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宋詞小百科

第52章 臨江仙·《夜歸臨皋》/蘇軾

這首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九月。蘇軾因為“烏台詩案”入獄一百多天,出獄後,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至今已經快三個年頭了。說是任團練副使,實際上是被軟禁的犯官,非但不得簽署公事,而且是被限制了許多人身自由的。團練副使官職低微,幾乎談不上俸祿,一家老小連衣食都成了問題。好在蘇軾性格曠達,他在黃州開墾了一塊荒地,親身參與耕作,來貼補家用。他把這塊開墾出來的田地取名為“東坡”,大概是因為他所深愛的白居易那首貶謫到忠州所作的《步東坡》詩句:“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從白居易《東坡種花》詩“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來看,這個“東坡”,就是城東的一塊坡地,與蘇軾開出的荒地也有些相似,蘇軾也就自號“東坡居士”,他自己可能都沒有想到,這一個略帶玩笑的號,竟然會名滿天下,揚名後世,成為文學藝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蘇軾在東坡蓋了幾間草屋,把正中的堂屋命名為“雪堂”,並自署了匾額,這裡就成了看守莊稼、有時也接待朋友的地方。 黃州是一個偏僻的小城,蘇軾在初到黃州時給友人的信中說:“黃州真在井底,杳不聞鄉國消息。”(《與王元直》)但黃州面臨大江,風景卻十分秀麗,住久了,蘇軾也就隨遇而安了,他甚至漸漸有點喜歡這個地方了。但是,他畢竟不是安於老死戶牖之下的庸人,所以時時也有懷才不遇的苦悶。 元豐五年九月的一天,蘇軾與朋友在東坡飲酒,歸來的時候已經將近三更了,敲了半天的門,沒有敲開,於是和朋友走到江邊,望看滔滔江水,一時有一種飄然出塵的頓悟之感,於是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臨江仙·夜歸臨皋》。 臨皋,就是臨皋亭,是長江邊上一個水驛官亭,蘇軾貶黃州後,先借住在定惠院,後來遷居臨皋亭。

上片只是平平地把事情的原委交待清楚:晚上和朋友在東坡飲酒,大概是喝得高興了,醒了醉,醉了醒,這一下,就飲到了半夜。歸家的時候,彷彿已經三更了,家裡的人當然都睡下了,敲了半天的門,沒有人應,只聽到家僮如雷的鼾聲。無奈之下,來到不遠的江邊,扶著拐杖,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聽著嘩嘩流淌的“江聲”,一時思緒萬千,有一種遺世獨立、歸隱江湖的感覺。 下片就把這種感覺用文字表達出來了。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兩句全用。上句用《莊子·知北遊》舜和“丞”的對話,舜說“吾身非吾有也”,丞認為就是“天地之委形”。蘇軾在這裡顯然是因為困在黃州,一切的理想抱負都無從實現,甚至時時有安危之憂而引起的感嘆。下句用《莊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勿使汝思慮營營”。 “營營”就是奔走鑽營的意思。想通了這個道理,很自然地就引出結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了。

當然,蘇軾思想的基調是入世的,他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小舟從此逝”的想法,也可能產生過,但不會付諸實踐。但是卻因為這兩句詩,鬧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亂子。 據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說:“與數客飲江上。夜歸,江面際天,風露浩然,有當其意,乃作歌詞,所謂'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者。與客大歌數過而散。”當時和蘇軾一起“聽江聲”的,大概還有幾朋友。於是第二天此詞傳遍了黃州,驚動了黃州太守徐君猷,他以為蘇軾真地駕小舟而去了。這是“州失罪人”,擔當不起的。而且,他和蘇軾的關係也還不錯,於是趕緊派人到蘇家去看個究竟,結果,蘇軾正在家中高臥,也正鼾聲如雷。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