫道:“哪怕是煉金術士都會承認自己的失敗。” 造出永動機的獎勵非常巨大,騙局成了家常便飯。在1813年,查爾斯·李德黑法(Charles Redheffer)在紐約展示了一台使觀眾們噴噴稱奇的機器,能夠憑空製造出無限的能量(但羅伯特·富爾頓[Robert Fulton]仔細檢査機器後,發現有一條隱蔽的羊腸線傳送帶驅動著機器。這條傳送帶又連接到一個在閣樓中悄悄轉動一個曲柄的男子那裡)。 科學家工程師們同樣被捲進了永動機的狂熱中。 1870年,《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被一台由EP威利斯(EPWillis)製造的機器愚弄了,雜誌刊登了一篇標題聳人聽聞的報導《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現》(Greatest Discovery Ever Yet Made)。但稍後調査者發現,威利斯的永動機有著隱蔽的能量來源。

在1872年,約翰·厄恩斯特·沃瑞爾·凱利(John Ernst Worrell Kelly)製造了那個時代最轟動、也最賺錢的騙局,騙得近500萬美元,在19世紀晚期這是一個天文數宇。他的永動機的基礎是共振調音叉,他聲稱它們在“乙醚”中浸泡過。凱利這個沒有科學背景的人會邀請富有的投資人到他家,在那裡他會用他的液壓氣動振顫真空發動機(Hydro-Pneumatic-Pulsating-Vacuo-Engine)使他們驚喜萬分,這一機器會在沒有外界能量來源的情況下高速運轉。急切的投資者們被這一自我驅動裝置迷住了,爭相把錢倒進他的保險櫃。 後來,幾個幻想破滅的投資者憤怒地控告他欺詐,他也的確在監獄裡度過了一些日子,但他死時仍是一個有錢人。在他死後,調查者們在他的機器中發現了構思絕妙的秘密。當他的房子被拆除的時候,地下室地板和牆壁中隱藏的管子被發現,它們秘密將壓縮空氣送入他的機器,而這些管子是由一個飛輪提供能量的。

甚至連美國海軍和總統都上了一台永動機的當。在1881年,約翰·加姆吉(John Gamgee)發明了一台液氨機器。冷氨的蒸發會製造出膨脹的氣體,推動一枚活塞,這樣就能夠利用海洋本身的熱量為機器提供能量。美國海軍被從海洋中獲取無盡能量這一念頭給迷住了,於是批准了這一裝置,甚至還將它演示給詹姆士·加菲爾德(James Garfield)總統看。問題是,蒸汽無法被徹底凝結回液體,因此整個循環無法完成。 報送給美國專利與商標局(US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OSPTO)的永動機方案很多,因此該局拒絕在沒有提交操作模型的情況下為這類裝置授予專利。在某些罕見的情況下,當專利審査員無法從模型上發現明顯的缺陷時會授予專利。 USPTO宣布:“除了涉及永動機的案例之外,我局通常不要求提交模型以演示裝置的可操作性。”(這一漏洞使寡廉鮮恥的發明者們可以號稱USPTO已經正式認可自己的機器,由此說服天真的投資人為他們的發明提供資金。)

然而,從科學的角度看,對永動機的追求並非一無所獲。相反,儘管發明者們從來沒能製造出一台永動機,但為製造這樣一台傳說中的機器所投入的巨大時間和精力使物理學家們謹慎地研究起熱力發動機的本質(同樣,煉金術士們對能將鉛變成金子的賢者之石的徒勞搜尋也揭示了一些化學的基本定律)。 比如,在17世紀60年代,約翰·考克斯(John Cox)開發出了一台真正能夠永遠走下去的時鐘,動力來自大氣壓力的變化。氣壓的變化會推動一個氣壓表,氣壓表隨即會轉動鐘的指針,事實上,這台鐘甚至時至今日仍舊存在並運轉著。鐘能永遠運轉是因為其能量以大氣壓力變化的形式從外界獲取。 像考克斯的鐘那樣的永動機最終使科學家們假設這樣的機器能夠永遠運轉,只要有能量從外界送入該裝置,即總體能量守恆。這個理論最終導致了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誕生——物質和能量的總量無法被創造或消滅。最終,推斷出了三大熱力學定律。第二定律陳述,熵的總量永遠是增加的(粗略地說,這一定律表明,熱量只能自發地從高溫向低溫處流動)。第三定律陳述,絕對零度永遠不可能達到。 如果我們將宇宙比作一場博弈,而博弈的目的是獲取能量,那麼三大定律可以被改頭換面成下面這樣: (物理學家們小心翼翼地宣布這些定律未必永遠都是絕對正確的。然而,差錯從來沒有被發現過。任何試圖證明這些定律有誤的人都必須對抗幾個世紀以來的嚴謹科學實驗。我們將簡短地討論這些定律可能存在的缺陷。) 在19世紀科學引以為榮的成就中,這些定律經歷過悲劇,也經歷過勝利。這些定律的締造者之一,偉大的德國物理學家路德維希·波爾茲曼(Ludwig Boltzmann)自殺身亡,部分是由於他在製定這些定律時引起的爭端。 波爾茲曼是一個胸部發達、健壯如熊的矮個子男人,留著巨大的、叢林般的絡腮鬍。然而,他可畏的、粗野的外表掩蓋了他為保衛自己理論所受的創傷。儘管牛頓定律到19世紀已經根基穩固,但波爾茲曼認為這些定律還從未被精確地應用於極富爭議的原子概念,那是一個尚未被許多重要科學家接受的概念(我們有時會忘記,僅僅是一個世紀之前還有大把科學家堅持認為原子不過是個巧妙的噱頭,而非真正的實體。原子們小得不可思議,他們稱,它們或許壓根兒不存在)。 牛頓證明,是機械力而非精神或渴求可以決定一切物體的運動,波爾茲曼隨後用一個簡單的假設優雅地獲得了許多氣體定律,這個假設是:氣體由微小的原子組成,像台球們一樣,遵守由牛頓制定的力的定律。對波爾茲曼而言,一間有氣體的房間就像一個充滿微型鋼球的盒子,它們每個都按照牛頓的運動定律在牆上和其他球體上跳來跳去。在物理學最偉大的著作之一中,波爾茲曼(還有獨立的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韋)從數學上證明了這一簡單設想將如何造成令人大為驚嘆的新定律,並且開闢了一個名叫統計力學(Statistical Mechanics)的物理學新分支。 突然間,從第一原理中可以獲取許多物質的性質了。由於牛頓定律規定能量在應用於原子時必須守恆,原子間的每一次撞擊都保存了能量,這意味著整間屋子數万億個原子同樣保存了能量。能量的守恆如今不僅可以通過實驗確定,還通過第一原理進行證明了,那就是原子的牛頓機械運動。 但在19世紀,原子的存在仍是議論的熱點,並且被許多著名科學家,如哲學加家恩斯特·馬赫(Emst Mach)所嘲笑。波爾茲曼是一個敏感又常常情緒低落的人,他不安地發現自己成了避雷針,成了常常被反原子者惡毒攻擊的焦點。對於反原子者來說,任何無法測量的事物都不存在,包括原子。讓波爾茲曼更覺恥辱的是,他的許多論文被德國的一本重要物理學期刊編輯拒絕刊登,因為編輯堅持認為原子和分子是絕對的便利理論工具,而不是真正存在於自然界的物體。 個人攻擊讓波爾茲曼感到疲憊不堪、苦惱愁苦,遂於1906年自縊,當時他的妻子和孩子去了海灘。令人難過的是,他沒有意識到僅僅在一年之前,一位自視甚高、名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年輕物理學家已經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他寫了第一篇證明原子存在的論文。 波爾茲曼的研究以及其他物理學家的工作促進澄清了永動機的本質,將永動機分為兩類。第一種類型的永動機違反熱力學第一定律,即它們產生的能量事實上比消耗的能量多。每一次,科學家們都發現這一類的永動機依賴隱藏的外部能量來源,無論是通過欺詐,還是由於發明者並未意識到外界能量來源。 第二種類型的永動機更為精細。它們遵守熱力學第二定律。理論上一台第二種類型的永動機不產生多餘的熱量,因此它是100%有效的。然而,第二定律表明,這樣一台機器是不可能存在的——多餘的熱量必定會產生,而且因此,宇宙中的無序和雜亂,或者說熵(溫度除熱能所得的商),永遠都在增加。無論一台機器的效率有多高,它永遠都會排出一些多餘熱量,從而提高宇宙的熵。 總熵永遠增加,這一事實是人類歷史的核心所在,同樣也是大自然的核心所在。根據第二定律,毀滅遠遠比建造容易。某些事物,如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Aztec Empire),或許要花費數千年來建立,卻能在至多數月之間毀於一且。一隊由烏合之眾組成的、裝備著馬匹和槍支的西班牙征服者們完全摧毀了這個帝國。 每當你照鏡子時看到一絲新的皺紋或者一根新的白髮,你就是在觀察第二定律的效應。生物學家告訴我們,衰老過程是細胞與基因中遺傳誤差的逐漸累積,因此細胞的功能慢慢退化。衰老、生鏽、崩裂以及坍塌,也都是第二定律的示例。 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Arthur Eddington)曾經這樣評論第二定律意義深遠的性質:“我認為,熵永遠增加的定律在自然界的法則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你的理論被發現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我就不能讓你抱有希望了;它只會在深深的恥辱之中崩潰。” 哪怕在今天,雄心勃勃的工程師們(以及聰明的江湖騙子)仍舊不斷宣布發明了永動機。最近,《華爾街日報》要求我對一位發明者作出評論,事實上他已經說服投資者為他的機器投入了數百萬美元。激動人心的文章被發表在主流財經報紙上,由不具備科學背景的記者寫就,滔滔不絕地述說這一發明改變世界的可能性(並且在這一過程中產生夢幻般的盈利)。 “天才還是狂人?”標題高呼道。 投資者們為這個裝置燒了大把的錢,而它違背了在高中時傳授的基本物理和化學原理(令我震驚的並非是有人試圖欺騙缺乏警惕的投資人——這自打時間初始以來就存在了。令人吃驚的是這個發明者如此輕易便欺騙了富有的投資者們,只因為他們缺乏對基本物理學知識的了解)。我向《華盛頓日報》重複了諺語“蠢人有錢留不住”和PT巴納姆的名言(PTBarnum)“每分鐘都有傻子誕生”。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經濟學人》(Economist)和《華爾街日報》都曾為形形色色兜售自己永動機的發明者們刊登大篇幅專題文章,或許這並不叫人奇怪。 但這一切提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為什麼熱力學的鐵則會保有至高的地位?這是一個自三大定律首次被提出以來就一直困擾科學家們的謎團。如果我們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那麼或許我們能在三大定律裡發現漏洞,而其中的含義極度令人震驚。 在讀研究生時的某一天,我在終於得知能量守恆定律真正的開端后頓時失語。物理學的基本原則之一(由數學家艾米·諾特[Emmy Noether]在1918年發現)是,無論何時,當一個系統處理對稱性問題時都得出能量守恆定律。如果宇宙的規則在經過漫長的時間後仍舊保持不變,那麼令人驚訝的結果就是這個系統能實現能量守恆。 (此外,如果向任意方向移動,物理規則都保持相同,那麼動量同樣在任何一個方向上都守恆。如果物理定律在旋轉中保持不變,那麼動量也是守恆的。) 對我而言,這很令人吃驚。我意識到,當我們分析來自數十億光年之外、位於宇宙邊緣的遙遠星系的星光時,我們會發現它們的光譜與我們在地球上發現的光譜完全一致。在地球和太陽誕生前數十億年前放射出的光的遺跡中,我們見到了明明白白與如今在地球上發現的氫原子、氦原子、碳原子、氖原子等等的光譜相同的“指紋”。換言之,物理學的基本定律在數十億年中都沒有改變,並且直至宇宙的邊緣都保持穩定。 至少,我意識到諾特的定理意味著,能量的守恆可能會持續數十億年,要不就是永遠。據我們所知,沒有一條物理學基本定律隨著時間改變,這就是能量之所以守恆的原因。 諾特的定理對現代物理學的意義是深遠的。毎當物理學家創造出一種新的理論,無論它是陳述宇宙的開端、夸克與其他亞原子粒子的相互作用,還是反物質,都要首先從該系統遵循的對稱性入手。事實上,對稱性如今被認定是創造新理論的指導性原則。在過去,對稱性被認為是一個理論的副產品——一個有吸引力但根本無用的理論特徵,漂亮,但無關緊要。今天,我們認識到對稱性是定義任何理論的關鍵性特徵。在創造新理論時,我們物理學家首先從對稱性入手,隨後圍繞著它建立理論。 (令人遺憾的是,艾米·諾特就像她的前輩波爾茲曼一樣,不得不為了取得認同而竭盡全力地鬥爭。作為一位女數學家,她由於自己的性別而無法在主要學術機構獲得長期職位。諾特的良師益友、大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因為沒能給諾特取得職位而為她不平,他憤怒地說:“我們這兒是什麼地方?大學還是浴池?”) 這提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如果能量之所以守恆是因為物理學定律不隨時間而改變,那麼這一對稱性可能在罕見、異常的情況下被打破嗎?在宇宙範圍內,如果我們定律的對稱性在古怪、出乎意料的地方被打破的話,能量守恆仍舊有可能遭到違反。 如果物理學定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動,或者隨著距離的改變而改變,這就有可能會發生(在阿西莫夫的小說《眾神自身》中,這一對稱性由於太空中有一個將我們的宇宙和一個平行宇宙連接起來的洞而被打破了。在太空中,洞的周圍區域的物理定律發生了變化,由此使得熱力學定律瓦解。因此,能量守恆可以在太空中有洞——也就是蟲洞的情況下被違反)。 另一個目前有激烈爭議的漏洞是能量能否來自於虛無。 有一個誘人的問題:從虛無之中可以獲取能量嗎?物理學家們是在最近才認識到,真空的“虛無”根本不是空的,而是充斥著各種活動。 這一想法的支持者之一是20世紀的怪才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可敬的對手。他還支持零點能(zero-point energy),即真空可能擁有無法計數的能量。如果這是真的,那麼真空就是終極的“免費午餐”,能夠確確實實地以稀薄的空氣供給無限的能量。真空並不像被人們認為的那樣空無一物、不具有任何物質,而是最大的能量貨棧。 特斯拉出生於一個今屬塞爾維亞(Serbia)的小鎮,他在1884年身無分文地來到美國。他很快就成為托馬斯·愛迪生的助手,但由於才華橫溢,他變成了愛迪生的競爭對手。在一場著名的、被歷史學家譽為“電流之戰”的競賽中,特斯拉與愛迪生進行了較量。愛迪生認為他能夠使用他的直流電(DC)機使全世界電氣化,而特斯拉則是交流電(AC)的發明者,並且成功地證明了他的方法遠比愛迪生的優越,在傳送距離內造成的功率損耗要小得多。如今,整個地球的電氣化都是在特斯拉的專利、而不是愛迪生的專利基礎上進行的。 特斯拉的發明與專利數目超過700項,而且包括一些現代電氣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歷史學家已經證實特斯拉發明無線電早於古利埃爾莫·馬可尼(Gugllelmo Marconi)(他被公認為無線電的發明者),在威爾姆·倫琴正式發現X射線之前,他已經在研究X射線(馬可尼和倫琴後來都因為可能是由特斯拉數年前作出的發現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特斯拉還相信他能夠從真空中獲取無限的能量,這是一個他不幸未能在自己的筆記中證明的斷言。乍一看,“零點能”(或者說一個真空中蘊含的能量)似乎違反了熱力學第一定律。儘管零點能違背了牛頓力學,但是零點能的概念最近從一個出人意料的方向再次出現了。 當科學家們分析來自目前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人造衛星——比如WMAP人造衛星的數據時,他們得出了令人吃驚的結論——宇宙有整整73%是由“暗能量”組成的,那是一種純淨真空中的能量。這意味著,在整個宇宙中,分離各個星系的真空就是最大的能量蓄水池(這種暗能量極為巨大,它將星系推離彼此,而且最終可能在一場大凍結中把宇宙撕裂)。 暗能量遍布宇宙,甚至存在於你的起居室和身體內。外層空間中暗能量的總量真是天文數字,超出了所有星體和星系的能量總和。我們同樣可以計算地球上暗能量的總量,那相當之少,少得不足以為一台永動機提供動力。特斯拉在暗能量的問題上說對了,但是在地球的暗能量總量上犯了錯。 可是,他真的錯了嗎? 現代物理學中最令人尷尬的空白之一是,沒有人能夠計算出我們通過人造衛星可測得的暗能量總量。如果使用原子物理學計算宇宙中暗能量的總值,我們會得出一個誤差達10的120次方倍的數字!那是在1之後加上120個0!這是目前為止在一切物理學說中理論與實驗最嚴重的不匹配。 關鍵在於,沒有人知道如何計算“虛無中的能量”。這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因為它將最終決定宇宙的命運),但是在目前,我們對於如何計算它感到束手無策。沒有理論能夠解釋暗能量,儘管有關其存在的實驗證據正擺在我們面前。 因此,真空的確具有能量,正如特斯拉所認為的那樣。但是能量的總量可能太小,無法作為可使用的能量來源加以利用。在星系之間有數量巨大的暗能量,但是在地球上能找到的量卻很小。而令人尷尬的是,沒有人知道如何計算這種能量,或者它來自何處。 我的觀點是,能量守恆是由於深層次的、宇宙學上的原因造成的。任何對這些定律的違背都必定意味著我們對於宇宙進化的認知會發生重大改變。暗能量之謎迫使物理學家們迎難而上,正視這個問題。 由於製造一台真正的永動機或許需要我們在宇宙學的範疇內重新對物理學的基本定律進行評估,因此我將永動機歸類為“三等不可思議”,即:它們要么真的是不可能,要么我們就必須在宇宙學的範疇內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於基本物理學的理解,以使製造這樣一台機器成為可能。暗能量仍然是現代物理學中未完成的偉大篇章之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