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繪畫小百科

第17章 張僧繇

張僧繇是梁武帝時期最重要的畫家,也是中國繪畫史上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他和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一起,並稱為“畫家四祖”。 梁武帝篤信佛法,曾經三次捨身同泰寺為寺院斂財,又在宮中置“法樂童子伎”專門演奏佛樂。所以佛教大盛,寺廟眾多。梁武帝要裝飾佛寺,常常命張僧繇去作畫。他曾在江陵天皇寺柏堂內畫了盧舍那佛和孔子像。武帝很奇怪,說佛寺不當畫孔子。張僧繇說:“今後恐怕還全靠這孔子像呢。”後來後周武帝滅佛,盡焚天下寺院,唯獨天皇寺因為有孔子像而得免。他畫人物佛像,朝野衣服,古今不失,無論中外,奇形異貌,都得其妙。梁武帝諸子分封在外,他很想念他們,就命張僧繇坐著車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去為諸王畫像,梁武帝面對畫像,就像和真人晤對一樣。

除人物外,張僧繇還善畫鳥獸花木,尤善畫龍。傳說他為金陵安樂寺畫了四條白龍,畫完後不點睛。問他為什麼,他說點了眼睛就會飛去。大家不信,他就點了兩條龍的眼睛,馬上雷電破壁,兩條點了眼睛的龍乘雲飛上天去了,只剩下沒有點眼睛的兩條白龍。 張僧繇在繪畫上有許多創新和貢獻。 在人物畫上,他創建了“四家樣”中的“張家樣”。改變了顧、陸以來的瘦削型的形象,創造出比較豐腴的造型,畫人“面短而艷”。變顧、陸以來的“密體”為“疏體”,即用極簡單經濟的筆墨為人物造型,“筆才一二,而像已應焉”。後為吳道子所繼承。 他學習天竺(今印度)畫法,創暈染法,在金陵一乘寺寺門畫凸凹花,遠望有體積感,近視卻是平的。一乘寺也被大家叫做凹凸寺。

他又創造了“沒骨山水”畫法,不用勾勒,全用色彩畫成。 張僧繇一生苦學,“手不釋筆,俾夜作晝,未嘗倦怠,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閒”。他的作品有《二十八宿神形圖》《梁武帝像》《漢武射蛟圖》《吳王格虎圖》《行道天王圖》《清溪宮水怪圖》《摩衲仙人圖》《醉僧圖》《田舍舞圖》《詠梅圖》等,但已無真跡流傳,僅有唐代梁令瓚臨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還流傳在世(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