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唐詩小百科

第52章 王建

王建聞名當世的,是他的一百首《宮詞》。皇宮大內之事,雖然史書略有記載,也常見諸詩文筆記,但總是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尤其是帝王嬪妃、宮娥樂人日常生活的情況,更是無從知曉。王建的《宮詞》,非常詳盡地把這一切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 王建又怎麼會知道得那麼詳細呢?有的文學史說因為王建和一名叫王守澄的宦官是同宗,所以從他口裡知道宮中之事。這是沒有認真看書的臆說。王建曾經和王守澄聊天,說到漢代桓帝、靈帝重用宦官而引起黨錮之禍的事,王守澄認為王建是在譏刺他,就對王建說:“老弟的《宮詞》,盛傳於天下。但是宮苑深密,那些事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王建寫了一首詩,說這些是因為他常常在宮中,看得多,聽得多,有些甚至是皇上親自告訴他的,“常承密旨還家少,獨奏邊情出殿遲。不是當家頻向說,九重爭遣外人知”。王守澄才無話可說的。

王建的成就,主要還是樂府詩。 王建(約767-約830),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他二十歲的時候結識張籍,一起從師求學。一生只做過秘書郎、太常寺丞、陝州司馬等小官。他自嘲說自己“白髮初為吏”(《初到昭應呈同僚》),“終日憂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因此,他對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有較深刻的認識。當時,白居易、元稹發起“新樂府運動”,他和張籍都是積極的參與者。 王建的樂府詩,比較廣泛地接觸到當時的社會問題,他在《田家行》中說,莊稼收成了,絹也織好了,但農人們“不望入口復上身,且免向城賣黃犢。回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他的《水夫謠》,寫縴夫的苦痛生活尤其感人: 他的樂府詩和張籍合稱“張王樂府”,是“新樂府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建的一些小詩,也清麗可讀。如《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望夫石》則採用了民間傳說和民歌的形式,傳誦很廣:
《唐才子傳》說王建的詩“俱能感動神思,道人所不能道也”,是有道理的。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