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唐詩小百科

第120章 橡媼嘆/皮日休

這是皮日休《正樂府》十首中的第二首。 晚唐時期,社會已經極為黑暗,而貪官墨吏更是明目張膽地盤剝百姓,民眾的生活苦不堪言,晚唐詩人的鬥爭精神雖然遠不能和杜甫、白居易等相比,但還是有不少詩人在詩歌中對這種黑暗現象進行了大膽地揭露,這首《橡媼嘆》就是其中之一。 “橡媼”是皮日休隨意創造的一個名詞,也就是收採橡實的老婦人。就像李白在《秋浦歌》中別出心裁地稱被爐火映得全身通紅的冶煉工人為“赧郎”一樣。 “橡實”是什麼東西呢?就是橡樹的果實,味苦,多食易中毒。詩的前半部分寫一個“傴僂黃發媼”,從早到晚在山中拾橡實,“黃發”,指年老。人老了以後,頭髮一般先變黃,再變白。陶淵明說“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就是指老人和小孩。窮人以拾橡實為生,是沒有種好莊稼嗎?不是的。詩的下面接著就說“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璫”。但是,這些是用來交租稅的,“私室無倉箱”,家裡是一點也沒有剩下。

更為可氣的,是官吏明目張膽地貪贓,以大斗量入,一石只當作五斗計,他們在光天化日之下這樣豪奪,根本就不畏懼刑罰。老百姓把所有的收成都交給了官家,一年到頭,只能靠橡實來哄一哄飢腸了,這是多麼慘痛的情景啊! 詩的最後提到田成子,他是春秋時齊國的相,名陳恆。他曾經把糧食借給老百姓,以大斗借出去,以小鬥收回來,所以得到人民大眾的擁護,後來殺掉了齊簡公稱王。在儒家的眼中,田成子對老百姓的“仁”是假的,是為了某種目的的,所以叫“詐仁”。但是現在這些官吏,連“詐仁”都做不到,完全撕掉了遮羞布,明目張膽地巧取豪奪了。詩人對此也無可奈何,只能灑下一些同情的淚水:“不覺淚沾裳。”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