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書法小百科

第140章 蘭亭序晉/王羲之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上巳,王羲之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風雅集會,參加的人有四十一人之多。在進行了傳統的修禊活動,飽覽了山川秀色之後,人們來到蜿蜒的溪水邊坐下,讓盛滿美酒的羽觴順水漂流,羽觴停在誰的面前,誰就飲酒賦詩。然後,把這些詩集在一起,編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作《序》。最後,王羲之用蠶繭紙、鼠須筆,如有神助地乘醉寫下了這篇震爍古今、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一”的《蘭亭集序》(習慣上稱《蘭亭序》)。 如果有一件書法作品,初看似乎平淡無奇,但是越看越美,讓你終日流連忘倦;如果你是書法愛好者,對它朝暮臨習,越是臨習,越是感到它的不可企及,它就是《蘭亭序》。 圍繞著《蘭亭序》,有太多的故事,尤其是唐太宗。是他派御史蕭翼從智永的弟子辨才那裡把《蘭亭序》真跡騙到手,不然,也許這一無與倫比的曠世奇珍將永遠不見天日。也是他,把這一件稀世珍寶帶進了墳墓。所幸的是,此前他曾經讓許多名家臨摹,並得以流傳下來。


(晉)王羲之《蘭亭序》(唐馮承素摹本)
《蘭亭序》有馮承素摹本,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臨本。他們都是對著真跡臨摹的。尤其是馮承素本,因為是摹本,所以和王書原貌最為接近,被元代郭天錫《題跋》稱為“書法秀逸,墨彩艷發,奇麗超絕,動心駭目,毫鋩轉折,纖微備盡,下真跡一等”。 《蘭亭序》嚴格的中鋒行筆、綿里裹針似的內剛外柔、流暢飄逸的線條、婀娜俊秀的結體、龍翔鳳舞般的行氣、和而不流的氣勢以及被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全篇二十餘“之”字,“變轉悉異,遂無同者”,無不讓我們感到震驚。 《蘭亭序》的美,是一種渾成的美。如果把《蘭亭序》中的字取出一個,似乎都沒有什麼驚人的地方,但是,從整體結構來看,每一個字放在那裡都是不慍不火、恰到好處,長短肥瘦、疏密大小、欹側俯仰、參差錯落,一點都改變不得,一點都移動不得。匠心獨運而又不留一點斧鑿痕,平淡中透著奇崛,剛健中含著婀娜,達到了歷代書家夢寐以求的最高境界。

《蘭亭序》的美還遠不止此。 展開《蘭亭》,撲面而來的,是一股風流倜儻、卓犖不群的俊逸之氣。黃庭堅論書,首重“韻”字,而後人最推崇晉人書法,稱其以“韻”勝。什麼是“韻”? “情無奇而自佳,景不麗而自妙”(陸時雍《詩鏡總論》),“而有深遠無窮之味”(範溫《潛溪詩眼》),就是“韻”。東晉時的士人,追求一種風流瀟灑而又溫文爾雅的名士風度,王羲之正是這種名士風度的代表人物。 《蘭亭序》的書法,那種含而不露的中鋒行筆,那種盼顧生姿的俊秀結體,那種風度翩翩的瀟灑行氣,無不散發出一種神遊物外、迷濛空靈的韻味。 歷代文人書家對《蘭亭序》無不頂禮膜拜,明方孝儒說:“書家視《蘭亭》,猶學道者之於《語》《孟》。羲、獻餘書非不佳,惟此書得其自然,而兼具眾美。”(《遜志齋集》)把它和《孟子》相提並論,評價非常高。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行書。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東晉王羲之書。傳世有五大摹本。 一、天曆本。虞世南臨本。因卷中有元天歷內府藏印,故稱“天曆本”,是最能體現《蘭亭》魂魄的摹本。 二、米芾詩題本。褚遂良臨本。因卷後有米芾題詩,故稱“米芾詩題本”。 三、黃絹本。褚遂良的另一摹本。 四、神龍本。馮承素摹本,因卷引首處鈐有“神龍”二字的左半小印,稱“神龍本”。 五、定武本。歐陽詢臨本。因於北宋慶曆年間發現於河北定武而得名。 唐人五大摹本從不同層面表現了“天下第一行書”的神韻,是後世以虞本、褚本、馮本、黃絹本為宗的帖學體系和以定武本為宗的碑學體系的兩大體系的鼻祖。虞本、褚本、馮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黃絹本、定武本現藏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