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繪畫小百科

第30章 張璪

張璪(字文通)沒有作品留傳下來,所以很多人對他都不了解。其實,他的成就之高、貢獻之大,在唐代畫家中是很少有人能夠趕得上的。 說到張璪,總讓人想到唐代的草書大師張旭。張旭是以“顛狂”著稱的,他作書時那種脫帽露頂、呼叫狂走,在一般人眼中是“顛狂”,其實是進入了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也是藝術創作的最佳狀態。張璪作畫時的狀態,比張旭作書有過之而無不及。唐符載有一篇《觀張員外畫松石序》,記載他親見張璪作畫時的情況,當時一起看張璪作畫的有二十四個人。他形容張璪作畫時“若流電激空,驚飆戾天”,“毫飛墨噴,捽掌如裂”,其畫“松鱗皴,石巉岩,水湛湛,雲窈眇”,達到極高的藝術境界。 張璪的畫主要是山水,他喜歡用禿筆,甚至“手摸絹素”,後代指畫即從此而出。最不可思議的,是他可以兩手各握一支筆,雙管齊下,一作生枝,一作枯枝,“生枝則潤含春澤,枯枝則慘同秋色”(《唐朝名畫錄》),簡直神乎其技了。他作畫以墨為主,不貴五彩,開後世水墨山水的先河,所以有人把他和王維同稱為“南宗”山水之祖,評價甚至在王維之上。

張璪的另一貢獻是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繪畫理論,辯證地說明了繪畫中主客觀的關係,至今仍是畫家奉行的金科玉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