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繪畫小百科

第98章 天王送子圖唐/吳道子

自魏、晉以來,佛教內容就成為中國繪畫,尤其是人物畫的重要內容之一,畫聖吳道子,畫過許多佛畫,可惜大多是壁畫,隨著殿堂的圮塌,已經無從尋訪。這一幅《天王送子圖》是紙本長卷,據說是宋人的摹本,真跡已經不存在了,也幸好有這一摹本,使我們得以一窺吳道子畫的面貌。 《天王送子圖》根據《瑞應本起經》而作,表現的是悉達太子(以後的佛教始祖釋迦牟尼)誕生後,他的父親淨飯王和母親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天神廟,諸神向他禮拜的故事。 但是,看到這幅圖,你一定會有奇怪的感覺,這個故事究竟是印度的還是中國的;究竟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因為這一個地道的佛本生故事,所有人物都是中國帝后侍者仕女的形象和服飾。

(唐)吳道子《天王送子圖》(局部)

唐代的佛、道二教,一直因為統治者政治鬥爭的需要而明爭暗鬥著。唐代帝王姓李,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自稱是老子李耳的後裔,所以道教的勢力很大。但是佛教自東漢傳人中國以後,其影響巨大,在唐代的勢力也很大。吳道子是活動於唐明皇時期的畫家,而唐明皇篤信道教,崇奉老子,並親自為老子作注,又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文子為通玄真人,列子為沖虛真人,庚桑子為洞靈真人。她的兩個妹妹入道,號金仙公主、玉真公主。連楊貴妃也曾被度為太真宮女道士,號“太真”。所以吳道子在畫佛本生故事的時候,把所有佛教人物統統本土化、道教化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畫的後面有宋李公麟的小楷《瑞應經》:“淨飯王嚴駕抱太子謁大自在天神廟時,諸神像悉起,禮拜太子足。父王驚歎曰:'我子於天神中更尊勝,宜字天中天。'”畫是長卷,主要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淨飯王懷抱太子,緩緩地向大自在天神走去,摩耶夫人拱手於大袖之中隨行。旁邊有一肩扛羽扇的侍者。淨飯王神色莊嚴,十分小心地抱著嬰兒。摩耶夫人神情肅穆,充滿母性的慈愛。侍者眉清目秀,神色平和。他們面前,是一個長著四隻眼睛,右手持幡,左手拿著斧柄火輪的鬼怪,匍匐於地,作迎接之狀。 第二部分,是一隻龍形怪獸張口吐舌,狂奔而來,它的四足有力,長尾筆直地伸向右上方,極有氣勢。兩位衛士,一個緊緊地拉著韁繩,一個拔劍相向,準備製服怪獸。 第三部分,大自在天神端坐著,怒視怪獸。他的前面,有一位武將,背負三叉,手執武器,作迎擊之狀,大概是如果兩名衛士不能製服怪獸,他就要出手了。天王的旁邊,有一朝服官員秉笏而立,一女官則秉筆而書,記載這一隆重的歷史時刻。

《天王送子圖》是吳道子人物畫的代表作之一,此畫可謂“落筆奇偉,形神飛動”。明光宗泰昌紀元年(1620)張醜跋認為“《天王送子圖》為唐吳生筆,是天下第一畫”。 在《天王送子圖》中,作者構思精妙,深刻刻畫出了神王、人主的高貴、尊嚴、持重,並將眾神個性,分別寓於現世文臣、武將、嬪妃的變相中,浸透著濃烈的現實氣息;在天神、金剛、力士、鬼怪的形象塑造上想像力豐富,火、光、獅、象、蛇、三頭、六臂、凶神、惡鬼,不一而足。畫中聖主的威嚴和神怪的卑微對比,天女的安詳和金剛的暴烈對比,送子天神的風風火火和接子皇帝的莊重慢步對比,天上與人間對比,動與靜對比,緩與速對比……而這一切都圍繞著一個嬰兒。也就是說,作者以釋迦的降生,來糅成一部絕妙的組合體,展現了一幅眩目驚心的畫卷。

這幅畫還有兩點值得一提:吳道子的人物畫法是被稱作“吳家樣”的,其特點一是變細勻的游絲描為兩頭細中間粗的線條,一是傅彩是於焦墨痕中“略施微染”,從整體上看,是變繁複的“密體”為簡略的“疏體”,這些特點,在《天王送子圖》中都得到體現,是“吳家樣”的樣板之作。 《天王送子圖》(摹本),又名《釋迦降生圖》。長卷,無款,紙本,墨筆。縱35.5厘米,橫338.1厘米。唐吳道子作。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