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書法小百科

第152章 蜀素帖宋/米芾


(宋)米芾《蜀素帖》
“蜀素”是四川造的絲綢織物,上織有烏絲欄,製作講究。此卷相傳為北宋慶曆四年(1044)東川所造,邵子中所藏,裝裱成捲,在其尾作記,欲請名家留下墨寶,以遺子孫。可是傳了祖孫三代,竟無人敢寫。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又不吸墨,滯澀難寫,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蜀素經宋代湖州(浙江吳興)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後,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1088)八月,米芾應林希邀請到湖州,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請米芾書寫,米芾才膽過人,當仁不讓,一口氣寫了自作的八首詩。寫得隨意自如,清勁飛動,如魚得水。 《蜀素帖》書於米芾三十八歲時,米芾已到湖州,書寫應該在《苕溪詩》稍後一點,米芾的個人風格還沒有完全形成。當時有人嘲笑他的書法是“集古字”,他自己也毫不隱諱地說:“壯歲未能成家,人謂吾書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其實“取諸長處,總而成之”,已經是在形成自己的風格了。我們看《蜀素帖》和同一時期書寫的另一名帖《苕溪詩帖》,可以看出米芾書法的基本風格已經具備,如四面出鋒的用筆,略向右傾側的結體,以及字列行間的挺勁爽利、倜儻風流的氣概,都已隨處可見。由於此帖是書於絲織品,而且上面已經有烏絲欄,所以,在眾多的米帖中,《蜀素帖》算是比較規範的,但因為是經意之作,所以秀美異常,歷來為書家所激賞。

由於絲綢織品不易受墨,帖中出現了較多的枯筆,使通篇墨色有濃有淡,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動人。結字也俯仰斜正,變化極大,並以欹側為主,表現了動態的美感。董其昌在《蜀素帖》後的《跋》中稱“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明代沈周也說:“蘇長公論其清雄絕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今於此卷見之。” 《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行書。米芾書。蜀素,墨跡。縱29.7厘米,橫284.3厘米。七十一行,六百五十八字。此帖經明代項元汴、董其昌、吳廷,清代高士奇、王鴻緒、傅恆等收藏,後入清內府。現藏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