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宋詞小百科

第79章 卜算子·《詠梅》/陸游

中國人的審美理想,受儒家“比德”說的影響,總是和道德情操連在一起。愛松柏,是因為它經冬不凋;愛菊,是因為它“不隨黃葉舞秋風”(朱淑貞《黃花》);愛蓮,是因為它出污泥而不染。而梅,因為能在嚴寒的冬季開花,不懼冰雪,象徵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公孫醜下》)的品德,所以歷來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詩歌史上第一首詠梅詞、南北朝時鮑照的《梅花落》,就說“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梅花是高潔象徵,不隨流俗,孤芳自賞,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對它情有獨鍾。 陸游極愛梅。他寫了一百六十多首詠梅詩,其中兩首說: 他還寫了四首詠梅詞,這首是最有名的。 梅花,是高士的象徵,象徵的是一種不慕榮利、不求聞達、潔身自好、蘇世獨立的品格。南宋時與陸游同時的張鎡撰《梅品》,歸納了適宜梅花的二十六種環境:“為澹陰,為曉日,為薄寒,為細雨,為輕煙,為佳月,為夕陽,為微雪,為晚霞,為珍禽,為孤鶴,為清溪,為小橋,為竹邊,為松下,為明窗,為疏籬,為蒼崖,為綠苔,為銅瓶,為紙帳,為林間吹笛,為膝上橫琴,為石枰下棋,為掃雪煎茶,為美人淡妝篸戴。”其實這些環境,只有品味較高的“雅士”才會喜歡,就像孔子讚揚他最得意的弟子顏回所說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一樣,在一般人的眼中,是遠不及高堂華屋、歌樓舞榭的。

這首詞的上片,把梅安排在一個遠離塵世,寂靜到淒清,孤獨到苦寒的環境:驛外、斷橋邊、黃昏、風雨,大概也就是“人不堪其憂”的境地了,除了梅,恐怕再沒有什麼花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更不要說“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了。 下片說“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我自開在嚴寒的冬天,並不想與“群芳”在春風中爭艷。那些不敢在冰雪世界中綻放的“群芳”,又嫉妒我的不畏嚴寒。隨它去吧,我自行我素,哪怕是在春風中飄落,在春雨中成塵,但仍然清香如故。 如果只把它當作一首詠梅的詩詞來欣賞,它已經是非常成功的了,但是,陸游顯然並不僅僅是在讚美梅花,而是託物言志,以花自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興寄”。 陸游把自己比作高潔的梅花,但是卻生長在一個極為險惡的環境。他的一生,除了四十多歲在劍南王炎幕府中準備北伐的兩年多時間裡過得意氣風發以外,基本上都是遭受讒陷迫害、失意落寞的。早年,因主張北伐,“喜論恢復”被排擠,四十六歲時才等到一次準備北伐的機會,入王炎幕府,在劍南練兵。但僅兩年多,北伐的準備工作就取消了,他被調往成都。理想的破滅,讓他“佯狂施藥成都市”(《樓上醉歌》),又被指責為“不拘禮法,恃酒頹放”(《宋史·陸游傳》),他因此乾脆自號“放翁”。晚年回山陰老家,“僵臥孤村”二十多年。連為韓侂冑修建的南園寫了一篇《南園》,也“見譏清議”(同上)。最後在“但悲不見九州同”(《示兒》)的遺憾中含憤去世。詞的上片,就是對自己這樣的遭際的一種藝術化的描寫。

詞的下片,則是言志。既然不能兼濟天下,那我總還可以堅持自己的理想,堅守自己的情操,做到“獨善其身”吧。縱然是“零落成泥輾作塵”,我仍然“香如故”,不改愛國初衷。這正是陸游偉大的地方,也是這首詞的成功之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