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繪畫小百科

第93章 洛神賦圖晉/顧愷之

《洛神賦》是建安時期著名詩人曹植的名作。曹植受他哥哥曹丕的迫害,鬱鬱寡歡。黃初三年(222),他進京朝見,在回封地的路上,路過洛水,就把他的理想寄託於傳說中的洛水之神身上。 洛神,就是洛水之神宓妃。在曹植的筆下,她是水府的神仙,也是夢中的美女,她“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身姿,“皎若太陽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淥波”的容貌,讓詩人產生了愛慕之情,宓妃也為其情所感動,但終因人神殊途,有情人無法成為眷屬,悲劇性的結局,常常令讀者感慨萬千。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就是根據《洛神賦》的故事繪製的情節性畫卷。但是,顧愷之《洛神賦圖卷》沒有採用對曹植《洛神賦》作圖解式的描繪,而是加入了作者的主觀想像和理想。全畫分為“驚艷”“陳情”“偕逝”三個部分,好像是連環畫,又像是一出三幕戲劇。

第一段“驚艷”,描寫曹植從京師返回的路上,“日既西傾,車殆馬煩”,於是停下來休息,放馬餵食於蘅皋。這時,他在洛水邊上見到了“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耀秋菊,華茂春松”的洛神。畫卷中美艷絕倫的洛神,雲髻高聳、衣袂飄飄,手執羽扇,凌波而行。而周圍岡巒重疊、流水潺潺、青松黃菊、垂柳芙蓉,已不僅僅是人物的陪襯,而是與人物相映成趣的繪畫主體。

(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第二段“陳情”,描寫曹植被洛神的美麗所震驚,產生了想與她親近的想法。於是他“托微波而通辭”,向洛神表露他的愛慕之情,洛神被他的真情感動,與他互訴衷腸。畫面充滿浪漫色彩,天上是風神屏翳在“收風”,水面是水神川後在“靜波”,右邊是“馮夷鼓瑟”,左邊是“女媧清歌”,還有六龍駕車盤旋,鯨鯢繞車游動,水中文魚戲水,空中水禽飛翔,構成一幅非常美麗的畫面。

第三段“偕逝”,並沒有按照曹植《洛神賦》的結局,人神殊途,抱恨終生,而是讓這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兩人同乘駟馬高車,在侍臣的護衛下雙雙歸去。 《洛神賦圖卷》是顧愷之人物畫的精品。 顧愷之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提出“以形寫神”的人,對中國繪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繪畫技法上,顧愷之的貢獻是把傳統的線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他創造瞭如“春蠶吐絲”般的線條“游絲描”,勁健有力而又連綿回環、流暢優美而又富有韻律感。在這幅畫中,我們就能感受到這種線條的魅力。 魏晉以前的繪畫,是以人物畫為主的,山水花鳥蟲魚等只不過是人物的陪襯,所以有“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的情況。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已經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畫中,山水與人物的比例基本合理了,而且山水景物已成為畫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尚未發現魏、晉時期純粹的山水畫時,這幅《洛神賦圖卷》常常又被美術史家作為魏、晉時期的山水畫來研究。

《洛神賦圖卷》(宋摹本),絹本,設色。縱27.1厘米,橫572.8厘米。晉顧愷之作。真跡久佚,今天所見的是宋人的摹本。摹本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