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唐詩小百科

第90章 行路難/李白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以此題寫作的人很多,在李白之前,最有名的是南北朝時期的鮑照所作。前人所作《行路難》,大多牢騷太盛,情調都比較低沉。 天寶三年(744),李白被逐出長安,他突然感到是那樣的失落,前途是那樣的渺茫,於是也不免會唱起《行路難》來了。詩一共三首,這裡所選的是其中的一首。 面對玉盤珍饈、金樽清酒,卻食難下嚥,拔劍四顧,連出氣著力的地方都找不到。人生於此,可算是失意到家了。這四句顯然是從鮑照《擬行路難》“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中變化出來的。 “欲渡黃河”兩句是比。自己希望有所作為,但是仕進的道路被群小們堵得死死的。 在這種境遇下,鮑照就“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去了,但這不是李白的性格。李白的人生態度一直是積極的,雖然有時候真率得近乎天真。他馬上想到了兩位古人,一位是渭濱垂釣,最後遇到周文王,成就一番大業的呂尚(即姜子牙),“閒來垂釣碧溪上”說的就是他;另一位是輔佐商湯的賢臣伊尹,據說他在遇到商湯之前,夢見自己乘船從日邊經過,後來果然受到商湯的禮聘,“忽复乘舟夢日邊”說的就是他。李白雖然被趕出了朝廷,看來還是沒有喪失進取之心的。

既然有如此信念,接下來的詩句就越來越激昂,越來越充滿希望了。雖然行路難,雖然多歧路,但是一定會有長風破浪、掛雲帆濟滄海的時候,會有實現理想抱負的一天。 我們說李白是積極浪漫主義詩人,其原因也就在這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