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音樂小百科

第109章 西安鼓樂

西安鼓樂是相當有名的傳統器樂樂種。它的產生年代雖然無法確定,但從它現存抄譜的最早年代清雍正九年(1731)來看,至少在明末清初已很流行。西安是歷史上有名的西都,是周、秦、西漢等王朝的建都之地,文化積澱極為豐富,西安鼓樂應該說是得天獨厚的。從它現有的譜式、樂器、曲名及演奏形式來看,它很可能保留了一些唐代音樂,尤其是唐教坊樂的素材。它的曲調,來源於宋詞、元雜劇的曲牌,也有民歌小調、曲藝音樂及其他器樂曲牌,西安鼓樂分坐樂和行樂兩大類。坐樂是在室內演奏,一般規模較大,結構較嚴謹,其曲式結構由頭(帽子)、正身和尾(靴)三部分組成,稱為“穿靴戴帽”,有“八拍坐樂全套”和“俗派坐樂”之分。行樂則多在街上行進演奏或在廟會上演奏,有“同樂鼓”(又稱“高把子”。以使用高把鼓、小勾鑼、疙瘩鑼、鉸子、手梆子為特點,樂曲平穩典雅)和“亂八仙”(又稱“單面鼓”。以使用笛、笙、管、雲鑼、單面鼓、小鑼、鉸子、手梆子八種樂器而得名)兩類。此外,還有一種宗教色彩十分濃厚、專為寺觀祭神用的念詞音樂,在鼓樂的伴奏下一唱眾和,受梵唄音樂和民間音樂的影響很大。

西安鼓樂所使用的樂器,旋律樂器有琵琶、箏、笛、笙、管等,打擊樂器以坐鼓為主,還有戰鼓、樂鼓、單面鼓(銅鼓)、高把鼓、鑼、鈸、鐃、鉸、星星、梆子等。在演奏班社中,又分僧、道、俗三個流派。道派溫文爾雅,重技巧表現;僧派豪放粗獷,富生活氣息;俗派氣勢渾厚,多民間色彩。 西安鼓樂主要流行在陝西周至縣南集賢村、長安縣何家營村、蘭田縣及西安地區。鼓樂社成員多為當地農民、工人、小手工業者及和尚、道士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