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書法小百科

第96章 康有為


康有為像
翻開近代中國歷史,康有為無疑是一個風雲人物。他是“戊戌變法”的主將,變法失敗後流亡日本,又成為保皇黨,反對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他是國學大師,今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甚至被稱為“康聖人”。他還是近代著名的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他的《廣藝舟雙楫》是尊碑派的重要理論著作。 康有為(1858-1927),原名祖治,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今廣東廣州)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進士。曾任工部主事。他先後七次上書,請求變法圖強,1898年與梁啟超等人發動戊戌變法運動。變法失敗後,逃亡國外。其後他思想日趨保守,反對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 康有為的書法,是自己書法理論的實踐。自阮元倡北碑南帖論以來,有清一代書法就在尊碑抑帖還是尊帖抑碑的爭論中前進。當然,更多的是主張融合南北。康有為是堅決主張尊碑抑帖的,甚至卑唐抑宋,無論元、明。他自己的書法,從碑刻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尤其是從《雲峰石刻》《六十人造像》《泰山經石峪金剛經》諸碑中,他涵泳沉潛,創造出獨特的魏碑行楷——康南海體。康有為以北碑而寫行楷,中心緊密,四周舒展,追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韻致,將碑體的圓筆、體勢大力揉進行書。康書結字內緊外松,雄健開張,外似流宕,骨氣內藏,自成一家。馬宗霍《霋岳樓筆談》說:“南海書結想在六朝中脫化成一面目,大抵主於《石門銘》,而以《經石峪六十人造像》及《雲峰山石刻》諸種參之。然誤法吳安,運指而不運腕,專講提頓,忽於轉折,蹂鋒潑墨,以蓬累為妍,未可語為醇而後肆也。”

他的傳世書跡很多,尤多對聯,今不一一列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