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書法小百科

第74章 王鐸

近年來,明末清初的書家,最受追捧的,大概莫過於王鐸和傅山了。尤其是王鐸,在全國許多地方,都興起過一股“王鐸熱”。他的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也備受喜愛。日本甚至成立“王鐸書法彰顯會”,推廣王鐸書法,甚至認為“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在書法史上,明末清初是書法變革的一個關捩。死氣沉沉的書風,“臺閣體”的令人窒息的熟華,都讓有識之士難以忍受。從祝枝山、文徵明、徐渭到董其昌、黃道周、倪元璐、張瑞圖,都在探索求變之路,繼之者,就是王鐸和傅山。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嵩樵、石樵、十樵、雪山。河南孟津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累官南京禮部尚書。南明時授東閣大學士。順治二年(1645),王鐸降清,仍官禮部尚書、弘文院學士,晉少保。順治九年(1652)病逝於鄉里。追贈太保,諡文安。

王鐸的一生,仕途是暢達的,但降清之事,畢竟氣節有虧,但他的書法成就確實很高。他於書法用力甚勤,清倪燦《倪氏雜記筆法》記載說:“王覺斯寫字課,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以此相間,終身不易。”他的書法,並沒有破壞舊的傳統,反而是出規入矩,張弛有度。既得晉人神韻,又得唐人法度,兼得宋人書意。清薑紹書《無聲詩史》稱其“行草書宗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正書出鍾元常,雖模範鐘、王,亦能自出胸臆。”但又與前人書法絕不相同,關鍵就是“亦能自出胸臆”,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完全以己意出之,一掃明末清初頹風,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書法史上流行“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的說法,有等而下之的感覺。王鐸書法,一反尚態媚俗的流弊,以“勢”取勝。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近人馬宗霍《霋岳樓筆談》中也說:“明人草書,無不縱筆以取勢者,覺斯則縱而能斂,故不極勢而勢若不盡,非力有餘者未易識此。”王鐸自己也說:“凡作草書,須有登吾嵩山絕頂之意。”所取的,就是“一覽眾山小”的氣勢。

王鐸工真、行、草書,得力於鍾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於佈局。他的行書以巨幅條屏形式創作為主,主要成就也在於此,而草書創作集中在長卷上。他的巨幅條屏草書大多是出自臨摹,並且全部是臨王羲之、王獻之等晉人及唐人的作品,只是更狂放和隨意。 他的傳世書跡很多,差不多都收在《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中。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