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國學小百科書系·音樂小百科

第44章 白居易/“自彈不如聽人彈”的知音者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遷下邦(今陝西渭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及第。元和二年(807)官左拾遺,後被貶為江州司馬,累官至知制誥、中書舍人,後出任杭州、蘇州等地刺史,晚年定居洛陽,任太子少賓客、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和元稹所倡導的“新樂府運動”,在我國詩歌史上有重大的意義。他又是一個精通音律的音樂家,對音樂非常熱愛,自己還能夠彈琴。尤其是晚年,他在洛陽定居以後,基本上過著一種醉心歌舞、流連山水的生活。 白居易的音樂思想比較保守。一方面,他強調音樂的社會教化作用,一方面,他尊崇所謂雅樂而反對代表民間音樂的所謂“俗樂”,感嘆“人情重今多賤古”(《五弦彈》),感嘆“古聲淡無味,不稱今人情”(《廢琴》)。在《琵琶行》中,他就挖苦當地的“山歌與羌笛”“嘔啞嘲晰難為聽”。

白居易對音樂有極高的鑑賞能力,他在《問楊瓊》詩中說: 對於那種唯美主義的表演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指出了音樂必須聲情並茂的審美要求。 他還有一首《聽幽蘭》詩: 提出了在音樂審美中必須“身心俱靜好”的原則。 白居易還是用詩歌描寫音樂的高手。本來,用文字來描述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而白居易卻能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文字,栩栩如生地對音樂進行描寫。他寫了大量的描寫音樂的詩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琵琶行》,這首詩在當時就廣為流傳,甚至傳入少數民族地區。白居易去世以後,唐宣宗在《吊白居易》詩中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可見其影響之大。我們來看一看《琵琶行》中那一段對音樂描寫精美絕倫的文字: 這一段文字,堪稱古代詩歌裡描寫音樂的壓卷之作。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